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伏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炮7師師長
顏伏,男,四川省梁山縣(今重慶市梁平縣)人,1911年出生於封建地主家庭,原名顏宗羲。
幼讀私塾,因不滿家庭束縛,離家出走到成都求學,1930年考入成都民立大學。在校期間,參加學潮,被軍警抓獲,後由學校保釋。1931年,顏伏到北平北京大學讀書,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地下工作,歷任北平市反帝大同盟青年部部長、北平市反帝大同盟區委書記、河北省委組織部幹部組長、中共北方局組織科股長。在此期間,他三次被抓,均未暴露身份而獲釋。在淮海戰役中,顏伏患肺病,兩次昏倒在指揮所,被送到後方治病。1950年,到三野特科學校任副校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炮7師師長。
1995年8月,顏伏同志帶著對祖國、對人民、對親人的深愛,帶著光榮與信仰,平靜安詳的去了。
1995年8月,顏伏同志帶著對祖國、對人民、對親人的深愛,帶著光榮與信仰,平靜安詳地去了。時光飛逝,一件件事情清晰的好像就發生在昨天。
顏伏同志
顏伏同志1911年出生在四川省梁山縣(今重慶市梁平縣)一個封建地主家庭,他幼讀私塾。
1929年考入成都民主大學政治系,在校期間他參加了1930年因四川大學工學院院長楊茂槍殺學生引起的學潮和罷課,因而被捕。保釋後於1931年春到北平讀書。在大學期間認識了已參加“反帝大同盟”的何宗元同志,在他的影響和幫助下,讀了更多社會科學書籍,認識到只有革命,推翻封建統治者,無產階級才能得到解放。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基於愛國熱忱,他毅然走上革命道路。
1932年8月加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5月轉人中國共產黨,從此,他成為一名職業革命者,為他追求的事業和信仰奮鬥了一生。他在北平地下黨工作時,參加了由中共北平市臨時工作委員會統一領導的“一二九”抗日愛國運動。
1937年初,北方局選派了一些政治上可靠、文化程度較高的人,由顏伏負責帶隊,去延安抗大學習。
1937年5月到達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他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一員。
1937年12月,他從抗大畢業。是時新四軍軍部成立,他被分配到新四軍軍部任作戰參謀。
1940年12月,顏伏因嚴重肺結核咳血,去軍部後方醫院休養,至年終病情仍不見好轉,周子昆參謀長派人送他到江蘇鹽城治病。
1941年1月新軍部成立,陳毅同志任軍長,顏伏同志任新四軍軍部參謀處三科科長。由於他有多年在軍部做參謀工作的經驗,為新軍部迅速開展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
1941年5月,顏伏同志被調到新四軍六師師部任作戰科長,協助譚震林師長工作。
1945年4月,他到蘇浙軍區司令部任作戰科長,在粟裕同志的直接領導下工作。
1946年7月,顏伏同志任華野六縱四十八團團長。四十八團參加了攻打泰興城的戰鬥。為這塊戰略必爭之地,他指揮這支勇猛善戰的英雄部隊第一個從東城門衝進泰興城,為整個戰鬥打開了突破口,與兄弟部隊一道為七戰七捷打了漂亮的第一仗。粟裕大將在回憶錄中寫道:“泰興之敵,對我威脅最大。……這是蘇中戰役的首戰,也是華東我軍在解放戰爭還擊蔣軍大舉進攻的第一個勝利的戰鬥。”
顏伏(右)與王近山將軍
1947年2月20日,萊蕪戰役打響,四十八團負責主攻吐絲口鎮。戰鬥打得異常殘酷,敵我處於對峙狀態,我軍傷亡很大。有人建議部隊休整,第二天再打,顏伏同志堅持趁夜色強攻。他親自到前沿陣地指揮,調整部署,重組進攻,40分鐘后四十八團全部突入,勇猛出擊,鞏固既得陣地並乘勝擴張戰果,為萊蕪戰役首立戰功。在戰鬥中顏伏同志始終在前面指揮,不幸中彈負傷,他大無畏的精神大大鼓舞了士氣,全團指戰員憑著覺悟和仇恨越打越猛。因此四十八團被譽為“特別能打仗”的部隊。解放戰爭時期,他還參加了孟良崮、豫東和淮海等戰役,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新中國建立不久,朝鮮戰爭爆發,顏伏奉命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炮兵第七師師長。三兵團司令員王近山代表志願軍司令部命令時任十二軍副軍長的李德生負責指揮在上甘嶺作戰的十二軍、十五軍部隊,命令時任炮七師師長的顏伏同志擔任上甘嶺戰役炮兵司令員,統一指揮支援五聖山前沿作戰的各配屬炮兵部隊,協同十二軍、十五軍“粉碎敵人向上甘嶺地區的任何進攻”。他入朝前未搞過炮兵,戰爭把他推到了這一特殊的位置,現在他要指揮這支弱小年輕的部隊與以美國為首的敵人作戰,另有一番感受。但他堅信戰爭必勝:因為他在戰爭中學會了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打什麼仗,有什麼樣的條件打什麼仗,有什麼樣的武器和士兵採取什麼樣的戰術,他堅信可以找到戰勝武裝到牙齒的敵人之辦法。敵軍在這次戰役中投入了大量的炮兵部隊,大炮全部是新式裝備,而我軍的火炮多數是解放戰爭中繳獲的戰利品,敵我火炮配置的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60:60,力量懸殊。
戰役進入第三階段以後,戰鬥幾近白熱化,戰鬥中戰術要更加靈活機動,作風要更加勇猛頑強。從10月31日到11月5日,敵人每天以幾個營的兵力,在飛機、大炮、坦克的掩護下,進行十幾次衝擊。尤其是11月2日,敵人向我陣地發起多路、多梯次猛烈進攻40多次,敵人的進攻除了把坦克開到山腳抵近射擊,還有百餘架飛機輪番轟炸,戰鬥從旭日升起打到殘陽西下,整整惡戰7個小時,陣地成了一片焦土。顏伏同志在這些日子裡嚴密組織各種炮兵火力,分成數個炮群,配合步兵擊退敵人一次次進攻,支援步兵固守陣地,僅11月2日就共同擊斃敵人1000餘人。上甘嶺地處五聖山南麓,山勢險峻、地勢複雜,本來就不利於部署炮兵陣地,加之戰局變化快,敵人擁有空中偵察手段等原因,炮兵陣地的位置轉換十分頻繁。部隊都是在晚上採用最原始的手拉肩扛的方式將全部的直瞄火炮、迫擊炮和大口徑炮安放到位。針對敵機的瘋狂轟炸,為盡量減少我軍傷亡,他指揮炮群對敵人聚集地和尾部進行猛烈攻擊,並以極大的勇氣和決心,果斷地把高炮第六一0團陣地推前,積極開展對空鬥爭,力爭控制整個作戰空域,減少敵機對我步兵和炮兵的威脅,重點打擊敵炮兵校正機、轟炸機,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時間內奪取了制空權。
時任十五軍炮兵主任、原十五軍軍長靳鍾同志說:“顏伏同志在戰前多次強調‘要滿足步兵的要求,密切步炮協同,保障作戰勝利’,他在整個戰役中甚具全局觀念,以保證步兵的勝利為最高原則。”他不僅考慮顧全大局、縝密計劃,為保證部隊能夜以繼日地作戰,他親自與後勤部門協調,保證炮彈供應及時。戰役中由於敵人瘋狂封鎖,炮兵部隊曾一度斷絕了糧食供應,顏伏同志親自帶人步行幾十公里尋找糧食。而當中朝人民將各種慰問品送到炮兵司令部時,他指示將所有慰問品全部發放到一線炮兵陣地指戰員手中,他說:“前線的戰士們比我們更需要。”在整個戰役中,他身先士卒,睿智勇敢,為確保每一次決策準確無誤,他不住在指揮所而是住在團里,經常冒著危險到前沿陣地觀察敵情和地形,正確果斷地指揮每一次戰鬥,上甘嶺一役,已融進了他此時生命的全部過程。
在上甘嶺戰役中,我軍炮兵殲敵數量為殲敵總數的58%,在上甘嶺的坑道爭奪戰中,80%被敵軍攻佔的坑道是依靠炮兵的強大火力奪回來的。上甘嶺之戰,我炮兵部隊共擊落擊傷敵機300餘架,擊毀擊傷敵輕重火炮110門,其中大口徑火炮61門,坦克14輛,繳獲各種槍支2750枝。整個戰役共斃傷俘虜25400餘人,其中13000餘人是炮火擊斃。《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史》中寫道:“此戰火之密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我軍所進行的最猛烈的炮戰,在世界戰爭史上是罕見的。”顏伏同志帶領這支世界上最年輕的炮兵部隊,同兵力與裝備大大優勢於自己的敵人較量,創造了我軍炮兵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範並永載史冊。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公開承認:此次作戰是“戰爭最血腥的和時間拖得最長的一次戰役。使聯合國軍蒙受了最重大的損失!”秦基偉軍長指出:戰役中“形成炮火優勢,發揮炮火威力是取勝的關鍵。”
1952年12月16日,毛澤東主席在《關於朝鮮戰局的分析和作戰方針的指示》中指出:“今秋作戰,我取得如此勝利,除由於官兵勇敢、工事堅固、指揮得當、供應不缺外,炮兵的猛烈和射擊的準確,實為致勝要素。”在整個戰役的炮兵指揮中,顏伏同志既是指揮者,也是實踐者,他為偉大的上甘嶺防禦戰取得最後勝利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
顏伏(前排右)顏黎民(後排右)在北平
抗美援朝戰爭中,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從朝鮮戰爭回國后,顏伏同志奉命調任山東軍區炮兵司令員、濟南軍區炮兵司令員,為軍隊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嘔心瀝血。
1964年,炮兵機關遷至濟南遠郊山區的仲宮鎮。顏伏同志看到當地農民生活非常困難,心裡很難過。為了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他親自與駐地公社和生產隊的領導一起上山實地考察,商量出可行的辦法。先解決了吃水、用電和公路問題;同時根據各生產隊的不同情況發展副業,並自己花錢買了果樹苗、葡萄枝、西瓜種及做粉絲用的大缸,送給生產隊。不僅如此,他還特別關心那些特困農戶,只要他不出發,經常在星期六晚上,領著孩子帶些糧食或衣物去看他們。老鄉們把他當朋友、當知己,無論是村支書還是鄉親們,無論是公事還是家事,心裡想什麼都會對他講。鄉親們常常會在晚上收工后,帶著一身泥土直奔顏司令家,向首長說說心裡話。顏伏同志對革命先烈有著極深地感情。1948年10月,有關部門決定在濟南市南郊四里山,建一座革命烈士紀念塔。1949年11月28日舉行奠基儀式,1950年6月,工程剛開始就停止了。1957年4月,決定繼續建設。但1961年3月,中央決定停止建設。那時,他常在星期天和王建安同志、劉秉林同志一起去紀念塔的工地看看。每次去那裡,他們觸景生情,談到革命先烈,談起犧牲的戰友。而看著眼前這荒蕪零亂的山樑和裸露著銹鋼筋的水泥殘墩,心情無比沉重。他們決定:要盡自己所能,為革命先烈做些事。此後,他們三人多次聯名與有關領導聯繫,表達他們的心愿,迫切希望儘快建成紀念塔,以告慰英靈、教育後代。1963年2月,省人委終於決定繼續建設。1964年10月17日,濟南市隆重舉行了建塔動員大會。顏伏同志非常高興,多次帶領部隊的幹部戰士,出人出車,到山上挖魚鱗坑、運土、栽樹,努力為紀念塔的建設做貢獻。1968年初,革命烈士紀念塔終於建成了。四里山也從此改名為“英雄山”。他感到無比欣慰,他說:活著的人不能忘記犧牲的先烈,忘記他們就是忘本。
“文革”開始后,炮兵機關是軍區指定的“四大”單位。1967年山東“二三”奪權后,造反派更加猖狂。社會上的造反派衝擊營房、炮校的學生到他家裡“抄家”、將軍的夫人被造反派“隔離審查”,他當時的處境極為困難。但他毫不消沉,仍堅持到各師去了解情況,反覆強調部隊要穩定,強調部隊要堅持訓練。在極度疲勞的情況下,他在一次機關幹部大會發言時突發腦蛛網膜下腔出血,病情危重。女兒當時對運動非常不理解,對造反派無比憎恨,激憤難禁。他在烏雲壓頂重病在身之時,平靜地對女兒說:這是少數人的行為,不要說過激的話,要顧全大局,相信黨。
顏伏同志一生正直無私。原軍區炮兵副參謀長陳超同志說:“在文革中軍區炮兵在山東省的文教系統支左,其中包括山東大學、山東工學院、山東醫學院、山東師範學院等七所院校,有些幹部利用這個機會讓子女上了大學,但顏司令的子女沒有一個上大學的,他是個毫不利己的人。”顏伏同志的兒子顏寧1968年入伍后,刻苦鍛煉,積極上進,被部隊樹為幹部子女努力改造世界觀的先進典型。
1970年,《解放軍報》在頭版報道了他的先進事迹,《人民日報》也轉載了這篇文章,《解放軍畫報》也刊登照片報道。他看了以後很高興,告誡兒子:在榮譽面前切勿浮躁,更需謙遜努力、認真做人。1971年,部隊推薦顏寧上大學。顏伏同志知道后,希望顏寧繼續在連隊多吃苦、多鍛煉,“先成人,再成才”。顏寧了解父親,理解父親,放棄了學習的機會。
顏伏同志一生勇敢頑強,無私無畏,不計功利,熱愛人民,襟懷坦蕩,樂觀堅忍。他的一生似一部長卷,他的品格像金子一般。顏伏同志是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顏伏在校期間,參加學潮,被軍警抓獲,後由學校保釋。1931年,顏伏到北平北京大學讀書,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地下工作,歷任北平市反帝大同盟青年部部長、北平市反帝大同盟區委書記、河北省委組織部幹部組長、中共北方局組織科股長。在此期間,他三次被抓,均未暴露身份而獲釋。
1936年,上級黨組織決定由顏伏帶70餘名愛國青年從北平到太原,參加中共山西黨組織利用閻錫山的名義開辦的民訓班和政訓班,這個訓練班由薄一波主持,這批人,後來成為新軍的一部分基礎。顏伏很有個性,認為這個訓練班無法滿足自己學習的要求,提出去延安學習,經組織批准,1937年5月,顏伏到延安進入抗大學習。
1937年12月,顏伏在抗大畢業,分配到新四軍,先在軍部任作戰參謀,1940年,主動要求下部隊,到三支隊司令部任作戰參謀。在一次戰鬥中,部隊被敵人衝散,顏伏挺身而出,將失散人員和電台集中起來,帶領100多人成功突圍。不久他患傷寒,被送回鹽城新四軍軍部,被任命為通信科科長。
1941年5月,顏伏再次下部隊,歷任6師作戰科長、18旅54團、52團參謀長、蘇浙軍區作戰科科長、16旅48團參謀長。1946年他在任48團副團長時,攻打泰興,率一個營首先登城成功,受到6縱表彰,不久任團長。在第二次分界攻擊戰中,他率48團首先攻入敵陣,再次受到6縱表彰。在萊蕪戰役的吐絲口戰鬥中,48團率先破敵,為奪取戰鬥勝利作出了貢獻。戰鬥中他腿部受傷,傷愈後任16師參謀長。後任18師參謀長時,參加了淮海戰役攻擊碾庄外圍據點彭庄的戰鬥,6縱攻擊彭庄一夜未克,有的領導提出入夜再組織攻擊,顏伏力主繼續攻擊,不給敵人喘息,以省兵克敵。王必成同意了顏伏的意見,並增撥一個團給18師指揮,18師即攻克彭庄,顏伏戰後任18師副師長。
在淮海戰役中,顏伏患肺病,兩次昏倒在指揮所,被送到後方治病。1950年,到三野特科學校任副校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炮7師師長。
1951年奉命入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炮7師師長。在上甘嶺戰役中,擔任前指炮兵司令員,統一指揮所有參戰炮兵有力地打擊了敵軍,為上甘嶺戰役的勝利做出了貢獻。毛澤東主席於1952年12月在分析朝鮮戰局時指出:“……,我取得如此勝利,除由於官兵勇敢、工事堅固、指揮得當、供應不缺外,炮火的猛烈和射擊的準確實為致勝的要素。”
1953年顏伏回國后,先後任山東軍區和濟南軍區炮兵司令員,1960年畢業於炮兵學院地炮系。
1961年晉陞為少將;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榮獲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勳章。
受顏伏同志革命思想引導,他的侄子顏黎民(原名顏邦定)也加入中國共產黨,投身革命洪流,這位顏黎民愛好文學,他曾兩次致信魯迅先生,魯迅先生則兩次複信與他(即《給顏黎民的信》),給予其親切的教誨和關懷,顏黎民后在南麻戰役中英勇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