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金龜
犀金龜
犀金龜屬於鞘翅目,頭部和前胸背板大多有明顯突出的分叉角,形似犀牛角,故得名。在雲南已發現有7屬12種。
犀金龜科”隸屬於鞘翅目,在世界上廣泛分佈。多分佈在熱帶地區,尤以南美洲種類最為豐富,非洲和大洋洲種類較多,亞洲種類相對較少。儘管中國犀金龜種類不多,僅佔世界己知種的2.5%左右,對其分類學及地理分佈的研究卻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及經濟價值,也可為害蟲防治及益蟲利用提供第一手的材料。
![犀金龜](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9/m393b604bab9a07e95684413b24c70a54.jpg)
犀金龜
獨角仙Allomyrina dichotoma (Linnaeus),又稱雙叉犀金龜,體大而威武。不包括頭上的犄角,其體長就達35-60毫米,體寬18-38毫米,呈長橢圓形,脊面十分隆拱。體栗褐到深棕褐色,頭部較小;觸角有10節,其中鰓片部由3節組成。雌雄異型:雄蟲頭頂生l末端雙分叉的角突,前胸背板中央生l末端分叉的角突,背面比較滑亮。雌蟲體型略小,頭胸上均無角突,但頭面中央隆起,橫列小突3個,前胸背板前部中央有一丁字形凹溝,背面較為粗暗。三對長足強大有力,末端均有利爪1對,是利於爬攀的有力工具。
形態特徵:犀金龜科亦稱獨角仙科,是一特徵鮮明的類群,依其上顎多少外露而於背面可見,上唇為唇基覆蓋;觸角10節,鰓片部3節組成;前胸腹板於基節之間生出柱形、三角形、舌形等垂突等特徵而易於識別。多大型至特大型種類,性二態現象在許多屬中顯著,其雄蟲頭面、前胸背板有強大角突或其它突起或凹坑,雌蟲則簡單或可見低矮突起。
![犀金龜](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7/m476c8f30b04bbcba58941545cc50c510.jpg)
犀金龜
獨角仙除可作觀賞外,還可入葯療疾。入葯者為其雄蟲,夏季捕捉,用開水燙死後晾乾或烘乾備用。中藥名獨角螂蟲、獨角蜣螂蟲、紫蜣螂有鎮靜,有鎮驚、破瘀止痛、攻毒及通便等功能。1976年有人從獨角仙提取到獨角仙素“dicotastin”,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對實體瘤W-256瘍瘤有很高活性,對P-388淋巴白血病有邊緣活性。獨角仙資源豐富,值得做深入的探索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