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河堤鎮
保河堤鎮
保河堤鎮位於湖南省津市南端,洞庭湖西閭,與安鄉縣、鼎城區接壤。S205省道橫貫全境,澧水纏繞全鎮,是一個繁華的工商業、服務業小城鎮。保河堤鎮水陸交通十分便利,澧水石龜山碼頭貨運四方,被稱為津市“小香港”。與全省最大的溪水湖——擁有面積8萬畝的西毛里湖毗鄰。
![衛星地圖](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f/m0f182b0db5a225aaf2e4f13aee24d5ca.jpg)
衛星地圖
2015年,保河堤鎮、李家鋪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毛里湖鎮。
保河堤鎮境內東屬平原,西屬丘陵,地勢自西向東傾斜。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夢裡水鄉,有很多神話傳說和悠遠的古代文化:水神河伯坐船永留河底,龜將軍屍成龜山。風光旖旎全省最大的溪水湖——西湖邊留有南宋鐘相、楊幺起義屯兵遺址,留有明末清初雲南王吳三桂叛亂造反的練兵作戰台。鎮民興村吉安灣大溪文化遺址,1987年被國家認定為重點文化保護區,從出土的文物中反映了洞庭湖區6000年前已進入了較為成熟的稻作農業經濟階段。大山嘴戰國文化遺址、西湖歐家台戰國文化遺址、川門古陵橋戰國文化遺址、石龜山出土的3000餘斤古錢幣等,均見證了我地古代先人的文明與生活。
保河堤在春秋、戰國時均屬楚地。秦始置郡縣,我地屬黔中郡、西漢屬孱陵縣。三國時期始為蜀地,後為做唐縣地。隋開皇年間(589),縣地更名,我地東部屬孱陵縣(今安鄉),西部屬澧州。中華民國2年9月,廢州改縣,我地東屬安鄉縣永裕鄉,西屬澧縣青賦鄉。58年9月,全國實現人民公社,我地屬澧縣白衣區毛里湖人民公社,84年實現政社分開,更名為毛里湖鄉。85年劃歸津市,更名為保河堤鎮。
保河堤鎮各類資源豐富。生物資源中,農作物達200多種,水產30餘種,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我鎮是洞庭湖的棉花主產區,由於產量大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帶動了周邊地區的棉花產銷,使我鎮成為湖南省著名的棉花集散地。茭果是我鎮丘陵山區的主要經濟作物。據考證,該地種植茭果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特別是田家山村為主的田家山茭果享譽海內外,產品遠銷日本、韓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蓄水面積近8萬畝的西湖也有著那些不盡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旅遊資源,等待著保河堤鎮的後世子孫去開發。
改革開放以來,因便利的水陸交通環境,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全的服務配套措施,和諧的人文環境,保河堤鎮迅速發展,成為湘北名鎮。近幾年來,保河堤鎮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鎮黨委政府緊扣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斷謀求發展,農村經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隨著該鎮被列入常德市重點城鎮,小城鎮建設步伐業也得到了加快:2007年,全鎮投入2100多萬元,興建了一座集商貿於一體的社會客運車站,集鎮街道實行了全面的亮化、綠化和美化。目前,鎮黨委、政府大力實施產業富民、商業活市、工業興鎮發展戰略,努力把保河堤鎮打造成“湘北第一鎮”。
盛產糧、棉、油、藠果、鮮魚、家禽、蔬菜等,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圍繞本地資源優勢,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建成了幾大主要特色產業:
1、棉花產業。全鎮棉花種植面積15000畝,集鎮已經成為了湖南省最大的棉花聚散中心,附近周邊縣市生產的棉花主要通過該鎮市場銷售到全國。2005年,該鎮引進建成了津市市第一家棉花纖檢實驗室。
2、特種水產養殖。全鎮有水面12000多畝,目前已形成集常規魚、珍珠、水魚、鱔魚等品種於一體的水產養殖格局。
3、茭果產業。該鎮田家山茭果聞名全國,色白、果大、皮層多,是一種防癌保健食品,產品遠銷日本、韓國等世界市場。全鎮種植面積達8000畝以上。該鎮茭果加工企業---平和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擁有資產1000多萬元,年加工茭果能力達5000噸。
4、榨菜產業。已經建成了榨菜種植基地近萬畝,該鎮金宏菜業有限責任公司擁有年加工能力近2萬噸,生產的產品沿銷沿海各大中城市。
5、中藥材種植。長沙世唯葯業在該鎮建成了葯村種植基地。目前已經種植中藥村面積3000畝。
6、奶牛養殖。湖南陽光乳業已經在該鎮建成了第七牧場,牧場佔地1200畝,養殖奶牛1000頭,固定資產投入已經超過1000萬元。
7、雙孢蘑菇種植。該鎮通過近兩年的試種,取得了較大的成功,現種植規模近200畝,2008年計劃建成大棚1000個,預計產值將突破700多萬元。
保河堤鎮下轄村: | |||||||||||||||
長壽村 | 川門村 | 花橋村 | 復興村 | 樟樹村 | 雙合村 | 澧賦村 | 中南村 | 七星村 | 民主村 | 中心村 | 銅盆村 | 青苗村 | 榮台村 | 大山村 | 西湖魚場 |
保河堤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23267 |
男 | 11890 |
女 | 11377 |
家庭戶戶數 | 6659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23111 |
家庭戶男 | 11778 |
家庭戶女 | 11333 |
0-14歲(總) | 5123 |
0-14歲男 | 2695 |
0-14歲女 | 2428 |
15-64歲(總) | 16430 |
15-64歲男 | 8414 |
15-64歲女 | 8016 |
65歲及以上(總) | 1714 |
65歲及以上男 | 781 |
65歲及以上女 | 933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2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