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河

甘谷清溪河

清溪河是發源於通渭南端,隴西武山甘谷、通渭四縣交界處的一條古老的河流,是一條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河;是一條承載文明,哺育文化的河;也是一條流淌忠魂,可歌可泣的河。

概述


清溪河[甘谷清溪河]
清溪河[甘谷清溪河]
清溪河發源地南托武山水簾洞之奇秀,東接甘谷大象山之聖雄,北望宋朝通渭古城之渾古,西靠戰國秦長城之鐵臂。虎踞龍盤,氣象不凡。清溪河從西山山岩的牙縫中擠出,硬是衝破群山的阻攔,曲曲折折,從西到東流向一片開闊地──毛店、禮辛、大石、安遠、甘谷,注入渭河,傾進黃河,奔向大海。這條河,就是清溪河。
清溪河溝深,溝底通向山樑的總是那九曲十八灣的山路;清溪河水清,清澈見底,碎石如玉,小魚擺尾,嫩草茂密;清溪河幽曲,河流繞來繞去,忽左忽右。兩山犬牙交錯,盤根錯節。
清溪河兩岸星羅棋布著大大小小上百個村鎮,羅家坡、劉家峽、張家坪、毛家灣、毛家店、甄家山、白家川、陳家莊、禮辛鎮、大石鎮、安遠鎮……這些看似平凡的村莊卻個個包含著深厚的歷史底蘊。
清溪河[甘谷清溪河]
清溪河[甘谷清溪河]

歷史淵源


早在4000多年前,人類剛剛從母系社會過渡到父系社會,就有一支西戎游牧部落在清溪河兩岸定居。這裡四面環山,氣候溫暖,山林茂密,青草豐盛,河水清甜,河岸兩旁的川台地又可以耕種稻黍,確實是一塊理想的生息之地。古西戎部落伐清溪兩岸林木建屋燒薪,采清溪河底的青石制具作器,勤勞地創造著中華史前文明的代表作品之一齊家文化。清溪河上游羅家坡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文物,見證了他們的聰明和智慧。清溪河文明,是黃河文明、渭河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清溪河[甘谷清溪河]
清溪河[甘谷清溪河]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統治階級銳意西進,不斷拓疆開土,逐步征服“渭首狄、豸原、邽、冀、襄”等西戎諸小國。自秦之後,清溪河流域為中原統治階級進行有效管理。生產逐步發展,經濟逐步繁榮。至漢代,清溪河流域已相當富庶。從毛家店至白家川長約500米的地帶上,有大量漢代文化層。清溪河兩岸的羅家坡、張家坪、甄家山、白家川有不少漢代墓葬,墓室講究,葬品豐富,絕非普通百姓所有。充分說明,在漢代,清溪河流域的勞動人民已創造了大量自給之外的剩餘物質,供富豪和地主階級奢侈享用。
小小清溪河,正因為擁有這些光輝燦爛的歷史,養育這裡的人民達四、五千年之久,堪與整個中華文明同齡,因而顯得不同尋常。

現狀


由於黃土高原的過度開發,以及濫砍濫伐,植被被大量破壞,生態平衡被打破。清溪河兩岸很多地方不見綠色,河灣變成了撈沙的地方。
希望清溪河兩岸的人民能夠保護我們的母親河,讓他能再次綠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