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鎮

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轄鎮

臨江鎮位於東經116°24′,北緯25°03′,是全縣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及中共上杭縣委員會、縣人民政府所在地。2017年11月,臨江鎮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鎮常住人口為26099人。

歷史沿革


臨江鎮
臨江鎮
臨江鎮有行政區始於宋乾道四年(1168年),縣址從鍾寮場遷此有800多年,當時稱郭坊。明、清改稱在城裡。民國時改稱第一區、附城區。解放后,改稱城廂區、城關公社、城關鎮,1986年改為臨江鎮。

地理環境


臨江鎮地處汀江中游,"三褶回瀾"中段北側的河谷盆地,三面環水。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長冬短,溫熱濕潤,年平均氣溫19.9℃,年降水量一般為1520一2130毫米。

行政區劃


臨江鎮行政轄區有鎮東、鎮中、英明、天山、鎮南、鎮西、東南共七個居委會,60多個居民小組。城區面積4.9平方公里(未包括東南居委會),貫穿東西有解放路、人民路、北環路、江濱路;南北有建設路、北大路、和平路、西環路,鎮區遷有小街小巷110多條。公園有街心公園、紫金公園、江濱公園。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為600噸,11萬伏的變電站l座,城區防洪堤長3648米,城市園林綠化面積97.2公頃,公共綠地18.6公頃。電話普及率達85%左右。城關的新區有和平新村,北環新村、利民新村、北園新村、富古新村、移民新村等,城區人均居住面積達18.36平方米。

人口


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鎮常住人口為26099人。

經濟發展


2002年糧食播種面積754畝,糧食總產量298噸;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達2556元。預算內財政收入達3421萬元。全鎮擁有非公有制企業33家,個體工商戶2073戶,從業人數達6534人。
2007年,臨江鎮實現工業生產總值42288萬元,比減6.92%。農業總產值219萬元(1990年不變價),比減39.67%。財政收入2123萬元,比減1.0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64元,比增19.7%。
2008年,臨江鎮實現實現農林牧漁業產值615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5.16億元,其中:第二產業13.39億元,第三產業1.77億元;實現鄉鎮企業增加值3.77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85元,農民純收入4816元;本級財政總收入完成1256.67萬元。糧食播種面積1023畝,糧食總產420噸。種植蔬菜130畝,花卉面積20畝;生豬存欄218頭,出欄887頭,養牛存欄50頭;家禽存欄2645隻;禽畜肉類總產79噸。鄉鎮企業(含個私)3164家,從業人員16328人,鄉鎮企業總產值15.16億元。

農業

糧食播種面積975畝,糧食總產401噸,比增20.78%。種植蔬菜40畝,花卉面積30畝,果園面積11畝,水果產量28噸,與上年持平。水產面積180畝,水產品產量106噸,比減20.3%。年末耕牛存欄50頭;生豬存欄292頭,出欄688頭;養羊存欄428頭;家禽存欄3184萬羽;禽畜肉類總產70噸,比減45.31%。

工業

鄉鎮企業(含個私)2382家,從業人員13286人。鄉鎮企業總產值13.14億元,比增19.67%。
投入30多萬元,鋪設天后巷、貞節巷、打銅巷、杭小路、西楊巷等小街小巷道路6195米,改造清溝3000多米;發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07.5萬元,受益539戶,1374人;代理髮放各種定補資金133萬元;安排臨時救災、救濟款5.4萬元;為74名下崗失業人員申辦小額擔保貸款,為97名照顧對象的個體工商戶辦理減免管理費申請手續,對129名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保進行認定登記,向688名“4050”(原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女40周歲、男50周歲)人員發改社保、醫保資金33萬元。
年末總戶數12346戶,總人口38796人。出生312人,出生率8.09‰,其中政策內生育302人,計生政策符合率96.79%,人口自然增長率3.22‰,落實節育措施26例。
光華照明有限公司生產的各種類型的節能燈;日用竹木製品廠生產各類木質餐具、玩具;特種變壓器廠生產微型變壓器和專利產品的電焊機;空心竹涼廠生產麻將竹涼席;冷作機械加工廠生產內河船舶及除塵變壓器配件。
2007年,臨江鎮繼續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引進項目9個,計劃投資3.1億元,實際到資1.17億元,其中總投資1000萬元以上生產性項目4個。
該鎮重點抓好中陽天然氣管道輸配工程、上杭浩豐公司銅鐵工藝品生產線技改、吉瑞龍(福建)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小型裝載機生產線等項目的竣工投產。年底,全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2家,其中新增2家,實現產值3.6億元。

社會事業


市政建設

臨江鎮行政轄區有鎮東、鎮中、英明、天山、鎮南、鎮西、東南共七個社區,67個居民小組。城區面積4.9平方公里,貫穿東西有解放路、人民路、北環路、江濱路;南北有建設路、北大路、和平路、西環路,城區有小街小巷110多條。公園有街心公園、紫金公園、江濱公園。

交通

公路交通便利,東經319國道至龍岩、廈門;北經205國道至長汀永安三明;西經205國道至武平、廣東梅州、廣州、深圳;南經杭永線至永定。

黨建工作

轄區七個居委會先後興建辦公樓,集辦公室、會議室、老年活動中心、社區服務中心、娛樂室、黨員活動室、市民學校、婚育學校、計生服務室於一體,功能齊全。健全了電教網路,安裝了閉路電視,配備"微機"等設備。全鎮有黨員550多人,設立了"居委會幹部養老保障基金"。離退休幹部自發成立了婆婆宣傳隊、婦女禁賭會、民樂隊、門球隊、移風易俗理事會等群眾性組織。

文化狀況

臨江鎮現有小學2所(未包括縣屬實驗小學l所)、幼兒園2所(未包括縣屬實驗幼兒園及私立幼兒園),在校學生3400多人,任教教師190多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全鎮文化娛樂場所50多處,老人活動中心7處。群眾文化生活有文化創作、漢劇、木偶戲、燈謎、舞獅、舞龍、船燈、攝影、琴棋書畫、戲劇彈唱等。

精神文明

臨江鎮繼2002年、2005年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稱號后,2009年1月,臨江鎮再次被中央文明辦授予第四屆“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稱號,這是該鎮連續三屆獲此殊榮。近年來,臨江鎮積極推進創建全國文明村鎮品牌建設,以品牌帶動求先行。進一步完善了“八聯八共”機制,健全了城區精神文明共建聯誼制度,堅持每年舉辦一屆城區精神文明共建聯誼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共建活動,把創建全國文明村鎮作為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文明素質,增強全鎮綜合實力的重中之重來抓。

政治


企業黨支部

07年4月,臨江鎮上杭鑫舟硅橡膠製品有限公司、福建景源櫥衛有限公司、上杭南泰豐服飾織造有限公司相繼組建企業黨支部。至此,該鎮非公企業黨支部達6家,基本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組建黨支部的目標。
該鎮黨委採取因地制宜單獨組建、聯合組建、掛靠組建等方式,加大非公企業黨支部的組建力度,其中盛先紡織有限公司與天億紡織有限公司聯合組建黨支部;上杭南泰豐服飾織造有限公司掛靠屬地管理的鎮中社區黨支部組建黨支部。07年,各非公企業黨支部圍繞企業生產經營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增強企業凝聚力,有15名非公企業員工主動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

旅遊


風景名勝

福建省上杭縣博物館
福建省上杭縣博物館成立於1958年,前身為上杭縣革命紀念館,1975年11月恢復,1989年更為現名,屬公益性獨立事業法人單位,是社會歷史與革命歷史綜合類博物館、國家二級博物館,重要的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和中華詩詞創作基地、黨員幹部現場教學點。2008年11月被列為國家免費開放博物館,2013年5月經國家文物局、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評估定級為國家二級重點博物館。館藏以社會歷史和革命歷史文物為體系特色,共計11531套13463件。建築總面積12918.1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5500多平方米;辦公場所和文物庫房面積4200平方米,臨時展廳600多平方米。基本陳列展覽有《上杭社會歷史陳列》《上杭人民革命史陳列》《上杭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上杭籍老紅軍捐贈文物陳列》《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上杭陳列》《陳丕顯生平事迹陳列》《閩西畲族歷史文化陳列》等7個;文物舊址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杭臨江樓和福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汀屬八縣社會運動人員養成所等2處。

獲得榮譽


2017年11月,臨江鎮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