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今墨
中國近代中醫臨床家
施今墨(1881年3月28日-1969年8月22日),原名毓黔,字獎生,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中國近代中醫臨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醫”之一。
畢生致力於中醫事業的發展。提倡中西醫結合,培養了許多中醫人才。長期從事中醫臨床,治癒了許多疑難重症,創製了許多新成藥,獻出700個驗方。為中醫事業作出突出貢獻,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望。
人物關係
13歲時跟隨舅父河南安陽名醫李可亭學習中醫。
20歲左右已經通曉中醫理論,可以獨立行醫。
1902年隨父到山西,入山西大學堂讀書。后因參與反對校長之學運而遭開除。
1903年就讀于山西法政學堂。
1906年從山西法政學堂畢業,因成績優秀被保送京師法政學堂,並開始業醫。
1912年以山西代表身份到南京參加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后留在陸軍部幫助黃興制定陸軍軍法。
917年應順直水利督辦熊希齡邀請,出任北京香山慈幼院副院長之職。
1925年為孫中山先生診病。
1929年汪精衛提出《取締中醫案》,其組織華北中醫請願團,聯合各省中醫到南京請願,獲勝。
1932年中央國醫館成立,任副館長。與魏建宏、劉肇甑、陳公素等人創立華北國醫學院並任院長。
1941年任上海復興中醫專科學校董事長。
施今墨在工作
在治療外感溫熱病上,提出凡內有蘊熱,便易招致外邪,表證不可只知發汗,還應注意“清里熱”,在“解”與“清”二字上仔細推敲,創立了“七解三清”、“五解五清”、“三解七清”等法,使用得當,便效果極佳。
1940年《祝選施今墨醫案》一書出版。
有一子一女,女兒名曰施如瑜、子名曰施小墨(原名施如雪)。
施今墨黑白照
1966年“文革”開始后遭受迫害,后得周恩來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