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藝學
民藝學
研究民間手工藝術和民間手工技藝的學科。是研究民間藝術的性質、功能、產生及發展規律的科學。
“民藝”,按字面訓詁,“民”可解釋為“民間”、“民眾”、“平民”、“人民”;“藝”可解釋為“藝術”、“技藝”、“手藝”、“工藝”。從“民藝”一詞字面的直接解釋,其內涵與一些約定俗成的名詞相接近,但與民藝的定義並不能直接划等號。“民藝”可以理解為“民間藝術”、“民俗藝術”、“民間美術”、“民間工藝”、“民間文藝”、“民間技藝”、“民間手藝”、“民眾藝術”等等。但是我們所研究民藝學之“民藝”,並不是這些字組的縮寫,從某種意義上又融合了它們的內涵,如果從社會學的角度民藝更貼近“民眾藝術”,從民俗學的角度側重“民俗藝術”,從藝術學和工藝科學的角度更體現“民間美術”、“民間工藝”和“民間技藝”的特徵。可見民藝是跨多學科的一門科學,它的內涵與外延是建立在多學科研究之上的綜合學科。
主要由民藝歷史、民藝理論、民藝採風三大部分構成。包括民藝的分類、民藝的特徵、民藝的審美、民藝的傳播等。民藝的歷史:是以民藝的發生、發展、演變為研究對象,是對具體民藝進行歷史性的分析與評介,對其產生和發展的時代背景、社會成因、文化傳播、民族心理、審美形態及技藝手段和藝人勞作方式等有關問題,進行歷史性的判斷,以實證的態度和論據,總結它們之間的歷史關係,以及民藝的歷史地位、作用和價值。
民藝不僅僅是靜止的藝術現象,還表現為一種符號和文化載體,同時又具有生活過程的意義,是生活整體的一部分。
一是作為文化現象存在的研究,二是作為生活整體的進程研究。
嚴格意義上的民藝學,從現象上看雖不屬於純粹的藝術學,也不是民俗學或其他學科的附屬,但又具有這些學科相關的“藝術”和“民俗”及其他成分,應是一門以研究民間手工藝文化為主的具有綜合特點的人文學科。
民藝分為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為主體的八個類別,即祭祀類、娛教類、裝飾類、遊藝類、穿戴類、起居類、生產類、用品類。
是以民藝的發生、發展、演變作為研究對象,它可以從國家的角度、民族的角度、地域的角度、門類的角度及綜合性的視野展開通史的研究,例如“世界民藝史”、“中國民間美術史”、“中國民間工藝史”、“滿族民藝史”、“長江流域民藝史”、“晉南地區民藝史”、“魯西南民藝史”等為研究對象。或以不同時期有代表性的民藝發展為線索。展開斷代史的研究;如我們目前有待研究的“先秦民藝史”、“宋代民藝史”、“明清民藝史”、“近現代民藝發展史”。還可以從民藝某一門類入手,進行專業史的研究,例如“中國民間玩具史”、“中國民窯陶瓷史”、“民居發展史”、“儺戲藝術史”、“民間剪紙史”、“民間臉譜繪畫史”、“民間刺繡史”、“民間皮影史”等課題。民藝的歷史是對具體民藝進行歷史性的分析與評介,對其產生和發展的時代背景、社會成因、文化傳播、民族心理、審美心態及技藝手段和藝人勞作方式等相關問題,進行歷史性的判斷,以史證的態度和論據,總結它們之間的歷史關係,以及民藝的歷史地位、作用和價值。
我們所指的民藝理論有兩層涵義。其一,以民藝的基本概念範疇、基本原理規律以及學科研究的基本方法等作為研究對象;其二,是以民藝技術經驗所形成的理論,以民間技藝品訣、典籍文獻及有關民藝的理論等為研究對象。民藝的基礎理論,不是研究民藝個體現象的理論,而是以民藝的歷史和民藝採風的資料為基礎,通過對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的民藝進行高度的理論概括,為民藝研究提供最為基礎的價值觀念和基本方法,它應是一種方法上的工具。而民藝已經形成的理論,大多來源於民藝本身的經驗總結,或出自於記錄民藝思想的歷史經典或藝訣,所以說這方面的資料補充了民藝基礎理論之不足,一些技藝口訣,歷史的史證記載都不是概念性,而是帶有規律性的和綜合性的經驗性理論。例如先秦經典《考工記》,明代巨著《天工開物》及有關中國手工業的資料,都是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參照,一些理論的框架可以充實民藝基礎理論的內容。
是民藝研究中較為常見的研究形式,也是最基礎的學術取向,我們之所以把民藝採風的形式列入學科的三大構成因素之一,這是因為,它對民藝學的構成起著比“文獻研究”更廣泛更貼近研究對象的作用。民藝採風的形式是民藝學家對民藝現象研究所採用的最普遍的方法之一。
民藝學除與上述學科有著直接的關係之外,還與哲學、科技學、美學、考古學、歷史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有著直接和間接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