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台新志》由謝元淮總修、許喬林纂輯。清道光十六年(1836)秋鐫刻刊印。全書分裝上、下兩冊。是清道光間新修的雲台山專志(此前已有明萬曆間海州人顧乾所修《雲台山志》,故以“新”名)。
《雲台新志》設卷首、卷第一至第十八及卷末,計20卷。全書15萬多字。卷首載序、雲台新志凡例十六則、26幅雲台山圖(襲用《雲台山志》圖,僅順序有所調整及將“萬金湖堰圖”更名為“沃壤村圖”)。卷末為敘錄上:舊志;敘錄下:自敘。志之主體為卷一:恭紀、恩榮;卷二:建置;卷三:紀事;卷四:山水(上);卷五:山水(下);卷六:城村;卷七:勝績(上);卷八:勝績(下);卷九:寺觀(上);卷十:寺觀(下);卷十一:物華;卷十二:票鹽上、票鹽下;卷十三:靈植;卷十四:金石;卷十五:藝文;卷十六:叢譚;卷十七:雜綴;卷十八:考證。
《雲台新志》寫於清道光十五(1835)年,次年,郁州書院於道光丙申(1836)秋鐫刻。“道光十有七年、歲次丁酉夏五月朔,賜進士出身、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督江南河道提督軍務長白麟慶謹序”后刊印發行。
《雲台新志》問世,距今已一百七十餘年,是雲台山脈地方志中最晚的一部著作。全書圖文並茂共二十卷。其志詳書雲台之悠久的歷史及人文景觀,表述作者熱愛雲台山之深情,謳歌海州票鹽改革的創舉,傾訴改革之艱辛和成功之喜悅。作者還以細膩的筆墨大讚雲台之神奇;以嚴謹的學風糾偏歷史之混沌;編著者還精選了大量詩歌、銘賦,附之雲台美景之後,從而更增添了讀者的雅興。以史論政,以文抒情,這是一本難得的地方山志,其文學價值也不可低估,現代人讀之,當別有一番情趣。
謝元淮(1792?-1874?),字鈞緒,號默卿,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任太湖東山巡檢,協辦海運,后奉派到兩淮主持鹽務,於1823年首創“票鹽”制。1826年任
無錫知縣,旋奉調海洲(今江蘇連運港)分公司總辦鹽務,1836年補任
淮南監掣同知,1852年因實施“票鹽”制遭官吏反對而被革職,次年冬被任命為廣西桂平、梧、郁鹽法道。歿於
同治年間。他在
江淮50年,疏浚運河及
吳淞口、
秦淮河,賑濟
江都災民,清丈江陰沙洲,
鴉片戰爭期間奉命防守上海,口碑甚佳。著有《鑄銀錢以抑洋價論》、《鈔貫說》、《碎金詞譜》等。
許喬林(1775—1852年),字貞仲,號石華,祖籍安徽,生於四川。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隨母居海州(今江蘇連雲港)板浦。少年時即工詩詞歌賦,與胞弟許桂林被時人譽為“東海二寶”、“板浦才子二許”。
嘉慶十二年(1807)舉人,曾出任郁洲書院山長,山東平陰縣知縣,清正廉明,勤政辦學。后棄官回家,教書立說,任敦善書院山長。曾參與纂修《嘉慶海州直隸州志》;此外主編《海州文獻錄》16卷、《朐海詩存》16卷;編纂《票鹽志略》14卷、《東乎州志》32卷;與海州族人許調同輯《板浦許氏支譜》。另著有《球陽瑣語》、《榆山房詩略》、《榆山房筆談》等數十卷,並為
李汝珍寫作《鏡花緣》提供資料和幫助,親為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