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安徽民居的結果 展開
- 中國民居類型
- 單德啟編著圖書
安徽民居
單德啟編著圖書
《安徽民居》是2009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單德啟。
本書以大量的調研圖片、工程實踐、相關論文及著作為基礎,對安徽徽州民居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全書共分為八章,第一章介紹了安徽徽州民居的文化背景、變遷、發展和完善。第二章介紹了安徽徽州民居聚落的緣起和發展演變及聚落的特徵、構成和空間序列。第三、四章以建築為主,分宅居和公共建築兩部分闡述了建築的主要特徵、平面類型、構成元素和單元組合。第五、六、七章以建築裝修裝飾為主,論述了建築的裝修裝飾構件、色彩及三雕藝術。第八章提出了當代徽州新民居的探索思路和存在的問題,如徽州傳統民居面臨現代社會生活的挑戰;與時俱進的徽州農村新民居;“徽而新”與“新而徽”的探索;走出徽州民居“保護”與“更新改造”的誤區等等,希望能供讀者參考、借鑒,引發讀者的進一步思者。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溯源篇
第一節 徽州概述
第二節“徽州傳統建築文化”與“徽文化”
第三節 中原移民與徽州地區的文化變遷
第四節 徽商崛起與徽州地區的文化融合
第五節 徽州民居在文化變遷中發生
一、從民居空間模式分析
二、從民居結構構造模式分析
三、從民居“門”的造型模式分析
四、此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可以作為徽州民居演變的佐證
第六節 徽州民居在文化融合中完善
一、祠堂遍及鄉村聚落
二、牌坊名冠全國
三、書院家塾的興起
四、宅園深入民家
第二章 徽州民居聚落
第一節 徽州聚落的緣起和發展演變
一、聚落聚落,“聚”而“落”之
二、“聚”之方能“落”——以西遞聚落為例
三、“落”之更能“聚”——以宏村聚落為例
四、概述徽州聚落的發展演變階段
第二節 徽州聚落的特徵和生態環境
一、“徽之為郡在山嶺川穀崎嶇之中”
二、徽州聚落應對生態環境的理念和實踐
三、徽州聚落融“生態”、“形態”和“情態”於一體
第三節 徽州聚落的構成和空間序列
一、社會生活和人文因素影響聚落的構成和空間序列
二、徽州聚落的水口——”水口乃地之門戶”
三、“村口”“繼”於水口,”承”於水口
四、“深巷重門人不見,道旁猶自說程朱”
五、家族總祠往往是徽州聚落的“中心”和“高潮”
六、“氣韻生動”與“天工人巧”
第三章 徽州民居建築之宅居
第一節 徽州民居建築主要特徵
一、平面方整,中軸對稱
二、外牆封閉
三、講究大門
四、造型典雅
五、空間緊湊
六、結構巧妙
七、裝修精湛
八、組合靈活
第二節 宅居建築的平面類型和單元組合
一、徽州民居宅居的平面類型
二、徽州民居宅居的單元組合
第三節 天井——徽州民居建築最活躍的“元素”
一、天然採光
二、自然通風
三、排泄雨水
四、防火防盜
五、組織功能
第四節 宅居大門的功能與類型
第五節 平民化的鄉土庭園——徽州宅園
一、前院宅園,即入口大門處進入宅居的宅園空間
二、豪宅的前院空間系列——以宏村承志堂為例
三、內院——後園或側園
四、水院——水園
第六節 徽州民居建築——宅居賞析
一、宏村“承志堂”
二、西遞的幾棟宅居
第四章 徽州民居聚落中的公共建築
第一節 徽州祠堂建築
一、祠堂是徽州民居聚落不可或缺的公共建築
二、宗祠、支祠、家祠
三、祠堂的平面構成
四、祠堂門樓——立面形象
五、祠堂組合——棠樾村口祠堂群
第二節 徽州書院建築
一、徽州書院的興衰
二、官辦、族辦、私學的三類書院
三、徽州書院的功能分區與布局
四、書院的歷史遺存——以雄村竹山書院為例
第三節 徽州牌坊
一、徽州牌坊概述
二、徽州牌坊的類型
三、著名徽州牌坊舉例
第五章 徽州民居建築裝飾構件
第一節 裝飾構件概述
第二節 徽州民居建築室外裝飾構件
一、牆體裝飾
二、室外門窗裝飾
第三節 徽州民居建築室內裝飾構件
一、梁架裝飾
二、門窗扇裝飾
三、屏風、隔斷、拄落與花牙子
四、樓梯欄桿與美人靠
五、廳堂傢具陳設
第四節 徽州民居的其他裝修、裝飾
一、鋪地
二、庭院門
三、桌凳
四、水榭
第六章 徽州建築“三雕”:磚雕、石雕、木雕
第一節 徽州“三雕”綜述
第二節 徽州民居建築”磚雕”裝飾
第三節 徽州民居建築“石雕”裝飾
第四節 徽州民居建築“木雕”裝飾
第七章 徽州民居建築裝修裝飾色彩
第一節 徽州民居建築裝修裝飾色彩綜述
第二節 徽州民居建築外部色彩
一、牆體與屋面
二、線腳與門罩
第三節 徽州民居建築內部裝修裝飾色彩
一、梁架
二、柱
三、小木裝飾
第四節 徽州民居建築材料和服飾色彩
第五節 徽州民居建築色彩觀念的形成
一、地理環境的影響
二、傳統價值觀念
三、傳統吉祥觀念
四、道德觀念
五、文化觀念
六、宗法觀念
第六節 徽州民居建築色彩觀念的特色與內涵
第七節 其他徽州建築的色彩
一、祠堂建築色彩
二、牌坊建築色彩
第八章 徽州民居探索篇
第一節 關於徽州民居若干概念的界定
第二節 徽州傳統民居面臨現代社會生活的挑戰
一、“家庭細胞分裂”
二、“居民職業分解”
三、“社會交往頻繁”
四、“交通工具進步”
五、“用地日益緊張”
六、“建築材料更替”
第三節 與時俱進的農村“新徽州民居”
第四節“徽而新”與“新而徽”的探索
第五節 走出徽州傳統民居“保護”和“更新改造”的誤區
後記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