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延河

秀延河

秀延河,從陝西省延安市子長縣開始,流經延安市延川縣,繼而流經榆林市清澗縣,最後匯入黃河。

秀延河簡介


秀延河是陝北高原上一條古老的河流,如同延河無定河一樣,均是黃河的一級支流,又名秀延水、吐延水、清澗水,別名還有吐延川、哥基川、清澗河。它的正名、別名和俗名從古至今先後有過八九個。溽河是它最原始的名字,大約肇始於2700年前的西周時期。它發源於安塞縣與子長縣交界之處,一個古稱鳥山的山麓(今在子長縣李家岔鄉周家礆村),全長169.9公里,流經子長、清澗、延川三縣,在延川縣土崗鄉雷家岔村匯入黃河。千百年來,古代文人學者就記述過這條河。在古漢語中,水和川兩個字也表達河的意思,指長江、黃河之外的一二級支流及其他小河。所以,古籍上曾把秀延河記述為吐延川、秀延水等。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上有“溽水俗謂之秀延水”的記述。在1430年前它已改名為吐延川,書寫為吐延水。延川這個地名與這條河有密切關係,就源自吐延川這個河名。

秀延河文學


春來秀延河
如約而至地
來到了這莽蒼蒼的河畔
掠過我冰冷的窗前
流淌了千年
難以化解的相思和哀怨
河裡
僅剩的冰凌
激蕩著如金屬般的清脆
山前
焦枯的殘柳
卻仍未掙脫乾裂的羈絆
黃土地上
陝北高原里這活躍的一員
這柔情婉轉的水
瞬間
擊破了厚硬如鐵
翻閱過遙遠的山間
一頭扎入了大河母親的懷抱
靜靜地夜裡
我獨自
靜卧在這水的岸邊
思緒輾轉
秀延河是條河
萬里行手記:巍巍龍虎山 滾滾秀延河
6月12日,紅色足跡萬里行前方報道組來到了瓦窯堡會議舊址參觀採訪。75歲的瓦窯堡會議紀念館原館長王志厚老人給我們講述了這段歷史,他說瓦窯堡會議是從土地革命戰爭到抗日戰爭的歷史轉折時期,黨召開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這次會議可以說是遵義會議的繼續,而遵義會議只對當時最迫切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作出決議,瓦窯堡會議則解決了政治路線問題。
站在修葺一新的窯洞前,王志厚告訴我們,舊址的修復源自一次記者採訪,當時這裡並沒有一個保存完整的舊址可供參觀,記者把這個情況反映給中央,中央作出了修復舊址的決策。就這樣瓦窯堡會議舊址、毛澤東故居、周恩來故居、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等舊址陸續修復完工。瓦窯堡——這個集“紅軍長征的落腳點”、“抗日救國宣言的誕生地”和“中央紅軍東征出發地”於一身的紅都,重新呈現在世人面前。
只有26萬人口的小縣城今天卻讓我眼花繚亂,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舊址也在這裡。抗大的課程設置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當年紅軍領導人的勝利來自對全局、整體把握的戰略視野,他們把戰略與戰役戰術相結合,提高了指揮員的戰略思維與科學決策能力。儘管紅大初創時期,物質條件十分困難,校舍不足,教員缺乏,學校領導大多還由學員兼職,像林彪、羅瑞卿、莫文驊、陳光、羅榮桓等,既是領導幹部,又是學員,一邊工作一邊學習。中央領導大多為紅大兼職教員。但不難想見,如此身經百戰的教員湊在一起,他們各自的實戰、實踐經驗在進行交流和總結所碰撞出的戰略思想,正是他們走向勝利的起點。
晚飯後,我們驅車來到由鄒家華題字的將軍紀念園。亭台樓閣、遠山寶塔和在龍虎山下靜靜流淌的秀延河,都在訴說著昔日硝煙散盡的寧靜與祥和。夜幕降臨,遠山的燈光似繁星點點。我們站在秀延河賓館對岸,欣賞夜晚河上噴泉奏響的華美樂章,水霧迷濛,似天宮、似仙境。望著噴向夜空千姿百態、婀娜多姿的水簾,光景交錯,聖光中出現一輪紅日,真可謂日月交相輝映,看得我完全忘記自己身在何方,恰似出龍宮的龍女一樣,留戀人間仙境。
縱情山水,我聽到人群中發出的讚歎,看到他們興奮的笑臉,我想起在井岡山調研時我寫的《巍巍井岡山,悠悠紅土情》,今天,看到陝北黃土高原上的巍巍龍虎山,滾滾秀延河,我的心潮澎湃。大自然巧奪天工,紅土地上留下紅土情,而今我的記憶深處又珍藏了黃土地上的黃土情。我從東北的白山黑水中走來,領略魅力祖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五色土之美,心神皆醉。
龍虎山,讓我銘記;秀延河,讓我忘情;子長的英雄,讓我刻骨銘心。

秀延河論壇


秀延河論壇於2011年1月8號正式成立,秀延河論壇旨在打造清澗、子長、延川地區最好的本地化門戶網站,為清澗、子長、延川本地居民服務,對於個人,我們提供了生活信息發布,清澗、子長、延川人才,婚姻家庭,網上開店,二手交易,本地新聞,電影頻道,同城購物,上網導航,本地社區論壇等頻道。

清澗縣簡介


清澗是塊紅色的土地,革命老區。早在1925年就建立了黨團組織,1927年10月12日,爆發了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之後西北地區首次武裝起義——清澗起義。清澗縣地處黃河紅棗產區的中心,是公認的紅棗優生區,紅棗栽培有四千年歷史。

子長縣簡介


子長縣地處陝西省 黃土高原腹地,北依橫山,東接子洲、清澗,南連延川、延安,西鄰安塞、靖邊,西包公路橫穿全縣44.7公里,縣城距延安市區95公里,距西安466公里。

延川縣簡介


延川縣地處陝西省北部,延安市東北部,距延安市80公里,東經109°36′20″-110°26′44″,北緯36°3715-37°5'55″。全縣東西長74.25公里,南北寬51.5公里。東臨黃河與山西省永和縣隔河相望,北與榆林市清澗縣接壤,西北與子長縣毗鄰,西接寶塔區,南靠延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