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詩示劉叟

唐代白居易創作五言律詩

《燕詩示劉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寓言詩是借雙燕的遭遇諷勸那些不顧父母痛苦而獨自遠走高飛的人們。它還強調:想要子女對自己盡孝,自己就應先帶頭對父母盡孝;同樣,教育人者首先要教育自己。詩人寫雙燕的築巢、孵卵、哺雛、教飛等過程,既生動又簡潔,筆端富有感情。

作品賞析


此詩的內容,是要透過雙燕辛勞撫育幼燕的經過,深刻體會父母的養育之恩。
一至四句詩歌一開始,只用了短短的兩聯,就生動地描述了一對燕子燕爾新婚的幸福景象。由“翩翩”兩字即可感受到兩隻燕子那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愉快心情。它們當然是懷著興奮的心情,共築愛巢,希望從此過著甜蜜幸福的日子。尤其是“一巢生四兒”,現代人很少有這種福分。單隻這一句,便勾勒出一幅美滿家庭生活的畫面,這也是作者為這一對燕子深深的祝福,為它們充滿希望的未來而歡喜。
五至十二句接著的,敘述了雙燕辛勞撫育幼燕的經過,深刻地反映了父母養育之恩的偉大。兩隻燕子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雖然“青蟲不易捕”,但聽到小鳥“索食聲孜孜”,為了孩子們能吃得飽,它們不怕艱難與危險,甘於犧牲,四齣尋找食物。日復一日的勞碌奔波,使得它們“觜爪雖欲敝”,但還是“心力不知疲”,不辭勞苦的“須臾十來往”,如此折騰,僅僅是因為“猶恐巢中飢”。
十二至十六句“辛勤三十日”可說是整首詩里最傷感的一段。 雖然“母瘦雛漸肥”,但母燕寧願犧牲自己的健康,也要爭取時間,無怨無悔、滿懷期待地“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以便子女們能儘早學會言語,儘早長出健康豐壯的羽翼,好迎接它們不可知的未來,那種對子女無限愛憐的心、溫柔的目光、輕巧的動作,再聯想即將發生的悲劇,不禁為母燕的命運感到無比的難過。
十六至二十句“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就在充滿美好家庭氣氛時,白居易筆鋒一轉,“殘忍地”將這個美滿家庭推向悲情。被“引上庭樹枝”的小燕子們,仗著羽翼已成,趁父母放鬆對自己的約束時,做出了令其父母,及讀者都感到愕然、驚慌失措的事:“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了。
二十至二十四句“雌雄空中鳴”四句,有了一句“聲盡呼不歸”赤裸裸地表達了雙燕在受到離棄時的驚慌、焦慮與絕望。它們對子女的愛越深,所受的傷害也越深。原本熱熱鬧鬧的家,瞬間成了冷清清的空窩,這兩夫婦,除了傷心絕望的啁啾終夜,就不能做什麼了。
最後六句,詩人以第一人語安慰燕子勿悲傷,應當反思年幼時是不是也曾那樣殘忍的傷害了最疼愛自己的父母。當然,燕子聽不懂人話,這句話的對象,是劉老頭而不是燕子。詩人也滑頭,知道劉老頭少年時德行有虧,忍不住想訓責一番,但礙於他是長輩,不宜直接說教,結果語氣最嚴肅的這一段,只好對燕子說了。反正劉老頭心裡有數。
借鑒此詩的表達技巧,要準確知道詩中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比如,繪聲“索食聲孜孜”,借代“黃口”,對比“母瘦雛漸肥”,對偶“喃喃教言語”,擬人“聲盡呼不歸”,呼告“燕燕爾勿悲”。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唐憲宗元和六年(811年),根據題目可知這首詩是作者寫給一位孩子獨自遠走高飛的劉姓老漢。

作品評價


愛新覺羅·弘曆唐宋詩醇》:“極尋常語,卻有關風化,足以警世。老嫗皆知,或謂此也。”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
其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公元846年,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