青銅短劍,一種是劍柄與劍身連鑄地一起的匕首式短劍,主要分佈在蒙古大草原東南部邊緣,包括山西、河北的廣大地區;另一種是分佈在東北地區,尤其是遼寧、吉林和朝鮮半島等地的雙曲刃式短劍。訛是這些青銅短劍的主人,國內外學者歷來有各種不同的猜測。
中國古代的
北方,春秋戰國時期盛行著以兩種青銅短劍為特殊標識的少數民族文化。
在遼寧省喀左縣平房子鄉北洞村出土殷晚期
青銅器中,
方鼎內底中心有銘文“其侯”,有中日學者認為“其侯”即“箕侯”,佐證其是在
箕子之國發掘,而
箕子朝鮮實際為侯國。
箕子朝鮮從中原遷出之際,
燕國,
孤竹國等地也有大量華夏移民進入箕子朝鮮地區,而此段時期正為青銅器文化的頂峰。
遼寧博物館館藏青銅器中
禮器風格與中原相當,部分兵器如北方
戎狄民族使用的
琵琶形曲刃劍有地方特色。日本學者把這種短劍稱為“遼寧式銅劍”,中國學者則稱之為“雙側曲刃短劍”、“丁字形青銅短劍”或“短莖式曲刃短劍”。
這種銅器發源於中國遼寧地區,並逐步向其他地區擴展,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地區、朝鮮半島乃至日本都被發現,國際上學者多認為是
東胡、山戎以及穢貉等古代中國北方戎狄民族的遺物。
青銅短劍 短劍中匈奴騎士的典型武器,以動物作為裝飾是匈奴短劍的典型特徵。這件
戰國時期的青銅短劍是
鄂爾多斯式青銅器中最具游牧文化風格的器物。
青銅短劍在
遼西出現於公元前9世紀,以後
相沿使用了800年之久。隨著中原
鐵器文明的到來而迅速消亡。
短劍的消失,並不意味著它們的主人即上著文化的絕滅,而是標誌著歷史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了一個新水平。到了
西漢初期,青銅短劍已經完全退出了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