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第二共和國

西班牙第二共和國

西班牙第二共和國(西班牙語:segunda república de españa(1931年4月14日–1939年)是西班牙歷史上第二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長均由人民選舉產生的時期。

首任總統為Niceto Alcalá-Zamora(1931年–1936年),期間巴斯克人和加泰羅尼亞人要求獨立,但他們不曾得到獨立,甚至自治區也成不了。第二共和國在阿方索十三世退位之後開始,最先出現一個由Niceto Alcalá-Zamora領導的臨時政府,以及一個起草新憲法的Cortes constituyentes。新憲法於同年12月9日生效,帶來了由領導的共和社會主義的國家。

介紹


西班牙第二共和國國旗
西班牙第二共和國國旗
第二共和國在阿方索十三世退位之後開始,最先出現一個由Niceto Alcalá-Zamora領導的臨時政府,以及一個起草新憲法的Cortes constituyentes。新憲法於同年12月9日生效,帶來了由領導的共和社會主義的國家。
首任總統為Niceto Alcalá-Zamora(1931年–1936年),期間巴斯克人和加泰羅尼亞人要求獨立,但他們不曾得到獨立,甚至自治區也成不了。
1933年11月19日的選舉為右翼帶來勝利。按照左派人士的說法,此後的第二共和國進入“黑暗的兩年”。
1936年2月16日曼努埃爾·阿扎尼亞經選舉后成為第二任總統,左翼的人民陣線政府成立。
7月18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和其他軍官突然發起叛亂,開展了西班牙內戰
1939年3月28日,叛軍和干涉軍進入馬德里和巴倫西亞,戰爭結束,西班牙第二共和國覆滅。

右派統治


在1933年的西班牙大選中,何塞·馬利亞·吉爾-羅珀斯領導的西班牙右翼自治組織聯合會(CEDA)和亞歷杭德羅·勒羅克斯的激進共和黨(PRR)兩個政黨分列第一、第二,組成以亞歷杭德羅為首的聯合政府(吉爾-羅珀斯擔任戰爭部長),將西班牙第二共和國帶入右派統治時期(1933年-1936年)。
新政府停止了前任政府的大部分改革。1934年10月1日,3名右翼自治組織聯合會就職部長,造成了10月4日,阿斯圖里亞斯的一場由社會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領導的總罷工。罷工者佔領了首府奧維耶多,刺殺官員和神職人員,並放火焚燒劇院和大學。動亂持續到10月19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等人帶領軍隊平息了動亂,使約3,000人喪生、30,000至40,000人被捕,城市也被大規模毀壞。這次行動亦使佛朗哥得到了“阿斯圖里亞斯屠夫”的綽號。在加泰羅尼亞的另一場自治運動也被鎮壓,示威者遭到逮捕和審判。
土地改革政策被叫停以及動亂的失敗,使得左翼反抗者變得更為激進,尤其是西班牙工人社會黨(PSOE),該黨的新領袖主張社會主義革命。而中間派政黨則在醜聞及權力鬥爭中逐漸衰落。西班牙共和國內部的政治分歧越來越大,這在1936年的大選中十分明顯。

1936年大選


法西斯為你帶來“工作”,也為你帶來飢餓;法西斯為你帶來“和平”,也帶來了五千個墳墓;法西斯為你帶來“秩序”,也帶來了絞刑架。人民陣線提供給你的,是麵包、和平與自由!
1936年1月7日,西班牙大選再度開始。大選期間,右派政府取消了對一些媒體的管制。社會主義者、共產黨員和加泰羅尼亞、馬德里的左翼共和派組成了人民陣線;卡洛斯主義者、主張王室復辟者,以及各右派政黨組成了國民陣線;中間派政黨的地位大大降低。有1,000萬人參加投票,棄權率達28%,2月16日,人民陣線獲得勝利,左派再度統治西班牙。
大選后的數月,左右兩派之間的衝突越來越多,而極右的長槍黨則悄悄崛起。長槍黨領袖何塞·安東尼奧·普里莫·德里維拉,是前獨裁者米戈爾·普里莫·德里維拉之子。長槍黨也是西班牙內戰時期叛軍的主要組成部分。

內戰前夕


1936年7月12日,共和國反法西斯軍事聯盟的何塞·卡斯蒂略,被長槍黨成員射殺。第二日,作為回擊,反法西斯軍事聯盟的成員刺殺了何塞·卡爾沃·索特羅,右派反對黨的主要成員,主張王室復辟,他曾對西班牙士兵宣稱他將“把國家從共產主義中拯救出來”。右派對於索特羅事件表示抗議。這被認為是西班牙政治兩極分化進一步加深的催化劑,但此時長槍黨已開始密謀發動軍事政變推翻共和國。7月14日,法西斯武裝人員與城市警察“突擊衛隊”發生衝突,造成多於4人死亡。
三日後(7月17日),西屬摩洛哥發生軍事叛亂,叛亂很快蔓延到西班牙本土,但大部分主要城市仍在共和國手中。西班牙內戰爆發,約50萬人將會在之後的戰爭失去性命。

西班牙內戰


納粹德國和法西斯義大利都對西班牙叛軍實行了軍事援助,處於新國家獨裁體制的葡萄牙則派遣了8000名的志願軍進入西班牙協助叛軍。蘇聯則是共和國的最大援助者,他們提供了約806架飛機、362輛坦克和1555門大炮。
此外,共產國際組織了全球50多個國家的志願者,編為國際縱隊幫助西班牙共和軍作戰。墨西哥則提供給共和國200萬美元的援助,包括2萬支步槍,28萬顆子彈,8門大炮和少數美製飛機。英國、法國和美國則宣布不進行干涉。
1936年7月17日,佛朗哥將軍帶領西屬非洲叛軍自摩洛哥出發,進攻西班牙本土,埃米利奧·莫拉則帶領部隊自納瓦拉南下。加的斯、塞維利亞、薩拉戈薩和布爾戈斯都被叛軍佔領,各地的軍事叛亂接連發生。西班牙第二共和國政府陷入混亂,包括總理在內的多名官員辭職。為鞏固地位,佛朗哥在多個叛軍佔領區實行清洗。7月20日,另一名叛軍的主要人物,荷西·桑胡霍則在前往西班牙的途中遭遇空難喪命,叛軍的統治權轉向了北方的莫拉和南方的佛朗哥。
9月21日,在薩拉曼卡的一場會議中,弗朗西斯科·佛朗哥被選為西班牙國民軍總指揮。9月27日,托萊多攻城結束,國民軍獲勝。國民軍很快對馬德里形成了南北夾擊的形勢。由於共和軍的拚命抵抗,國民軍進展緩慢,遲遲無法進攻馬德里。雙方進入膠著狀態。11月20日,長槍黨創始人德里維拉在獄中被共和派的官員下令處決。
1937年4月,德國禿鷹軍團發起格爾尼卡大轟炸,經過3小時的密集轟炸,格爾尼卡被徹底摧毀。
1937年末,巴斯克、阿拉貢等地區陷落。國民軍在12月末發起特魯爾戰役,至1938年2月結束,對共和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3月國民軍發動阿拉貢攻勢,粉碎了共和軍的大部分有生力量。
1938年7月-11月共和軍發起埃布羅河戰役,試圖扭轉局勢,但遭到了重大失敗。
1939年初,巴塞羅那陷落,共和國殘餘的防線很快被突破,國民軍於3月拿下馬德里。4月1日,西班牙第二共和國覆亡,西班牙進入佛朗哥時期。

流亡政府


第二共和國覆滅后,總統曼努埃爾·阿薩尼亞和總理胡安·內格林流亡法國。
1940年11月阿薩尼亞逝世,迭戈·馬丁內斯·巴里奧接任總統。法國淪陷后,西班牙共和國流亡政府遷往墨西哥城。胡安·內格林於1945年卸任總理,何塞·基拉爾繼任總理。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流亡政府希望勝利的盟軍能幫助推翻佛朗哥政權,但希望破滅,流亡政府的影響力大減。1946年流亡政府遷回巴黎。西班牙流亡政府與墨西哥、巴拿馬、瓜地馬拉、委內瑞拉、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羅馬尼亞和阿爾巴尼亞建立了外交關係。相反,美國、英國和蘇聯則沒有承認流亡政府。
1975年,佛朗哥去世,胡安·卡洛斯一世重建民主制度,西班牙進入民主轉型期。
1977年,流亡政府決定承認君主制,7月1日正式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