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爐窯址
陳爐窯址
陳爐窯址位於陝西省銅川市陳爐鎮街東側,在舊銅川鎮東南約8公里處山坡上。面積約6萬平方米,斷崖處瓷片、瓦礫堆積層延續約400米,暴露窯址3-4座。內含大量灰渣及耀窯系瓷片、匣缽殘片等。瓷片施青、黑、白釉,多為素麵,器形有碗、盤、罐、瓶、壺等。
陳爐窯址VI-並16
陳爐窯址
陳爐窯址位於西安以北一百多公里的銅川市黃堡鎮。窯址以黃堡為中心,其範圍包括上店、立地坡、玉華、陳爐,及耀縣塔坡一帶。此地在宋代轄於耀州,故名耀州窯,其產品稱為耀州瓷,或名耀瓷。隨著經濟的發展,宋代出現了以往所沒有的瓷窯體系,其中耀州窯便是一個自成窯系的北方著名窯場。它以盛產獨具風格與特色的刻花和印花青瓷,成為北方青瓷的代表,進而又成為耀州窯系的中心窯場和代表。其精美優良產品的出現,是宋代經濟和文化繁榮發展的產物,也是宋代工藝技術水平和社會審美意識的一種體現。
陳爐窯址
該窯創燒於唐代,五代成熟,宋代鼎盛,金元延續,止於明代中期的十五世紀末,有八百多年的連續燒造史。宋代青瓷得到較大發展,北宋末為鼎盛期。耀州窯以銅川黃堡鎮為中心窯場,沿漆河兩岸密集布陳,史稱“十里陶坊”。同時還有立地、上店村、陳爐鎮、玉華村等窯場,依次排列,綿延百里。唐代燒制了黑、白、青、褐、黃、茶葉沫、花釉瓷,及白釉綠彩、白釉褐彩、素胎黑花、青釉下繪白彩等彩繪瓷。器物造型豐滿大器,反映出大唐帝國的興盛。此外,還燒制唐三彩和琉璃瓦,是當時我國燒制陶瓷品種最為豐富的一個窯場。五代該窯以燒青瓷為主,青瓷燒制工藝已經成熟,青釉有灰綠、青綠、天青、淡天青等色調。還兼燒少量黑、醬釉瓷。造型秀麗華美,多仿金銀器。往往採用剔花或划花手法,製作出各種生動流暢的紋樣。在瓷器紋樣中發現有專為皇室用瓷設計的龍、鳳圖案。還發現有刻“官”字款的青瓷器底多件。這些優美瓷器的發現,是目前我國北方地區五代時期僅見的重要青瓷窯場的系統陶瓷考古資料。宋代是該窯燒造青瓷的鼎盛期。入宋后,窯場為了保持和發展它在晚唐五代時期北方青瓷的領先地位,保持原有銷售市場和爭奪佔領新市場,在制瓷工藝上有了很大的革新和創造。宋代以後,耀州窯又繼續燒瓷數百年。金代前期該窯延續了宋代青瓷的燒造,又突出了月白釉青瓷的創新。其後期,薑黃釉青瓷的燒造重點面向中下層民眾,燒成上突出了可以增加數量的無釉圈疊燒工藝,裝飾紋樣也趨於簡練。
陳爐窯址
耀州窯的傳統工藝主要體現在原料的采配、成分及加工,泥料的儲備及練揉,手工拉坯及修坯,手工雕花、刻花、划花、貼花、印花,釉藥的選配、製備及敷施,匣缽、
陳爐窯址
唐和五代時胎質稍松,呈灰色,釉質失透,有乳濁感;宋代青瓷胎體較堅簿,胎色灰褐或灰紫,釉質瑩潤透明,釉色青綠如橄欖,釉薄處呈薑黃色;金、元時胎質稍粗,胎色呈淺灰或灰色,釉面多數薑黃,青色者少。釉質稀簿而不潤。裝飾手法上以刻花和印花為主,刻花尤為精美,刀法犀利流暢,剛勁有力,立體感較強。
裝飾藝術上,紋飾豐富多彩。紋樣有動物、人物、花卉和圖案等。紋樣中的動物有龍、鳳、獅、犀牛、馬、羊、狗、鶴、鵝、鴨、魚、鴛鴦等。人物有嬰戲、佛象、力士等。花卉有蓮花、牡丹、菊花、梅花、水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