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廂峽
陝西安康漢濱區平利縣的風景區
車廂峽,現名狗脊關,在安康市平利縣西約35公里的老縣鎮鳳橋村一組與漢濱區縣河鄉交界的大山溝里。峽長約20公里,其寬不過丈余,兩面奇峰突兀,怪石嶙峋,惡浪翻滾,易入難出,形勢險要。明末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兵困於此,詐降而反戈的戰爭史話,使這一古關載入中華民族的史冊。車廂峽位於陝西省安康市安康城區18公里的縣河鄉關埡子(狗脊關)一帶,峽長20公里,寬僅數丈。兩岸奇峰突兀,怪石嶙峋,行人至此,過坎坷石道,望一線雲天,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易入難出,地形險要奠測。
車廂峽,根據清代學者嚴如熤的《三省邊防備覽》記載:“安康本興安州州治,興安升府改附郭首邑。縣境遼闊,西往漢中一路,恆口地勢平坦,西北王莽山、牛山,為終南分支。明季李自成於車廂谷,即在二山間,松樹壩、上下團山,與洵陽、鎮安、孝義(今柞水縣)接界。”1944年魯長青《重續興安府志》亦有同樣的文字記述。1989年《安康縣誌》記載得更為具體、詳盡:松樹壩即現松壩鄉,團山即現譚壩鄉,均在付家河中上游的茨溝區內。車廂峽不僅在松壩、譚壩二鄉境,還應包括茨溝區的東鎮、景家、茨溝三鄉,即與“中亘四十里”的史籍記載相吻合,才能容得下三萬六千之眾的農民軍。
興安車廂峽在安康縣(今漢濱區)的茨溝區內,不僅有地方志的記載,還有遺跡可考,志屬信史,當毋庸置疑了。
目錄
崇貞七年(1634年)六月,李自成、張獻忠十萬義軍奪取平利、旬陽后,自“闖王渡”渡過黃洋河,繼續向安康老城進發,由於破河耽誤戰機,明朝官兵已在牛蹄嶺和狗脊關部下重乒,起義軍為避其鋒芒,由毛壩迂迴進攻安康老城,後由於明軍重兵馳援,老城來克,義軍遂由毛壩退入車廂峽。不料,“峽四山峻立中亘四十里,易入難出,”逐被官軍團團包圍,官軍屆高臨下,壘石塞路,從山上投石襲擊,或擲以炬火焚燒。義軍被困峽內,無所得食;加之長途奔波,又餓又乏。偏偏這時又天降大雨,連綿20天未晴,山洪暴發,峽水大漲,兵士“弓矢盡脫”,馬乏草料,死亡過半,形勢十分危急。在被圍義軍中,“諸渠魁李白成、張獻忠等成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