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湖區

湖南省益陽市轄區

大通湖區,隸屬於湖南省益陽市,地處湘中偏北、洞庭腹地,東鄰漉湖,南與沅江市相連,西北與南縣、華容縣比鄰,總面積384平方千米。

大通湖區是2000年8月,根據湖南省委省政府《關於國有大中型農場體制改革的意見》(湘發〔2000〕4號)精神,在原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紅等四大國營農場以及南灣湖軍墾農場的基礎上,組建的縣級行政管理區(大通湖漁場2002年劃歸大通湖區管理)。區域自然生態良好,擁有大通湖國家濕地公園、漉湖南洞庭世界級濕地。

2019年,大通湖區下轄1個街道、4個鎮,常住人口11.25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4.46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2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0.8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2.36億元,三大產業結構為32.8:31.4:35.9。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因境內擁有湖南最大內陸淡水湖──“大通湖”而得名。

建置沿革

大通湖區所在地域,早在6000年前,大溪文化時期就有人類生息繁衍,明朝初期乃是一片良田沃土。
清咸豐十年(1860年)和同治十二年(1873年),荊江南大堤分別被江水沖開藕池口和松滋口,江水南下,淹沒大量古老堤垸和丘陵平原,此地變成澤國汪洋,為洞庭湖水域的一部分。長江水長年挾大量泥沙經藕池河松滋、太平、調弦三口向洞庭湖傾注,使洞庭湖水面迅速縮小。光緒年間,屬常德府安鄉縣。
民國二年(1913年),南縣建制后,大通湖沿湖堤垸及湖場荒洲分別隸屬南縣、沅江、湘陰、華容和岳陽等縣。
1949年,沿湖各堤垸全部潰決。
大通湖(4張)
1950年3月,成立大通湖蓄洪墾殖管理處,隸屬於省農林廳。以接收原省孤兒院坐落於安仁垸的房屋大院為駐地,並接收原孤兒院在三千弓(今河口鄉安福村)的公產荒洲1萬畝從事墾殖。與此同時,省人民政府頒布《大通湖蓄洪墾殖區管理條例》,規定“大通湖邊界西至南縣之永康垸、泰安垸,東抵湘陰之野貓咀,南至沅江市寶三垸、普豐垸,北至南縣之天合垸、附和障一線五垸,湖面共約327平方千米,合49萬畝;舊垸洲土湖荒灘共約140平方千米,合21萬畝;總計約467平方千米,合70萬畝。”“大通湖區內土地全部屬於國營農場,在其尚無能力全部直接經營的情況下,准予臨時招墾。”
1951年1月,成立大通湖農場籌備處。是年4月成立大通湖特區人民政府,與蓄洪墾殖管理處合署辦公。
1952年1月,大通湖農場升格,與特區政府、管理處形成政、事、企三位一體的聯合組織,直屬省人民政府領導。是年,省公安廳到轄區內的增福垸(今金盆鎮),種福垸內的民和垸(今千山紅鎮)興辦勞改農場。
1953年6月,中共湖南省委決定將大通湖農場按副地(廳)級建制。
1956年,大通湖農場改為縣(處)建制。
1957年,冬經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大通湖農場圍挽北洲子。
1958年,設北洲子分場(1962年改稱第11、12分場)。是年冬,省公安廳從種福垸和增福垸撤走勞改農場。種福垸(民和垸)劃歸沅江縣管理,成立千山紅人民公社,旋即改稱“地方國營千山紅農場”,併兼收原屬南縣河口鄉管轄的利厚、利貞兩垸。增福、有成、玉成、善厭等垸和沅江縣屬慶成鄉劃歸南縣直轄,旋即併入大通湖農場,設第7、8、9分場。
1959年,大通湖農場改為副縣(處)級,改屬南縣管理。
1961年,大通湖農場恢復省管。是年,中國人民解放軍47軍劉善副軍長等一行人持中共湖南省委介紹信與大通湖農場協商劃地事宜,農場同意將尼姑湖(今南灣湖)划給部隊。
1962年11月,經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大通湖農場劃分為大通湖、北洲子、金盆3個農場,均屬省管。原大通湖農場第11、12分場劃歸北洲子農場,原大通湖農場的增福垸、南京湖、有成垸、玉成垸、四季紅等劃歸金盆農場。是年,沅江縣千山紅農場改屬省農墾局管理,改稱國營千山紅農場,為縣(處)級建制。
1963年4月初,南縣華閣公社大批農民到北洲子農場管轄的舵桿洲等湖洲打湖草作早稻田肥料,與農場湖洲管理人員發生糾紛並鬥毆。4月22日南縣與北洲子農場雙方代表簽訂協議,將舵桿洲、新蘆洲、長洲等湖洲水面無償轉讓給南縣華閣公社管理,北洲子農場東大堤向外延伸500米之內仍由農場管理。隨後,南縣與沅江縣劃分由北洲子農場轉讓的湖洲水面,以北道河為界,南面歸沅江縣,北面歸南縣。
1965年,四季紅划給沅江縣,安置安化縣柘溪水庫移民。
1969年11月,省農墾局撤消,翌年元月,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紅等農場改隸益陽地區,農場降格為副縣處級,歸口益陽地區農場管理局管理。
1978年,湖南省農場管理局成立,原省屬農場改由地區管理為主、省、地雙重管理。
1986年2月,原有省屬國營農場恢復縣(處)級建制。
2000年10月,大通湖管理區正式成立。

行政區劃


全區總面積384平方公里,轄河壩鎮、北洲子鎮、金盆鎮、千山紅鎮四個鎮和沙堡洲辦事處、南灣湖辦事處兩個辦事處,總人口13.6萬。
鄉鎮下轄村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社區或居民委員會居民小組
河壩鎮老河口村、新秀村、芸美村、芸洲子村、河心洲村、農豐村、農樂垸村、三財垸村、王家湖村、沙堡洲村、銘新村1162
銀海社區
銀河社區
金山社區
紅旗社區
8
金盆鎮大東口村、增福村、南京湖村、王家壩村、有成村545
金漉社區
金橋社區
6
北洲子鎮向東村、永興村、向陽村、北勝村441
銀輝社區
宏發社區
6
千山紅鎮利厚村、大西港村、種福村、民和村、大西湖村、東南湖村、大蓮湖村754
北汀社區
橋北社區
厚南社區
8
南灣湖辦事處-----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通湖區地處湘北洞庭湖北隅,位於東徑112°22′00″至112°43′45″;北緯29°4′52″至29°13′12″之間。東臨東洞庭湖,西接南縣八百弓鄉和青樹咀鄉,南抵沅江市北大、陽羅、四季紅、大同等鄉鎮,北界華容注滋口和南縣河口、明山等鄉鎮。

地形地貌

地形為典型的洞庭湖沖積平原,區內的湖泊、水面、溝渠縱橫交錯。土壤成土母質系河湖沉積物,地勢低洼平坦,地面海拔高程24~32米之間。

氣候特徵

區境屬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5℃,無霜期264天;年均降水1240.8毫米;年均日照1643.3小時,年均太陽總輻射量105.1卡/平方厘米。

自然災害

降雨
雨水豐沛,年雨日139天,年平均降水量1240.8毫米,但降雨量時空分佈不均,春夏兩季降雨量佔全年的69%左右,導致汛期時間長,內湖水位高,易造成洪澇災害。境內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漁產品和糧食等農業生產條件優越,素有“魚米之鄉”之稱。區內的大通湖是湖南省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有“三湘第一湖”的美譽。
生態
生態田園物華天寶。區域自然生態條件好,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大通湖國家濕地公園、漉湖南洞庭世界級濕地,自然景色怡人。區域內“春賞菜花夏採蓮、秋品螃蟹冬捕魚”的四季印象,湖光瀲灧、漁舟唱晚的江南水鄉情韻與沃野千里、阡陌縱橫的田園風光相得益彰。物產資源豐富,大湖有魚類109種,底棲軟體動物22種,水生植物59種,水鳥12種。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大通湖區四鎮土地面積表(單位:公頃)
198619902000
河壩鎮土地總面積889888988898
其中:耕地567554605279
北洲子鎮土地總面積436943694369
其中:耕地238823682276
金盆鎮土地總面積475947594759
其中:耕地273327102535
千山紅鎮土地總面積749074907490
其中:耕地432939673816
合計土地總面積255162551625516
其中:耕地151251450515897
土壤類型:大通湖區的成土母質屬河湖沉積物,來源於長江上游紫色頁岩風化物,其次是沅、澧兩水沿岸石灰岩風化物。PH值7.5~8.5之間,石灰含量5%~10%。適宜種稻、棉、甘蔗、麻類等作物,不適宜種茶葉等適酸作物。
土地質量:土壤養分平均含量:全氮0.125%、全磷0.067%,速效氮100PPM,速效磷8.5PPM,速效鉀112PPM。本地增施磷肥對農作物有明顯增產效果。

水資源

大通湖區
大通湖區
大通湖區東臨東洞庭湖,與之交界的防洪大堤北超向東閘,南至五門閘,全長10350米,其中河壩堤段3100米,北洲子堤段2400米,金盆堤段2650米,千山紅堤段2200米;大通湖內湖是沿湖各鄉鎮最大的調蓄湖,現有大湖水面82.67平方公里(12.4萬畝),湖底海拔高程23.7~25米,夏秋季水深3~5米,冬春季1~3米。
各鎮境內原有湖泊河流均相繼改造建為養魚池,養魚水面到2000年分別為:大通湖3350畝,北洲子3150畝,金盆3461畝,千山紅6345畝。
區境內通航河流(含運河):河壩至老河口(鬍子口河西支),長7.5公里,底高25米,底寬20—40米。老河口渡口至塞陽運河航道,區境內長8.7公里,底高24.8米,底寬20米。四季紅至五門閘洪道,長16.4公里,底高24.8米。陽羅至五門閘洪道,區境內長4公里,底高24.8米,面寬200米。千山紅北汀頭至五港子船閘航道,長7.7公里。

人口民族


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大通湖區4個農場共有常住人口82785人,源自全國23個省,108個縣(市)。分11個不同民族,264個姓氏。
2000年四鎮共有總人口90584人。大通湖漁場常住人口2326人,南灣湖軍墾農場常住人口2000人。全區常住總人口9490人。
截止至2013年12月,大通湖區戶籍總人口10.82萬人,比2012年增加0.13萬人,常住人口10.5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18萬人,鄉村人口6.35萬人,城鎮化率39.7%;人口出生率13.8‰,人口死亡率6.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1‰。
截至2019年末,大通湖區常住人口11.25萬人,戶籍人口10.5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13萬人,鄉村人口5.12萬人,城鎮化率54.49%,比上年提高1.95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8.16‰;死亡率6.12‰;自然增長率2.04‰。

經濟


綜述

2019年,大通湖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4.46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29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10.81億元,增長8.6%;第三產業增加值12.36億元,增長8%。按現價計算地區生產總值(GDP)37.61億元,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2.76億元、10.16億元和14.69億元。第一產業貢獻率18.7%,第二產業貢獻率39.2%,第三產業貢獻率42.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現價生產總值33431元,比上年增加2826元,增長9.2%。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2.8%,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1.4%,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5.9%。三大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3.7:30.9:35.4調整為32.8:31.4:35.9,二三產業較上年提升0.9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大通湖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43億元,同比增長15.7%。其中:工業技改投資5.56億元,增長27.3%,占投資比重15.3%,較上年提升1.4個百分點。市級重點項目13個,總投資12.05億元。
財稅收支
2019年,大通湖區完成財政總收入2.81億元,按同口徑增長1.22%,其中:稅務部門完成2.12億元,增長1.8%;財政部門徵收0.69億元,下降0.52%;稅收收入2.06億元,增長2.19%;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73.31%,比上年提高0.69個百分點。四大主體稅(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完成稅收1.54億元,下降0.04%,占稅收收入的比重為74.76%,下降4.83個百分點。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億元,同比增長5.25%。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03億元,同比增加0.88億元,增長6.69%,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31億元,增長5.18%,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9.34%。
人民生活
2019年,大通湖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18元,比上年增長9.1%。城鄉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19505元,其中: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消費支出2100.7元,占消費支出的16.04%,城鄉常住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7.6%,比上年下降0.6%,人均住房使用面積4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平方米。
2019年,大通湖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21元,比上年增長8.3%;人均消費性支出23800元,增長8.21%,其中:食品、煙酒支出增長11.02%,衣著增長6.56%,居住增長20.24%,生活用品及服務增長18.03%,交通和通信增長1.18%,教育文化娛樂服務增長18.42%,醫療保健下降3.23%,城鎮常住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4.7%,比上年增加了0.6個百分點,年末城鎮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3.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
2019年,大通湖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54元,比上年增長8.9%。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539元,增長10.14%。其中:食品煙酒支出增長9.08%,衣著增長10.8%,居住增長15.78%,生活用品及服務增長3.37%,交通和通信增長9.2%,教育文化娛樂增長9.45%,醫療保健增長8.9%。農村常住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3.1%,下降0.3個百分點,年末農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5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平方米。

第一產業

2019年,大通湖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可比價)20.54億元,同比上年增長3.7%,其中:農業產值13.19億元,同比增長4.4%;林業產值0.31億元,同比增長1.8%;牧業產值1.58億元,同比下降10.3%,漁業產值4.37億元,同比增長6.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09億元,同比增長8%。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2.27億元,同比增長3.9%。
種植業
2019年,大通湖區農作物種植面積63.22萬畝,比上年增加0.62萬畝。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8.88萬畝,減少0.58萬畝。其中,稻穀種植面積26.05萬畝,比上年增加0.47萬畝;小麥種植面積0.18萬畝,比上年減少0.81萬畝;玉米種植面積2.38萬畝,比上年減少0.26萬畝。油料種植面積12.59萬畝,比上年增加0.36萬畝。棉花種植面積1.22萬畝,比上年減少0.34萬畝。蔬菜種植面積13.93萬畝,比上年增加0.85萬畝。全年糧食產量12.3萬噸,比上年減少0.58萬噸,同比下降2%。其中,夏糧3.41萬噸,減少0.2萬噸,同比下降5.54%,早稻產量3.39萬噸,減少0.04噸,同比下降1.1%;秋糧8.89萬噸,增加0.09萬噸,增長1%。全年穀物產量12.19萬噸,同比下降1%。其中,稻穀產量11.16萬噸,增長1.6%;玉米產量1.01萬噸,下降11.8%。全年油料產量1.29萬噸,同比增長5.4%;棉花產量0.12萬噸,同比下降21.8%;中草藥產量0.39萬噸,同比下降2.1%;蔬菜產量43.89萬噸,同比增長7.5%;水果產量5.49萬噸,增長6.3%。
畜牧業
截至2019年末,大通湖區生豬存欄7.8萬頭,比上年減少25.36%;全年生豬出欄8.14萬頭,比上年減少19%。肉類總產量0.85萬噸,比上年減少5.26%,其中豬牛羊肉產量0.78萬噸,比上年減少5.83%。禽蛋產量0.12萬噸,比上年增長2.58%。
漁業
截至2019年末,大通湖區淡水養殖面積17.39萬畝,其中:漁池養殖面積4.88萬畝;湖泊養殖面12.42萬畝;河溝養殖面積0.09萬畝。全年水產品產量3.63萬噸,同比增長8.41%。其中:魚類產量2.6萬噸,同比增長2%;蝦蟹類產量0.99萬噸(含稻田養殖),同比增長32.9%;貝類產量40.2噸,同比降5.63%。
生產條件
截至2019年末,大通湖區農業機械總動力32.1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0.34%。農用拖拉機2005台,比上年增加5.5%,大中型拖拉機增加8台;農用運輸車230台,增加7台。

第二產業

工業
截至2019年末,大通湖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家,新增入規5家,其中食品企業1家,傳動製品企業1家,紡織企業3家。工業生產平穩增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4.3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6%,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上年增長10.9%,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80.3%。工業銷售產值比上年增長4.47%,產銷率100.0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9.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1.41億元,其中:利潤9.59億元,分別下降9%和5.2%。
建築業
2019年,大通湖區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33億元,同比增長24.9%。其中建築工程產值2.33億元,同比增長24.9%,竣工產值2.33億元,同比上升26.35%。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86億元,同比增長24.9%;完成房屋施工面積5.1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5.7%。竣工房屋市值2.33億元,同比上升24.9%。竣工房屋9.24萬平方米,同比上升40.74%。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9年,大通湖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7億元,比上年增長10%。按行業分,批發業營業額7.29億元,增長19.41%;零售業零售額3.09億元,增長22.3%;住宿業營業0.33億元,增長17.6%;餐飲業營業額0.32億元,增長36.3%;完成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3.97億元,增長13.7%;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0.59億元,增長7.4%。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中,主要大類商品銷售增長情況為:金銀珠寶類同比增長6.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0.7%;化妝品類增長7.1%;日用品類增長24.3%;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43.7%;家電和音響器材類增長24.9%;汽車類增長9.7%;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11.8%。全區現有工商註冊市場主體6394戶,註冊資本55.5億元。其中企業1173戶,註冊資本48.81億元;個體工商戶5221戶,註冊資本6.69億元。2019年新設立各類市場主體624戶,其中新增企業158戶,新增企業註冊資本6.17億元。新增個體工商戶466戶,新增個體註冊資金0.72億元。
房地產業
2019年,大通湖區新開發的房地產項目已全面有序推進。房地產企業開發投資額2.16億元,同比上年下降63.1%;建築工程完成投資1.97億元,同比上年下降63.17%;安裝工程完成投資0.092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30%;房地產投資額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92%;房屋施工面積22.05萬平方米,同比上年下降1.78%;房屋新開工面積5.76萬平方米,同比上年下降69%;房屋竣工面積12.69萬平方米,同比上年增長112.8%;商品房住宅銷售面積8.21萬平方米,同比上年增長109.2%。各項指標在去年的基礎上均有較大增長。
郵電通信
截至2019年末,大通湖區固定電話用戶為2161戶,行動電話用戶89521戶,年末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23759戶。
旅遊業
2019年,大通湖區共接待遊客43.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9.3億元,同比增長11%。2019年6月份,金盆鎮大東口村舉辦了龍蝦美食暨鄉村音樂節,並開展了文藝匯演、廣場舞比賽、音樂晚會、攝影比賽等主題活動。
金融業
截至2019年末,大通湖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為32.2億元,比年初增長8.38%;貸款餘額為8.86億元,比年初增長12.44%。
保險業
截至2019年末,大通湖區共有保險機構5家。全年實現保費收入1.46億元,比上年增長17.74%,其中財產保險收入0.54億元,同比增長34.1%;人壽保險收入0.93億元,同比增長10.2%;全年賠付款0.57億元,同比降低27.36%。

文化


大通湖是140年前從洞庭湖分離出來的一片湖域。追溯大通湖母體(即洞庭湖)的起源,近年在大通湖境內的考古發掘中得到了距今6000年的確證。1990年,大通湖農場二分場三隊職工在王家壩打屋場地基時,刨開表土發現了一些石器和陶器碎片,經文物部門考證,系新石器時代的遺存,屬“大溪文化”,距今6000年以上。南縣人民政府當即確定為“王家壩遺址”,劃定5600平方米面積作為文物保護區,1992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益陽地區文化局、博物館組織大面積發掘,出土大量“大溪文化”遺存,據分析,當時此地不僅有先民繁衍生息,而且其地域開始向水網沼澤發育,實為洞庭湖的起源。

社會


教育

截至2019年末,大通湖區擁有各級各類學校20所,在校學7423人,其中高中1016人,初中1810人,小學4597人;畢業生1362人,其中高中289人,初中514人,小學559人。義務教育、基礎教育、特殊教育均衡發展。幼兒園在園幼兒數2362人,學前三年幼兒入學率達97.6%。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入學率100%、鞏固率99.78%,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為96.7%,高中教育毛入學率為96.7%,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5年。

體育

截至2019年末,大通湖區公共體育設施面積33.2萬平方米,人均公共體育設施面積3平方米。參加全市第十九屆大眾運動會,獲得了較好的成績,氣排球比賽獲優秀組織獎、健身氣功比賽獲二等獎、工間操比賽獲三等獎、老年人廣場舞比賽獲一等獎、太極拳比賽獲一等獎。

醫療衛生

截至2019年末,大通湖區有各類衛生機構80個,其中公立醫院和衛生院6個,私立醫院1個,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和計劃生育綜合監督執法局1個。年末衛生機構擁有床位480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683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91人、註冊護士322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9年末,大通湖區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含農墾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人數27066人,離退休人數23294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32417人,其中:領取待遇人數3144人;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816人,離退休人員養老保險1273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2162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93489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8149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4807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3400人;全年支付各類養老保險金共計74040.9萬元、喪葬撫恤金3030萬元;各類醫療保險金10437.75萬元,工傷保險金支出85.55萬元,失業保險金支出10.2萬元。

社會福利

2019年上半年,大通湖區有城市低保對象351戶、516人,發放資金99.31萬元,人平發放324.5元/月,下半年有城市低保對象344戶、512人,發放資金107.04萬元,人平發放344.94元/月,全年發放城市低保金206.35萬元,全年人平發放334.8元/月。2019年上半年發放農村低保對象1107戶、1968人,發放資金224.69萬元,人平發放191.1元/月,下半年有農村低保對象1127戶、1993人,發放資金242.11萬元,人平發放203.5元/月,全年發放農村低保金466.8萬元,全年人平發放197.4元/月。年末全區共有321名特困對象,根據益陽市特困供養標準,城市特困標準為上半年560元/月,下半年650元/月,農村特困標準為上半年4524元/年,下半年4836元/年,全年發放特困資金214.48萬元,全年發集中供養對象護理費16.73萬元,發放安葬費3.48萬元,全年共計發放特困資金212.79萬元。全年全區臨時救助2261人次,救助金額223.67萬元。全區醫保救助資金及部分資助困難群眾參合參保對象2828人,資助金額43.15萬元,由財政專戶直接撥付醫保專戶。對574名特困供養人員、兜底扶貧對象核發100元/人.年的醫療救助金,發放門診費5.75萬元。根據醫保部門“一站式”結算數據,針對貧困戶實行醫療救助救助312人,救助金額43.17萬元。通過醫保部門實施醫療救助的420人次,救助金額92.3萬元。

脫貧攻堅

截至2019年12月,大通湖區建檔立卡省級貧困村11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970人4005戶。11個行政村全部退出貧困村,脫貧人口9711人3888戶,其中2019年脫貧924人439戶。全區未脫貧人口共計259人117戶。全區貧困發生率達到0.33%。2019年全區扶貧領域共計投入2464.1萬元資金,其中上級扶貧資金847萬元,區級配套扶貧資金465.1萬元,涉農資金整合用於扶貧1152萬元。2020年計劃脫貧259人117戶,實現全面脫貧。

環境保護

2019年,大通湖區下達《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14份、行政處罰罰款7家,罰款總金額36.29萬、關停散亂污作坊2家、責令關閉2家養殖場,有效的打擊了環境違法行為。大通湖水環境治理主要超標因子磷濃度有效下降,完成2019年大湖水質退出劣V類的任務。水生植被全面修復,輪葉黑藻苦草、穗花狐尾藻等水生植物已達17種之多,湖湖體有近10萬畝水域有水草恢復,其中有6萬畝水域的水生植被覆蓋率超過80%。湖內底棲動物貯量增加,原已消失物種重現;各種鳥類頻現,生物多樣性逐漸顯現。臨湖1000米禁養區規模畜禽養殖戶全部退出,大通湖區域內珍珠退養全部完成。累計清除入湖水系圍網118千米,疏浚五七運河、老三運河、金盆運河等主要入湖口35.4千米,疏浚中小溝渠1644條近4000千米,塘壩清淤79座,大通湖已與周邊水系自然連通。累計設置清廢入湖攔截網48處,完成河渠清漂1433.4千米,清除水葫蘆等漂浮物5.6萬餘噸,渠道漂浮物基本清理完畢。4個主要入湖口濕地已建成,初步構建以挺水植物荷花為優勢群落的湖濱沿岸帶,對外源污染物加強生態攔截。五七運河連通與補水工程成效初顯,引水0.95億立方米、泄水1.32億立方米。

交通


2019年,大通湖區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資2.6億元。年末全區公路總里程1222.34千米,其中:幹線公路改造30.26千米,新建農村公路58千米,窄路加寬17.774千米,危橋改造12座。
大通湖區陸路由省道202線四通八達,水運經洞庭通江達海。境內通航河流(含運河):河壩至老河口(鬍子口河西支),長7.5千米,底高25米,底寬20-40米。老河口渡口至塞陽運河航道,區境內長8.7千米,底高24.8米,底寬20米。四季紅至五門閘洪道,長16.4千米,底高24.8米,面寬200米。河口至大通湖水面航道,底高25米,底寬5米。北洲子十字溝至金盆洪道的向陽運河,長6.5千米,底高25米,底寬6—8米。陽羅至五門閘洪道,區境內長4千米,底高24.8米,面寬200米。千山紅北汀頭至五港子船閘航道,長7.7千米。
運輸
2019年,大通湖區累計投入156台新能源電動公交車,新建公交招呼站20個,農村客運通達率已達100%,營運客車48輛,營運貨車672輛。年末擁有機動車20125輛,其中汽車2464輛。完成公路客運量43.6萬人次,客運周轉量5459.7萬人千米;完成貨運量145.3萬噸,貨運周轉量14601萬噸千米。

公路

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資3.10億元。年末公路總里程1236.34公里,其中:幹線公路改造10.03公里,新建農村公路27.832公里,窄路加寬16.5公里,危橋改造9座。全區累計投入156台新能源電動公交車,新建公交招呼站30個,農村客運通達率已達100%,營運客車51輛,營運貨車784輛。年末擁有機動車20785輛,其中汽車2498輛。完成公路客運量44.2萬人次,客運周轉量5460.7萬人公里;完成貨運量164.8萬噸,貨運周轉量14722萬噸公里。

旅遊


全區共接待遊客33.1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7.7億元。成功舉辦了湖南省鄉村旅遊節,“插秧季湖鄉風——大通湖葦蝦美食薈”活動;“美麗水鄉稻蟹飄香”大通湖區金秋美食節,吸引現場觀眾一千餘人,完成了兩個旅遊項目現場簽約,通過活動較好的展示了大通湖的美食文化,打造了大通湖品牌。新建大通湖區河壩鎮農豐村旅遊廁所和大通湖區沙堡洲村旅遊廁所2座,旅遊設施逐步完善。

景點

舵桿洲
大通湖大垸東大堤、北洲子東紅閘以北湖面,枯水季節露出一洲灘,形似舵桿,稱舵桿洲。洲土面積33.3平方千米。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朝廷撥銀20萬兩,在距今東紅閘以東5千米處的洲土上,用條石砌築停泊石港,周長257丈,縱長5丈,高6丈,稱舵桿石台,為過往船隻及漁民避難躲風之所。台上建有廟宇,過往船民和漁民每逢登台必燒香祈求平安,廟前立一石碑,刻篆體字“洞庭現孤洲,西水向東流,江南一景點,勝似黃鶴樓”,石台基腳四角分別埋設四隻鐵牛。石台每年朝廷撥款維修,乾隆九年停止歲修,道光年間石台坍塌,后被附近堤垸修建橋閘取石陸續拆毀,現僅存遺址。
大通禪寺
大通禪寺前身名曰肖公廟,主神為肖公菩薩。肖公字伯軒,生於元末、為俠義道,以駕竹木排為業,后流落洞庭,定居於洞庭湖西北區域沉南兩縣交界處之一小窯堡上(今南灣湖部隊農場場部所在地),肖公為人好善樂施,疏財仗義,深受廣大漁民愛戴。因朱元璋想雄霸天下,推翻元朝,在一次戰役中,因孤軍血戰,兵敗洞庭湖的大通湖一帶,身處危亡之際,肖公挺身相救,並護送其安全脫險。明朝建立,洪武正統,深感肖公護駕有功,詔封王爺,肖公歿后,再次赦封肖公菩薩,下詔命鄉人建廟供奉,享受人間萬年香火。
大通湖生態旅遊度假區
大通湖漁場是即將開發的大通湖生態旅遊度假區,位於大通湖區西北12千米處,是南洞庭世界級濕地資源保護區核心景區之一,地處環洞庭湖旅遊精品線路的中端。大通湖是洞庭湖的湖中湖,於新石器時代已成雛型,據測定距今6000年左右,大通禪寺的肖公傳奇傳承著悠久的佛教文化,相傳肖公是明初洞庭湖一帶的武俠,當年朱元璋兵敗被陳友諒追趕,肖公奮起抵殺,救了洪武帝性命。皇帝登基后,封肖公為王,肖公暮年,榮歸故里,仍行俠鄉梓,卒於洞庭湖。皇帝感恩御賜碑文,現石碑尚存。
三仙廟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期,金盆農場東端的增福垸乃洪荒一片,蘆葦叢生,野蒿遍布,湖裡淤泥深不知底,當時有一捕魚老漢在此荒洲毗鄰的南京湖捕魚,夜間猛然瞧見南京湖中央拱出一條水蟒,消息傳開,鄉民懼之,便齊心合力於洲中高處壘泥作基建廟以祭,取名三仙廟。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第一批中國農墾農場志編纂農場。
2021年1月29日,入選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地區名單(全省信訪工作“三無”創建達標縣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