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99條詞條名為王凱的結果 展開

王凱

平民記者

“水災、停電,幾乎一幢樓的人們都圍在這燭火旁”。2010年8月8日凌晨3點23分,一個名叫“Kayne”的網友,在新浪微博上,發出了一條19字的訊息。這條來自舟曲的信息,一經發出,立即在牽掛災區的網友中間傳播、擴散。在之後的很多天里,“Kayne”的微博成了網友,甚至是媒體了解災情的重要信息源。“Kayne”的真名叫王凱,在發出那條微博前,他是重慶理工大學的大二學生、是一位普通的放假回家的舟曲居民。那條微博發出以後,他成了一位沒有記者證的記者。而且是國內第一個圖文“報道”舟曲災情的人,每天都有數萬人在網路上等待他更新微博。在媒體抵達災區之前,90后的王凱,一個人就像一個“通訊社”。

人物經歷


“我不是什麼英雄。”在王凱看來,這一切都很偶然,他恰巧是舟曲縣人,在災難發生的一刻,他恰巧在舟曲,而且,他是舟曲的倖存者中,少數幾個會玩微博的人。只有他,想到了通過微博,把所見的發出去。
03:23 來自舟曲的微博
2010年8月8日03:23,一個名叫“Kayne”的網友,在新浪微博上,發出了一條19字的訊息―― “水災、停電,幾乎一幢樓的人們都圍在這燭火旁。”除了這寥寥數語的內容之外,微博上還貼出了一張照片,照片中一盞微微閃爍的燭光碟機散了四周的黑暗,光影里,幾個人正圍坐在一起。
這個微博顯示的地址是舟曲。舟曲,這個位於甘肅南部的山區小城,就在這個微博發出的幾個小時前,發生了特大泥石流災害。但災害帶來的破壞到底有多大,外界沒有人知道。而這19字的微博,就像這燭光一樣,雖然微弱,卻傳遞出了最關鍵的信息:舟曲縣城已經斷電,但手機信號還在。
但坐在燭光里的“Kayne”並不知道,他的這條微博,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在發微博的那天夜裡,“Kayne”一夜沒睡。
“Kayne”的真名叫王凱,甘肅舟曲縣人,重慶理工大學英語專業的大二學生。王凱是8月2日從重慶回到老家的。和所有舟曲人一樣,他並不知道這個剛剛在汶川地震中遭受過摧殘的小城,會在不久之後遭遇滅頂之災。
就在8月7日中午的13:07,王凱轉載了一個關於2012年太陽風暴的微博,然後評論說:“我的媽呀!坐等那一天,未來的日子人類沒有電話沒有電腦,將是什麼景象?”
沒有電話沒有電腦,甚至沒有電,這樣讓王凱無法想象的日子,根本不需要等到2012年,因為對於舟曲縣城的人來說,這樣的災難再過幾個小時就要來臨了。

生活在那一刻改變

在災難來臨之前,王凱和所有的人一樣,對待生活各有各的憧憬。8月7日下午,王凱看到了朋友一條關於愛情的微博:“愛情就是,只要你站在那裡,我眼裡就看不見任何人了。”
王凱很感慨,評論道:“聽起來好溫暖,等候那個人……”
在評論完這條微博不久,舟曲縣城的上空開始電閃雷鳴,隨後就下起了大雨。雨非常大。正在外面的王凱急匆匆地趕回了家。這場雨一直沒有停歇,從下午下到了夜裡。8月7日夜裡10點左右,王凱聽見外面的聲音越來越嘈雜,像是有人在吵架,後來才知道,縣城的街道開始積水,許多人正在逃離自己的家。但王凱和家人卻還是準時睡覺了。到了8月8日凌晨零點多,正在睡夢中的王凱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了。王凱的媽媽也被吵醒,趕緊過去開門,門外站著一個渾身淋濕的人,一看是一個親戚,“趕緊撤離,水要淹過來啦。”
王凱往窗外一看,果然,外面已經是一片汪洋,水都已經淹到2樓了,停在馬路邊的一輛貨車,只能微微看見一個車頂。而王凱的家在三樓。外面都是水,能轉移到哪裡去呢?他們想到了六樓。水淹得再深,也不會把六樓給淹了吧。他們收拾了一些東西后,敲開了六樓的門,進去一看,發現已經有很多人搬到六樓來了。以前常常關在自己房間里的鄰居們,在這樣的災難面前,都顯得非常友好,特別是六樓的住戶非常好客,甚至還把其他大樓里的人也叫了過來。近百平方米的房間里,擠了二三十個人。這時候全城已經停電,這位住戶從抽屜里找出了一根蠟燭。

微博的力量

微弱的燭光讓王凱感動。他拍了一張照片,又寫了幾個字,用手機登錄新浪微博,發了出去。
這是王凱播報舟曲災情的第一個微博。但發這樣的內容,對於王凱來說,卻沒有任何特殊的目的,“有感而發而已。”這是每一個博主的真性情,隨時隨地,有感而發,彷彿是在向朋友發一個簡訊。王凱微博的圈子裡,全都是他認識的朋友。
王凱的微博創立於2010年的3月20日,第一條的微博內容是:“我覺得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會像你等他那樣等著你。”這是個完全表露自己內心的微博,有時候,這個生於1991年的大學男生,還喜歡來點惡搞,或者講一個冷笑話,但8月8日03:23之後,這個微博的風格將完全改變。
在8月8日天亮之前,王凱並不知道他所在的舟曲縣城,已經發生了多大的災難。但讓他感覺有點不一樣的是,他的那條關於水災和停電的微博,竟然有50多個人在轉發,而且評論的人也很多,都在為舟曲祈福。
8月8日早晨,一夜沒睡的王凱終於可以觀察到這座非常熟悉的縣城,但朝街上望去,他已經辨不清方位了。所有的道路都淹沒在水裡,水面上除了垃圾之外,還飄著許多日用品,一片狼藉。遠處有隱隱的哭聲傳來。
天亮之後,關於這次水災的信息也越來越多。原來,除了大水之外,舟曲縣城還發生了特大的泥石流。“難怪有那麼多的網友關注我。”透過窗外,王凱用手機拍了一張大水淹過樓層的照片,發到了自己的微博上,寫道:“救援隊什麼時候來呢?”

傷亡嚴重嗎

和所有倖存的舟曲人一樣,王凱期待著救援隊的來臨。
天亮之後,王凱和家人搬到了姨媽的家裡。姨媽的房子在縣城比較高的地方,沒有被水淹。到了親戚家后,王凱發現,幾乎在舟曲縣城,所有與他沾親的人全都搬了過來,有20多個人。
人雖然暫時搬離到了安全區域,但接下來面臨的一個問題是,水和食物怎麼辦?“不在最餓的時候不吃飯,不在最渴的時候不喝水。”王凱和他的親戚們制定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來應對水和食物短缺的問題。
王凱姨媽家有一個獨門獨戶的院落,院落里還有一口井,但這口井的水現在非常渾濁,他們根本不敢使用,怕這個水已經受到了污染。不過好在王凱的姨媽是個在生活上精打細算的人,在兩天前,剛剛打了一缸水。但這一缸水要二三十個人用,根本就不夠用。這麼熱的天,他們都不洗澡了。不要說是洗澡了,現在王凱的媽媽連臉都不洗了,希望能把水省下來。幾個年輕人吃不消,但也三四個人合用一盆洗臉水。在洗臉之前,他們還要相互推讓一番,“你先洗,你先來。”
吃飯也成了一個問題。曾經繁華的縣城,現在卻連買吃的地方都沒有。昨天,王凱一共吃了兩頓飯,中午是麵疙瘩,晚上還是麵疙瘩,菜是炒辣椒。而這麵疙瘩也最多只能維持個兩三天。
如果救援隊能夠早一點到來,他們就會早一點有飯吃。
在03:23發出那條微博之後,王凱第一次感受到了網路的力量。“僅僅幾個小時,這條微博就被轉發了5000多次。”而就在這時,王凱也接到了在外地的記者的電話。他們都是通過新浪微博所留下的聯繫方式,找到了王凱。每一個記者語氣里都透著急迫,“他們幾乎第一個問題就是:現在你們那邊怎麼樣?傷亡嚴重嗎?”

看到什麼記錄什麼

在與記者的通話中,王凱才知道,自己的這條微博,可以算是關於舟曲泥石流災害的國內最早的圖文報道!而之前,外界所知的,只是一條幹巴巴的簡訊:“甘肅舟曲縣發生泥石流災害”。其它的就是諸如領導重視或者救援的情況。但災害的嚴重程度到底如何,當地居民的生存狀態怎樣,這些迫切需要公開的信息,還沒有答案。所有在報道舟曲災情的記者都不在災害發生的第一現場,他們還在趕往現場的路上。
王凱因此成了第一個真正“報道”舟曲災情的人。那淹沒到2樓的積水,讓所有的都很揪心,一些網友甚至認為他被圍困在了這棟樓上,於是瘋狂地轉載他的微博,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好讓救援隊趕緊去救他。
面對如此的關注,王凱開始有意識地播報他所見的一切。8月8日18:37,王凱發出了他的另一條微博:“我現在身在舟曲,從凌晨到現在,水位回落很慢。全城停水停電,很多人都沒吃沒喝。村莊被整個掩埋,很多熟人離開。心裡真不是滋味。”
這是一條王凱“有意識”發布的微博,或者說,這條微博更像一則新聞,有時間,有地點,有事件。
20分鐘后,王凱又在微博上寫道:“目前失蹤人數在增加,約有2000人左右。對生者最大的威脅是水位仍無回落以及緊缺飲用水和食品。所有交通中斷。”
從這個時間開始,上萬名網友守候在王凱的微博平台,一遍遍地刷新,等待著新的內容。

像記者一樣去採訪

轉發王凱微博的人越來越多,評論也越來越多。王凱已經不再滿足道聽途說,或者僅僅是自己身邊的一些事。對於許多網友來說,更想知道的是,這次災難到底死了多少人,倖存下來的人生活困難嗎?救援工作又進行到哪一步了?
雖然這時候已經有許多記者進入了核心現場,但這些記者的發稿都需要一個過程和時間。而網友們最想看到的是最即時的消息。王凱最合適。新浪網站也已經把王凱的微博置頂,甚至還告訴王凱,如果他那邊不方便發微博,可以打電話過來口述,新浪的工作人員為他操辦一切。
王凱拿著一部手機和一個數碼相機出門了。“我要去新的地方啦,一個數碼相機,一部手機,我也是記者,嘿嘿。”王凱在出去“採訪”前,先在自己的微博上預告了一下。街頭到處是搶險的軍民,王凱把他們工作的場景拍了下來,傳到微博上,向這些人致敬。街頭還有隨處可見的屍體,以及腐爛的氣息。王凱把這些所見的都發到了微博上。幾乎每隔一分鐘,王凱就要更新一條微博,或許是照片,或許是文字。他去曾經繁華的地方,但拍出來的照片,卻只有一攤淤泥。“這是主幹道”、“這裡曾經很繁華”……寥寥數語,卻讓外界感受到了災區的震撼和慘烈。有時候,王凱會用白描的手法敘述道:“超市。在我到達的前幾分鐘,剛剛從這裡抬出一具屍體。”所有記者的報道都比不上王凱的這些話來得讓人揪心。因為王凱把我們帶到了最真實的現場。
有時候,王凱還會充當真記者們的嚮導。到了舟曲縣城后,許多記者不去找宣傳部門,先跟王凱聯繫,由他帶路,去最危險的地方。“這些攝影記者真勇敢。”看到了記者們的工作后,王凱才知道,自己與他們還是有差距的。這些記者可以孤身到達進入泥石流最核心的區域,那裡散發著濃郁的屍臭,還有隨時倒塌的房屋,以及一不小心可能會踩空的陷阱。這些地方,王凱都是不敢去的。

我不是作秀

舟曲的災難讓王凱成為一名網路紅人。許多記者打電話採訪他,甚至採訪他的同學和老師。在鳳凰網上,還貼出了一張關於王凱的照片,他正拿著相機,對搶險的人員拍攝,身後,就是被泥石流沖毀的房屋。
質疑聲也隨之而起。“他與其在微博上更新博客,還不如去當志願者參與救災,是作秀吧!”王凱看到這樣的評論,非常傷心,“我真沒有作秀,只是想告訴大家,現在的舟曲是什麼樣子。”面對這樣的質疑,王凱並沒有放棄,“讓他們說去吧。”王凱在微博上回應:“高考那年經歷了汶川地震,災難讓我成長了許多。”
這個90后的男生,確實在成長。在王凱剛剛開通微博的時候,他的頭像很“不雅”,是一個豎著中指的手。在播報災情之後,有網友善意地提醒了他,於是,他委託能上網的同學,幫他改了頭像。
“90后其實不是大家印象中的腦殘,非主流,我相信我們都是有思想有上進心的一代,並且已經成為了社會的重要群體。”王凱在播報災情的同時,不忘給90后群體正名。經歷了殘酷的災難之後,生活的現實讓王凱覺得自己一下子長大了。
“我以前確實比較特立獨行,為此還總惹父母生氣。”王凱承認自己還不夠成熟,但卻厭惡別人對於90后的看法:“90后也有很多人勇於承擔責任,當初發這個微博,我確實也有為90后正名的衝動。”
所以,面對一些質疑,王凱顯得坦然得多,“他們只是不了解我們這裡而已。”王凱說,受災后,白天家裡的大人都在縣城各地參與救援,他和只有15歲的表弟承擔了家中幾乎所有的事情。每天清晨,這兩個瘦弱的男孩兒,會背著4個大水桶去水源處背水,還要承擔給家裡領取救災物資的任務。他同時又要充當“保姆”,照顧只有兩歲的小表弟
“我也想去當志願者,但實際情況根本不允許。”王凱說,更新微博時,他都是在忙碌的路上,隨走隨拍,甚至在背著裝有兩個總重達100斤水桶的竹簍時,他還會掏出手機拍攝部隊救援的情景。

客觀,再客觀

許多人在等待王凱的微博,除了他的內容是實時的之外,更多的期待是,這是一種原始的記錄。“你比大多數記者幹得好。”一位網友在王凱的微博上留言說,“你讓我們看到了災區最真實的一面,沒有任何刪改,不添加任何感情。”
“其實我也有我自己的選擇。”王凱記得,剛開始在微博中記錄災情的時候,並沒有什麼顧忌,有一天,他在微博上寫道:“街頭隨處可見屍體。”而當時,正規的媒體報道中,對傷亡數字的報道只停留在100多個上。這個微博被轉載后,許多網友開始質疑公開的官方報道,“舟曲當地人都說隨處可見屍體,死亡人數怎麼就這麼少呢?”而有些人也開始質疑王凱微博的真實性,“誇大其詞!”
隨後媒體的報道中,死亡人數不斷上升,應證了王凱的說法。但這對王凱的衝擊很大,“雖然沒有政府部門的人批評我,我說的也是實話,但我覺得這樣的說法確實不妥。”因為在王凱看來,他只是一個人而已,他所見的也最多只是一條街,不能代表全部。“所以後來,我不會再以偏概全去說舟曲的災情,因為我畢竟不是記者。”在遭受了質疑之後,王凱又從虛擬記者的身份中走出來,“我只是個學生。”王凱說,記者會被政府部門請過去,會給他們最權威的數據和資料,但這些正是他最缺乏的。
“但我確實不會被人左右,說自己該說的話。”王凱說。他的一些親友聽說他的微博非常紅火之後,他過來找他,想讓他在微博上發一些內容,“比如補償的問題。”王凱說,他的親戚很希望他的微博把他的遭遇報道出去之後,能得到政府和網友的重視,儘快得到補償甚至捐款。但王凱沒有這麼做,“網友想看的不是這些。”
王凱也不想在自己的微博上抱怨或者質疑什麼。雖然微博完全是個個人的工具,可以說自己想說的任何話,快樂、傷心、憤怒……所有的情緒都可以在微博上表現出來。自從王凱的微博被關注之後,他再也沒有在裡面有過情緒的宣洩。“面對這樣的災情,其實每個人都有抱怨,我也是災民,我也有抱怨。”王凱說,災難發生之後,他身邊的親友也在質疑,這樣的災難是否本可以避免。而對於許多失去親友的人來說,除了傷心之外,還有絕望……
在王凱的微博里,看不到這些情緒,有的只是一種最客觀的描述――“剛剛又是一聲響。”這是在王凱在記錄,滑坡的地段正在爆破;或者微博上寫道:“水裡放的消毒片有很刺鼻的味道。”

離開舟曲

8月12日,王凱離開了舟曲,來到300公里以外的卓尼。12日之後,他的微博更新明顯放緩,關注率也在下降。
“我捨不得走。”接到記者電話的時候,王凱正在前往卓尼的路上,背景是一片人的喧鬧聲和汽車馬達的轟鳴聲,許多人和王凱一樣,選擇暫避舟曲,到一個更安全的地方去。
“那麼多網友在等待我的微博,我應該留下來。”當王凱的父母要求他快速離開舟曲,到卓尼縣的親戚家去時,王凱拒絕了。王凱的父母再次發火。在王凱成為網路紅人之後,他的父母已經不止一次發火了。“這不應該是你做的事!”王凱的媽媽對他說,“萬一你說錯了什麼怎麼辦,影響了救援怎麼辦?”
王凱的心一愣。“你只是一個學生。”王凱的媽媽又說,“你將來還要工作,我不想你惹什麼麻煩。”而且,更讓王凱父母擔心的是,他整天出去“採訪”,非常危險。舟曲縣城可能會有新的災難發生,所以讓兒子離開,是最迫切的一件事情。
王凱確實還只是個學生。他微博的標籤上寫的也是“學生”,雖然有網友建議,應該更改為“戰地英雄”。
“我不是什麼英雄。”在王凱看來,如今的一切都很偶然,他恰巧是舟曲縣人,在災難發生的一刻,他恰巧在舟曲,而且,他是舟曲的倖存者中,少數幾個會玩微博的人。而只有他,想到了通過微博,把所見的發出去。“如此而已。”
所以,在父母的規勸之下,王凱最終還是同意離開。在離開舟曲之前,他收到了捐贈過來的手機,這是他意外的收穫。
“在轉移的路上,看著身後漸遠的縣城,心中感慨萬千。就這樣‘拋棄’了她。我始終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學生,還不是一名專職的記者。”王凱在微博上說。

所獲 榮譽


2011年01月19日晚上,新浪2010網路盛典在水立方拉開序幕。舟曲事件報道第一人王凱得到感召力人物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