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酉開
李酉開
李酉開,著名農業分析化學家。長期從事農業分析的科研和教學工作,在教學改革和課程設計方面有不少創新,在農業分析方法方面有許多改進,主編有《土壤農業化學常規分析方法》等著作,對中國農業分析化學的研究和教學作出了重大貢獻。
1933年 畢業於蘇州中學。
1937年 畢業於浙江大學農化系,獲農學士學位。
1937-1938年 任浙江大學助教。
1938-1944年 任廣西農事試驗場技士,1944年兼任廣西大學農學院副教授。
1944-1945年 任安徽休寧安徽省農場技正。
1945-1946年 任南京大學臨時教授、化工系主任等。
李酉開,1915年11月14日生於江蘇省宜興縣的一個教育世家。父親李玉彬,清末秀才,后入上海龍門師範,曾赴日考察教育,在江蘇第三師範學校等校執教40餘年。他主張子女從小就應離家外出鍛煉。李酉開7歲時即被送往無錫讀初小,這對於培養他的獨立生活和堅強意志有很大影響。他從小就熱愛集體,喜歡自然、博物等課程。在就讀蘇州高中時,學校要求甚嚴,學業負擔較重,養成他勤於攻讀的習慣。1933年高中畢業時,在江蘇省第一次全省會考中取得優異成績,受到表揚,同年考入浙江大學農化系。在大學讀書期間,除參加當時一些進步活動外,主要精力都投入緊張的學習之中。他選讀課程廣泛,成績優秀,頗得當時著名教授劉和、蔡堡、梁慶椿、黃瑞綸等人的賞識,因此還在讀大學四年級時,就被聘為“半時助教”,負責準備和指導學生農業分析實驗課。他工作嚴肅認真,深受學生的尊敬。這為李酉開嗣後從事農業分析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礎。
1937年畢業后,留校任助教。不久,抗日戰爭爆發,浙江大學被迫溯富春江西遷建德。杭州淪陷后,再遷吉安,又至泰和。學校為節省開支,不得不裁減人員。李酉開為將工作機會留給有困難的同事,毅然向校方提出留職停薪的申請。嗣後,應黃瑞綸教授函邀,於1938年5月輾轉抵達廣西。初任宜山縣農場技士兼場長,主要從事水稻、甘蔗田間品種比較和肥料試驗。翌年春,轉入柳州沙塘廣西農事試驗場農化組,與黃瑞綸等原浙江大學教授多人共事。抗日戰爭期間,生活十分艱苦。李酉開堅信祖國前途光明,求學孜孜不倦。他後來回憶這一段生活時認為,在沙塘的六、七年,是一生中感到學術氣氛最濃、救國之心最切、人際關係最密、物質生活最苦、精神生活最豐富多彩和愉快舒暢的時期。科研工作條件雖極其困難,但上下團結一致,因陋就簡,堅韌不拔地創造條件,籌設研究室,興建土自來水,用木炭爐加熱定氮等。李酉開和大家一起協力建立起一個有一定規模、設備大致完備的農業化學和土壤微生物研究單位。年輕的李酉開在科研工作中稱得上是一員闖將。1938-1944 年6年間,他發表了12篇論文,主要是以農業增產為目的的農業分析工作,如甘蔗、油桐、油料作物等品質和栽培條件的研究,木薯品種和栽培技術,特別是木薯毒素和去毒方法的研究,以及土壤肥力和植物農藥的研究。他參與組織了“雞鳴會”,寓意雞鳴即起,奮發救國之意,鼓勵大家開展學術討論,增強學術氣氛。
1944年夏,李酉開因父親病危,隻身返鄉。行至安徽休寧受阻,暫在安徽省農場任技正,是年冬季才回到江蘇宜興。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他到南京臨時大學任教授兼化工系主任,講授普通化學(附物理化學)、分析化學和有機化學。1946年冬,應北京大學農學院之聘,北上講授農業分析和農產品加工。在這期間,他還研究了用折光指數法測定油料種子含油量和從桐油中檢出烏桕油的試驗,研製了測試土壤有效養分的速測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成立北京農業大學。李酉開在該校農業化學系任教,並致力於農業分析的大量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李酉開於1951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曾當選為中國土壤學會第五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第六屆理事會顧問;中國化學會理事。他曾任全國土壤普查科學技術顧問,全國農業分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顧問等職。1956年和1985年曾兩度榮獲“北京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1 黃瑞綸,李酉開.《黃岩柑桔之丙種維生素》.浙江大學農學季刊,1937,1(1):112-130.
2 黃瑞綸,李酉開.《廣西良種糖蔗品質比較及成熟期之測定》.廣西農事試驗場研究專刊14號,1940(摘要轉載於廣西農業,1940,1(6):369-372).
3 黃瑞綸,李酉開.《廣西油桐種子之分析及其採收期對於油質油量之關係》.廣西農業,1941,2(5):343-370.
4 李酉開,黃瑞綸.《木薯毒素之研究》.廣西農業,1943,4(4):21 6-235,木薯毒素研究續報,廣西農業,1946,6(1-6):1-11.5 Li Y K,Huang S L.Detection of Stillingia Oil in Tung Oil by Bromide Test.The Chinese J.Agric,1949,1(1):129-138.
6 李酉開主編,《北京農業大學無機及分析化學教研組》.無機及分析化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等等。
根據長期從事農業分析教學和科研工作的經驗,李酉開認為農業分析學科的發展方向有三:一是方法的改進和創新;二是分析效率的提高;三是方法的標準化。他執教於北京農業大學后,率領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在這三個方向上開展了多方面的科研工作,發表專著和論文70餘種,其中重要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關於費林溶液與還原糖的反應機理,李酉開經過周密試驗和計算,認為國內外所慣用的反應式是錯誤的,確認該反應是糖的降解氧化。這是國內外迄今未見報道過的,現已為我國統編教材所接受。
2、電超濾(EUF)是70年代後期的新興技術,李酉開在1980-1981年訪問聯邦德國后引入我國。經過深入研究,他提出新的“電超濾—吸光量”概念,用以表徵土壤有效氮。論文曾在第13屆國際土壤學大會(1986)上宣讀,得到好評。吸光量的概念已引用於其它測試土壤有效氮的化學浸提方法。
另外,如石灰性土壤陽離子交換量的快速測定方法;土壤鹽分和水分的快速分析;四苯硼法測定土壤中可溶性鉀;鹼解擴散法測定土壤有效氮和無機氮;土壤有效養分通用浸提劑;碳酸氫銨肥料中水分和全氮分析;穀粒水分比色測定法;微量還原糖快速測定;紫外吸收光譜測定NO3;連續流動分析技術;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光譜(ICP)法測定多元素的研究;此外,在他主持中德協作科研項目“土壤—作物測試系統的建立與施肥建議”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進展。關於方法的標準化,他認為,農業分析的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日益增多,因此,對每一方法的操作條件必須嚴格實行規範化,必須從同一分析項目的許多分析方法中優選出成熟的標準方法,這樣才能使不同實驗室所得的同一分析項目的數據可以互相比較和應用,這對於協作研究、技術監督和全國信息系統的建立尤為必要。為此,他一直積極倡導土壤分析方法的標準化。1983年,他主編了《土壤農業化學常規分析方法》,並多次呼籲在土壤、化肥、植物、農田水利等分析中,一律以元素(氮、磷、鉀)表示,廢除以氧化物表示的習慣,以免造成混淆和錯誤。1982年,他受聘為全國農業分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顧問,研究制定了4項國家標準分析方法,提出了制定國家標準分析方法的程序和關鍵問題,為促進農業分析標準化作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