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圖雲關的結果 展開
- 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 話劇
圖雲關
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圖雲關,為老貴陽九門四閣十四關之一,位於現今貴陽森林公園北門入口處。“黔南首關”圖雲關始建於宋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是古代貴陽東出湘桂的咽喉,為古代來黔主政的高官顯貴上任,卸職或受封舉行迎送或行封賜儀式之地。明代在圖雲關上修有樓亭館所,清康熙四十年,又建關帝廟、可憩亭,亭上有名聯一副:兩腳不離大道,吃緊關頭,須要認清岔路;一亭俯覽群山,踮高地步,自然趕上前人。不過非常可惜,或許是我們尋訪不夠深入,或是已不存,我們在圖雲關並未找到關帝廟和可憩亭。圖雲關石壁上存留的幾處石刻,多為清同治年間所刻。
1938年10月,中國紅十會救護總隊,由長沙、祁陽遷至貴陽,連同舉世聞名的中國醫療衛生中心和軍醫培訓基地等都以它為中心基地。當時,由波蘭、奧地利、美國、捷克等9個國家組成的一支國際援華醫療隊也來到了生活艱苦的貴陽市圖雲關紅十字會救護總隊,他們為中國抗日戰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貴陽的地名中,稱“關”者眾多,但最為著名的只有兩處,一為“鴉關”位於貴陽北面,是古代貴陽通往四川必經之道,地勢險要,素有“北門鎖鑰”之稱;一為地處城南,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為出黔去湘桂的咽喉要隘,人稱“黔南首關”的圖雲關。若從二者拔冠,當以圖雲關為首。
圖雲關
進入關內,右側石壁似存清同治三年(1864)刊刻的“圖雲六碑”,為欽命署理貴州提督全省軍門安義總鎮都督趙德昌所書。(此人即為黔靈山虎字,東山龍字書者),其絕句雲;“十數年來耐苦征,風霜久已歷邊城。熊韜虎略慚懷抱,戰馬蕭蕭功未成。”“劫運使然奈若何,隨征將士陳雲多。可憐白首渾無定,涕淚交流逐逝波。”“蒼山白雲作兒孫,鄧氏將軍題句存。正氣由來天不昧,慈雲今又護忠魂。”
圖雲關,在古代確為雄關險隘,在現代也曾有所貢獻,抗戰時期,國民黨陸軍第十三軍駐防關上,抵禦倭賊,也曾也舉世聞名的中國醫療衛生中心軍醫培訓基地,由波蘭、奧地利、美國、捷克等9個國家組成的國際援華醫療隊也視圖雲關為駐地,參加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組織人員奔赴抗戰各戰場,救護抗日受傷將士,為中國人民的抗戰作出了巨大貢獻,甚至獻出自己的生命。死後遺體就葬在圖雲關群山懷抱之中。新中國成立后,貴陽市人民政府和廣大海外僑胞、愛國人士、用乳白色大理石建造了“國際援華醫療隊紀念碑”和以自己身體作試驗以防禦日軍細菌彈而犧牲的“英國女醫生高田宜墓”,遊人到此,都會面對此碑,此墓深切緬懷這些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站立圖雲關最高點“日出峰”,可飽覽雲海蕩漾,群峰浪涌的美景,可俯瞰築城全景,可欣賞清流掩映的參差樓群,敞開腳懷,吸入那莽莽森林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氣,河山之壯美,令人折服。蔥翠蓊鬱的林間,怪石千姿百態,鑲嵌其中,宛如綠海珍珠。就在此,築城人民把對一位不曾到過貴陽,而又對中國革命作出開天闢地功勛的偉人的思念和敬仰留於其間,這就是世界華人敬佩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國革命第一人的孫中山先生。
中山先生立志“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中興會、同盟會,雖屢遭挫折而鬥志彌堅,終經奮鬥,推翻帝制,創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政體,提出“三大政策”,建立民族民主統一戰線。他堅持不斷進步,適應世界潮流,提出“振興中華”、“走自己的路”、倡導“天下為公”,畢生致力於中國獨立、民主和富強事業。他堅信:一旦我們革新中國的偉大目標得以完成,不但我們美麗的國家將會出現新紀元的曙光,整個人類必將得以共享更為光明的前景,普遍和平必將隨著中國的新生接踵而至,一個從未也夢想不到的宏偉場所,將要向文明世界的社會經濟活動而敞開。對於這樣一個有著熾烈愛國主義、高尚民主精神和臻於富強願望的偉人,人們從未忘記,在民國時期,薛岳部隊駐防圖雲關就為中山先生修建了中山公園,並刻了“總理遺像”,到了二十世紀90年代,貴陽市人民政府為了緬懷這位革命先行者,順應呼聲,把重建中山公園列入“八五計劃”,撥出專款,重建“中山紀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