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狀
性狀
性狀(trait)是指可遺傳的發育個體和全面發育個體所能觀察到的(表型的)特徵,包括生化特性、細胞形態或動態過程、解剖構造、器官功能或精神特性總和。任何生物都有許許多多性狀。有的是形態特徵(如豌豆種子的顏色,形狀),有的是生理特徵(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為方式(如狗的攻擊性,服從性),等等。在孟德爾以後的遺傳學中把作為表型的顯示的各種遺傳性質稱為性狀。在諸多性狀中只著眼於一個性狀即單位性狀以進行遺傳學分析,已成為一種遺傳學研究中的常規手段。
遺傳學中,性狀是指生物體把生物體所表現的形態結構、生理生化特徵和行為方式等的統稱。性狀(同trait,)是正在,包括。
孟德爾在研究豌豆等植物的性狀遺傳時,把植株所表現的性狀總體區分為各個單位作為研究對象,這樣區分開來的性狀稱為單位性狀。把同一單位性狀的相對差異,即由一對等位基因所決定並有明顯差異的性狀,稱為相對性狀。
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叫顯性基因,通常用大寫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叫隱性基因,通常用小寫字母表示。例如,從父母身上遺傳了兩個長睫毛的顯性基因,你的睫毛就是長長的;如果你遺傳了一個顯性基因和一個隱性基因,你的睫毛仍然是長長的,因為顯性基因讓隱性基因失去了作用;如果兩個基因都是隱性的,那你的睫毛就是短短的。
數量性狀
數量性狀(quantitative traits)是指在一個群體內的各個體間表現為連續變異的性狀,如動植物的高度或長度等。數量性狀較易受環境的影響,在一個群體內各個個體的差異一般呈連續的正態分佈,難以在個體間明確地分組。所有能夠度量的性狀都可成為數量性狀。這些性狀呈連續變異。這些性狀呈連續變異,它不可以嚴格地分類,而是呈現出一系列程度上的差異,帶有這些差異的個體沒有質的差別,只有量的不同。數量性狀包括 兩大類:一是表現連續變異的性狀,如牛的泌乳量、農作物的產量、棉花纖維、羊毛的長度等等;二是表型呈非連續變異,而遺傳物質的數量呈潛在的連續變異的性狀,即只有超越某一遺傳閾值時才出現的性狀,如動、植物甚至包括人類的抗病力、死亡率以及單胎動物的產仔數等性狀,稱為閾性狀(threshold character或 threshold trait)無論是牛的泌乳量還是單胎動物的產仔數,無論是玉米的果穗長度還是動、植物的抗病力,它們大多數對人類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因而直接關係到人類自身的經濟利益和生活質量。
數量性狀表型的連續性是下列兩個現象的結果。第一,一種基因型並不只表達為一種表型,而是影響一組表型的表現。其結果模糊了基因型所決定的不同表型之間的差異,因而不能將一個特定的表型歸屬於一個特定的基因型。第二,許多不同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都能使某一種被觀察的表型發生改變。許多不同的基因型可能有相同的表現型。
生物體的各種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狀的遺傳實質上是親代通過生殖過程把基因傳遞給了子代。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精子和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樑”。
在生物的體細胞(除生殖細胞外的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如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為23對。
總的來說,體細胞含有染色體,染色體含有蛋白質和DNA,DNA含有基因。其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於成對的染色體上,如人的體細胞中23對染色體就包含46個DNA分子,含有數萬對基因,決定這人體可以遺傳的性狀。生物體的各種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
一個人所表現出來的性狀,是由基因通過轉錄和翻譯等過程,控制蛋白質的合成所表現出來的。但是性狀的表現是基因和外界環境的共同作用,以基因為主,外界環境為輔。
性狀之間可能相互影響,而不是完全獨立的。在雜交水稻的培育中,由於雜交早、晚、中稻的產量與其主要性狀的相關性不盡相同,所以應採取相應的策略加以改進。雜交早稻的產量與有效穗數和結實率呈極顯著正相關,與每穗總粒數呈極顯著負相關,表明雜交早稻組合的選育應以穗數型和高結實率為育種重點:雜交晚稻的產量與日產量和株高呈極顯著正相關,表明雜交晚稻的組合選育應適當增加株高和選擇適當的生育期;雜交中稻的產量與日產量呈極顯著正相關,與每穗總粒數和實粒數呈顯著正相關,表明雜交中稻的選育應把大穗高結實率作為提高產量的重要性狀加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