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明

中華龍文化協會名譽主席

國家一級美術師、中華圖騰文化研究專家、中國國家美術院副院長、中國龍鳳文化十大藝術專家、明朝大文學家王九思徠第22代玄孫;2000年始潛心研究中華圖騰龍文化十餘載,2012年中國畫《雄視全球》獲金獎並載入《中國歷代龍書畫作品大觀當代名人佳作》中,成功舉辦了“中國龍文化創意繪畫個人作品展”,中華圖騰《龍福》代表作被中華龍文化博物館收藏;2015年陝西榆林市龍文化主題項目收藏其100多幅作品;近十年來在海內外發表作品60餘幅,其中國龍文化創意繪畫藝術得到了海內外各界人士的喜愛與讚賞。

人物簡介


王海明,1959年生於戶縣北街九思故里,自幼酷愛書畫藝術,自學成才,號龍華閣主,明代大文學家王九思第二十二代玄孫,1974年在校期間上過中央電視台青少年欄目專題,處女作《大隊新貌》。先後在各大刊物、雜誌發表書畫作品20餘幅。近年來專攻中國龍文化藝術創作研究,2007年成立西安畫鄉中國龍文化創意工作室,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研究、創新、推廣。

人物評價


濃墨重彩神龍韻
——王海明龍書畫賞析
南有中國龍脈秦嶺,北有龍吟之水黃河,被譽為八百里秦川“白菜心”的農民畫鄉戶縣,本身就是龍文化的繁盛之地。當年鯀奉命治水,鯀的封地就是夏之崇國有扈,即戶縣。龍君送傘,龍女獻寶,白龍傳說等故事至今遍於戶縣鄉野。明代大文學家第22代孫、中國龍文化大創意畫家王海明,就成長、浸湮在這樣的一個龍文化的氛圍之中。
任何一個畫家或書法家的創作,他的作品無不受其生活環境的影響,有怎樣的生活環境,就有怎樣的性格,有怎樣的性格就自然有怎樣的作品。王海明先生生於1959年,他對十年文革、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等反差巨大的社會體驗記憶尤深,深深為當代改革開放的中國而自豪,而鼓舞,為中國共產黨帶領各族人民一步一步邁向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而激動,而情不自禁。中國是條“龍”、盛世巨龍騰飛、中國龍引領的世界走向和諧等一系列創作主題,在他的腦海中激蕩著他的藝術思維。2007年,成立西安畫鄉中國龍文化創意工作室,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創作與推廣,他先是畫龍,數百幅作品譽滿海內外,后又搞龍書法、龍鳳書法,推出了一批令人迴腸盪氣的好作品,“龍畫龍書展龍韻,描龍奮書龍精神”,是書畫界對他最懇切的贊評。
他的“龍畫”作品突出的特點是構圖宏闊,氣勢雄厚,色彩輝煌。他常對人說,龍是神龍,行於天地之間,噴火降雨,皆以大氣鎮邪賜福,作品不大氣,難以抒我心愿。獲中國首屆名人龍書畫金獎的《雄視全球》尤以令人震撼:綠色的地球上方,有一條紅黃相間以示吉祥的巨龍,昂首揚尾,穩立於地球之巔,以雄視目光俯視全球。整個構圖呈“S”形狀,符合常朴之先生倡導的美學規律,龍身之動感與龍足之穩靜完美結合,太陽、地球、月亮的和諧公轉、自轉運動之美盡顯於巨幅畫圖中。銀白色且泛紅的雲彩,襯托出龍的神秘與威猛,這幅畫寓意十分鮮明:發揚龍的包容、團結、奮進的精神,中華民族就一定會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建設和諧世界中,發揮引領作用。獲得2012年中華龍名家名人藝術世紀展大獎的《龍飛鳳舞》,更是名噪一時:金龍從雲中飛下,彩鳳昂首引頸高歌,金龍舞動如意,彩鳳錦羽飄飛,給人一種碧空中龍鳳飛動、舞動之感,白雲繚繞,年輕的龍,多彩的鳳,相鳴相吟,相諧相應,色彩,聲音,姿態,律動,都給人一種諧趣共生之美。
濃墨重彩,主題突出,以全新的視覺,賦予傳統龍的時代精神,是他龍畫的又一特點。五年前,他一直搞藝術創作,先有主題,後有創作,給人一定的價值觀引導,是他創作的基本思路之一。《漢唐雄風》、《日月同輝》呼喚傳統道德的復甦與回歸;《紫氣東來》、《福壽平安》從老百姓的感知出發,反映了百姓心中盼平安福至的主題和勤儉持家才會福綿萬代的真知灼見;《龍虎追月》之“航天精神”,《龍騰四海》之“世界情懷”,《龍飛九天》、《龍飛鳳舞》既能看出“易”的哲理,又能領略出作者“同心同德”之寬廣胸懷。
整個龍畫作品,運用大量傳統技法,並融入各種繪畫元素,色彩明亮而雅緻,構圖飽滿大氣,線條流暢,筆墨功夫深厚,給人以視覺和心靈的雙重衝擊。
他的“龍書”作品一出手便與眾不同,獨有新意。所有“龍書”以佛宣為背景,以龍的飛動、升騰為主體,以墨的枯、潤、焦為筆跡變化,以不同的吉祥動物來點題,給人以傳統的吉祥文化十二生肖之美,更可以體會到中國漢字的象形之美。如《鶴壽延年》,上部以流動的“S”體,突出鶴喙之尖削及鶴頸之柔美,同時從整體去看,又是一個“壽”字;為2013年新年創作的《銀蛇舞春》,上部突出蛇頭、蛇信子,下部以草書“春”字收尾,整體看,既是一個如意的“意”,又似一個“春”字,“銀蛇舞出如意春”,也就是作者的本意了。
他的龍書正走入佳境。《龍飛鳳舞》、《龍壽無疆平天下》含意雋永、耐人尋味,《龍飛鳳舞》以龍、鳳相攜并行飛動的軌跡為主線條,靈動自如,相依相傍,整體看又呈現“龍飛鳳舞”書法體。《龍壽無疆平天下》,更滲透了陝西人獨有的感情,這兩幅龍書作品隨龍畫《龍飛鳳舞》一同參加中華名人協會、世界華商聯合會、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中國書法家雜誌社聯合舉辦的中華龍名家名人藝術世紀展,獲“中華龍名家名人藝術世紀獎”及“中華愛國藝術家”榮譽。
龍是一種符號,一種意境,是所有龍的傳人獨有的血肉相連的情感,龍的精神是團結、奮發的精神,是天地合一、和諧世界的精神,不論對現在、將來,對個人、對民族,它的凝聚、鼓舞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願王海明先生以此為起點,創作出更多更好的龍畫龍書作品。

藝術成就


國家一級美術師、中華圖騰文化研究專家、中國國家美術院副院長、中國龍鳳文化十大藝術專家、明朝大文學家王九思第22代玄孫;2000年始潛心研究中華圖騰龍文化十餘載,2012年中國畫《雄視全球》獲金獎並載入《中國歷代龍書畫作品大觀當代名人佳作》中,成功舉辦了“中國龍文化創意繪畫個人作品展”,中華圖騰《龍福》代表作被中華龍文化博物館收藏;2015年陝西榆林市龍文化主題項目收藏其100多幅作品;近十年來在海內外發表作品60餘幅,其中國龍文化創意繪畫藝術得到了海內外各界人士的喜愛與讚賞。
作為藝術形式,書畫能夠反映生活、表達思想、傳遞感情,自古以來都是文化文明的重要載體。龍是中國人對自然界中的多種動物和天象經過多元容合而創造的,具有容合、福生、諧天、奮進等精神蘊涵的神物。經過至少八千年甚至上萬年的演進和升華,龍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廣義圖騰、精神象徵、文化標誌、信仰載體和情感紐帶。海內外華人大都認同自己是人文意義上的“龍的傳人”。龍文化既是根源文化,也是標誌文化;既是傳統文化,也是時尚文化;既是民間文化,也是官方文化;既是物質文化,也是精神文化;既是中國文化,也是世界文化。在當下,中華民族面臨著海峽兩岸統一、精神家園重建、與世界文明接軌等重大問題,龍文化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必將發揮其獨特的作用。
龍文化是需要研究、宣傳、傳播、弘揚的,宣傳弘揚傳播龍文化,書畫是很好的載體和方式。我上個月在天水的伏羲文化論壇上提出了“中華上下五千年”可以理解為“上五千年”和“下五千年”,“上五千年”由伏羲開創,“下五千年”由黃帝開創的觀點,引起很大反響,數十家媒體報道。我能提出這樣的觀點,就得益於山西吉縣柿子灘距今達一萬年的兩幅古岩畫,一幅女性圖,我將其斷為伏羲的母親華胥氏徠;一幅鹿頭魚尾組合圖,我稱其為“萌龍”。研究龍文化以來,我到過海內外許多地方,題寫過無數的龍字,我覺得這也是在宣傳、弘揚、傳播龍文化,所以常有神聖、美妙、快樂之感。
王海明是明代文學家王九思的後裔,身上有優秀藝術家的基因。王九思以詩詞曲劇名世,王海明以書畫立身,尤其是近年來,王海明致力於龍文化的創意書畫,可以說成就斐然。我們支持他、祝福他,相信他能以龍的精神從事龍的事業,層樓再上,取得更大、更多、令世人矚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