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悌

清代刑部尚書

金光悌,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人,清代官員。乾隆三十三年考中舉人,最高任職為刑部尚書。在部二十多年,執法甚嚴,不縱有罪,不循私情。其公正不阿被人們廣為歌頌,至今仍是安徽、湖北一帶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歷史名人。

人物簡介


金光悌,由舉人授內閣中書。乾隆四十五年,成進士,轉宗人府主事。遷刑部員外郎,歷郎中。截取京察,併當外任,仍留部。五十五年,部臣奏請以四品京堂用,允之。江西舉人彭良馵為子賄買吏員執照,光悌與為姻親,御史初彭齡劾光悌瞻徇,坐降調,仍補刑部員外郎,留部覈辦秋審。御史張鵬展復劾之,詔:“光悌在部久,平日毀多譽少,停其兼部。”尋兼內閣侍讀學士。

人物生平


嘉慶七年,授山東按察使,晉布政使。十年,召授刑部侍郎,數奉使赴山東、直隸、天津、熱河勘獄,並得實以報。十一年,授江西巡撫。疏言江西積案繁多,請設局清釐。十四年,擢刑部尚書。
光悌自居郎曹,為長官所倚,至是益自力。以當時讞獄多以寬厚為福,往往稍減罪狀上之,部臣懸千里推鞫,苟引律當毋更議。故遇事必持律,不得減比。人咸以光悌用法嚴,然亦有從寬者。舊例,監守自盜限內完贓者減等,乾隆二十六年改重不減等,光悌奏復舊例。后阿克蘇錢局章京盜官錢,計贓五百兩以上,主者引平人竊盜律,當絞情實。光悌曰:“盜官錢當擬斬監追,不決,絞情實則決矣。不得引竊盜律。”奏平之。仁宗覽奏曰:“官盜較私盜反薄耶?”對曰:“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律意如是。”卒如其議。光悌練習律例,議必堅執,同列無以奪之。然屢被彈劾,時論亦不盡以為平允。十七年,卒於官,詔依尚書例賜恤。

人物評價


論曰:有清一代,於刑部用人最慎。凡總辦秋審,必擇司員明慎習故事者為之。或出為監司數年,稍迴翔疆圻,入掌邦憲,輒終其身,故多能盡職。仁宗尤留意刑獄,往往親裁,所用部臣,斯其選也。姜晟、祖之望,易攵歷中外,並有政績。金光悌、韓崶,皆筦部務最久,光悌治事尤厲鋒鍔,號刻深雲。<< 清史稿。列傳>>

清史研究


歷史名人

1.金光悌是英山乃至黃岡市的歷史名人之一,在較高的開發價值。金光悌系祖籍英山的清代乾隆時期的江淮才子,嘉慶時期的國務重臣,並以主審和珅貪污大案而名重當時的刑部尚書,其傳奇人生及殘存遺跡,在故鄉留下了百處懸念,彌補了目前旅遊景點神奇性的不足。200多年來,金光悌一直是英山乃至安徽影響最大的歷史名人,《清史稿》為其專門列傳,《通史》對其高度評價。只因英山當年屬安徽管轄,而使金光悌不被黃岡所重視。現在,安徽人正在研究金光悌,海外遊人也多次到英山憑弔金光悌,積極開發金光悌這一旅遊資源,將對黃岡的旅遊經濟發展取得促進作用。

積極意義

2.對金光悌及其遺址進行開發具有積極意義。其一,政治性。金光悌是反腐敗英雄,曾譽稱清代“包公”。其主審和珅貪污大案而名揚天下,是清廉之官,青史稱名。開發金光悌合乎時代潮流,有利於對廣大幹部群眾的廉政教育;其二,歷史性。金光悌是英山在國史權威曲籍《二十五史》中唯一有傳記的人物,有史為證,不可否定。他是英山縣有《縣誌》以來重點記載的人物,也是品級最高(正一品)、影響最大、最廣的一個正面人物,在黃岡歷史來說也是數一數二的歷史名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金光悌《清史》列傳有利於提高黃岡在歷史上的知名度。其三,文化性。金光悌系列景點本身就是文化遺產,散失民間的文物可望回收、這些發掘,對清代文化的研究將有未曾估量的價值。金光悌許許多多的神奇傳說是英山乃至黃岡旅遊業不可缺的古代神秘文化資源財富,有利於提高旅遊的神秘性和吸引力,能極大地滿足遊客的獵奇心理。金光悌在刑部審理的幾宗驚天大案,尤其是“年審千餘大案列一差錯”的神斷,真無愧為清代“包公”,這些都是作家、戲劇家創作的珍貴原材料,必將吸引大批文化人進行小說、電視劇、戲劇的創作;其四,經濟性。金光悌系列景點地處英山西河中部,清新自然,蘊含開發休閑娛樂、考古、探奇活動的無限商機,有利於以旅遊帶動當地各行各業的發展,可望吸引海外人士及金光悌散失江浙的嫡系後代回鄉投資。目前,瞿山銅鑼寨風景區海內外遊客眾多,該風景區也在開發金光悌客居的景點,若能開通與金光悌景區的旅遊專線,亦是一種跨省開發的嘗試,果真如此,對英山乃至黃岡旅遊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