穰東鎮
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下轄鎮
穰東鎮,隸屬於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地處鄧州、卧龍、鎮平、新野4縣市區交界處,東鄰卧龍區,東南鄰新野縣,南鄰汲灘鎮,西南鄰白牛鄉,西鄰夏集鄉,西北鄰鎮平縣張林鎮、郭庄回族鄉,距南陽市和鄧州市區各26千米,區域總面積98.98平方千米。
漢高祖七年(前200年),在穰東鎮一帶置涅陽侯國;1985年,由穰東鄉改為穰東鎮。截至2018年末,穰東鎮戶籍人口為83088人。截至2020年6月,穰東鎮下轄4個社區、2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仲景路西路。
截至2018年末,穰東鎮有工業企業339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3個。
漢高祖七年(前200年),在穰東鎮一帶置涅陽侯國。漢文帝五年(前175年),為涅陽縣治。
隋朝時,為課陽縣治。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三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穰東鎮。
1949年,屬穰東區。
1958年,分屬白牛、夏集公社。
1961年,屬白牛、夏集區。
1969年,為穰東公社。
1983年,由穰東公社改為穰東鄉。
1985年,由穰東鄉改為穰東鎮。
穰東鎮
2011年,穰東鎮有耕地10.6萬畝,人均0.79畝。
穰東鎮屬亞熱帶至暖溫帶過渡氣候,南北過渡性比較分明,受季風影響,春季回暖快,但風多,前期乾旱,少雨,有“春雨貴似油”之說,後期降雨漸多,常有陰雨低溫天氣;夏季炎熱多雨,降雨集中;秋季晝暖夜涼,多有連綿陰雨天氣;冬季乾冷,雨雪較少;歷年平均氣溫15.2℃,4月最冷,平均氣溫1.6℃;7月最熱,平均氣溫27.8℃,歷年平均氣溫變化幅度26℃左右;極端最高氣溫41.3℃,極端最低氣溫-16℃;無霜期平均為229天,初霜期一般在11月8日,終霜期在來年4月2日;日照時數歷年平均為2000小時,5—8月日照時數在20小時以上,8月最多,平均為234小時,全年太陽總輻射量110.92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746.5毫米,最大雨量1207毫米,最小雨量412毫米。
截至2011年末,穰東鎮下轄穰東、穰南、穰西、北王營4個社區,小寨、三教、新鋪、周樓、泰山、張拔、張庄、高孫、柳庄、孫營、劉順、火星、白龍、侯庄、房庄、八里、牛庄、霍庄、前庄、翟庄、鄭庄、草庄、鄒庄、梁庄、葛營、董營、霍池、明寨28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穰東鎮下轄4個社區、28個行政村:穰西社區、穰東社區、穰南社區、北王營社區、前庄村、草庄村、小寨村、翟庄村、霍庄村、鄒庄村、鄭庄村、葛營村、明寨村、董周村、霍池村、梁庄村、三教村、牛庄村、周樓村、新鋪村、房庄村、孫營村、柳庄村、白龍村、泰山廟村、劉順雨村、高孫村、張拔庄村、張庄村、八里橋村、火星廟村、侯庄村,鎮人民政府駐仲景路西路。
名稱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穰西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穰東社區 | ~002 | 鎮鄉結合區 |
穰南社區 | ~003 | 鎮鄉結合區 |
北王營社區 | ~004 | 村莊 |
前庄村 | ~200 | 村莊 |
草庄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小寨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翟庄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名稱 | 代碼 | 城鄉分類 |
霍庄村 | ~204 | 村莊 |
鄒庄村 | ~205 | 村莊 |
鄭庄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葛營村 | ~208 | 村莊 |
明寨村 | ~209 | 村莊 |
董周村 | ~210 | 村莊 |
霍池村 | ~211 | 村莊 |
梁庄村 | ~212 | 村莊 |
三教村 | ~213 | 村莊 |
牛庄村 | ~214 | 村莊 |
周樓村 | ~215 | 村莊 |
新鋪村 | ~216 | 村莊 |
房庄村 | ~218 | 村莊 |
孫營村 | ~219 | 村莊 |
柳庄村 | ~220 | 村莊 |
白龍村 | ~221 | 村莊 |
泰山廟村 | ~222 | 村莊 |
劉順雨村 | ~223 | 村莊 |
高孫村 | ~224 | 村莊 |
張拔庄村 | ~225 | 村莊 |
張庄村 | ~226 | 村莊 |
八里橋村 | ~227 | 村莊 |
火星廟村 | ~228 | 村莊 |
侯庄村 | ~229 | 村莊 |
截至2011年末,穰東鎮總人口有13.40萬人,城鎮常住人口8.9萬人,城鎮化率66%;總人口中,男性68340人,佔51%;女性65660人,佔49%;以漢族為主,達132794人,佔99.1%;有回族1個少數民族,共1206人,佔0.9%。2011年,穰東鎮人口出生率6‰,人口死亡率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53人。
截至2017年末,穰東鎮常住人口為87373人。
截至2018年末,穰東鎮戶籍人口為83088人。
名稱 | 代碼 | 城鄉分類 |
霍庄村 | ~204 | 村莊 |
鄒庄村 | ~205 | 村莊 |
鄭庄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葛營村 | ~208 | 村莊 |
明寨村 | ~209 | 村莊 |
董周村 | ~210 | 村莊 |
霍池村 | ~211 | 村莊 |
梁庄村 | ~212 | 村莊 |
三教村 | ~213 | 村莊 |
牛庄村 | ~214 | 村莊 |
周樓村 | ~215 | 村莊 |
新鋪村 | ~216 | 村莊 |
房庄村 | ~218 | 村莊 |
孫營村 | ~219 | 村莊 |
柳庄村 | ~220 | 村莊 |
白龍村 | ~221 | 村莊 |
泰山廟村 | ~222 | 村莊 |
劉順雨村 | ~223 | 村莊 |
高孫村 | ~224 | 村莊 |
張拔庄村 | ~225 | 村莊 |
張庄村 | ~226 | 村莊 |
八里橋村 | ~227 | 村莊 |
火星廟村 | ~228 | 村莊 |
侯庄村 | ~229 | 村莊 |
2007年,穰東鎮地方生產總值達到7.54億元,財政收入達到1189萬元,群眾收入4295元,共有優勢農戶1230戶,經濟能人5690戶,企業家160多人。工業經濟突飛猛進。工業已成集群發展態勢,形成服裝加工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皮毛製革業、造紙業四大支柱產業,工業企業共有412家,其中年產值超億元的1家,超千萬元的7家,超500萬元12家,特別是服裝產業吸納商戶1549戶,加工戶445家,使穰東在豫西南形成了吸納勞動力達8萬人,年產值達16億元的特色產業集群經
2011年,穰東鎮財政總收入2236萬元。
截至2018年末,穰東鎮有工業企業339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3個。
穰東鎮以小麥為主的夏糧作物8.2萬畝,佔2011年,穰東鎮有耕地的80.1%,以玉米為主的秋糧作物5.1萬畝,佔2011年,穰東鎮有耕地的50%,糧食作物面積占農作物總面積的68%。2011年,穰東鎮小麥畝產達到393千克。農民人均純收入8693元。
2007年,穰東鎮工業企業共有412家,其中年產值超億元的1家,超千萬元的7家,超500萬元12家,
2011年,穰東鎮形成了服裝、農副產品加工、造紙、皮鞋、LED光電五大支柱產業,有工業企業218家,限額以上企業16家。2011年,穰東鎮工業總產值為36.65億元,限額以上工業產值22.81億元。
截至2011年末,穰東鎮有個體商戶2600戶;服裝市場吸納加工戶600戶,商戶1200戶,形成了服裝市場、義烏路家電傢具市場、供銷社農資市場、金雞路蔬菜市場等專業市場;服裝市場有8大交易區,面積8.2萬平方米,商戶2386戶,日最高銷售額超600萬元。
2011年末,穰東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為7.42億元。
地名由來
穰東鎮因位於春秋戰國時期穰候魏冉的封地以東而得名。穰,通“禳”,意為豐收、肥沃。
文物古迹
截至2011年末,穰東鎮有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太子崗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漢代涅陽城遺址、金雞冢、九龍橋等10處。
截至2011年末,穰東鎮有省級公路兩條,總長40千米;縣級公路3條,總長78千米。穰東鎮有豫231線、244線,207國道橫貫全境。
截至2011年末,穰東鎮有幼兒園22所,在園幼兒1150人,專任教師42人;小學18所,在校生2160人,專任教師7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550人,專任教師4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6%,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320人,專任教師28人;成人學校1家。
截至2011年末,穰東鎮有文藝團體25個,綜合性文化中心1個,集休閑、娛樂、健身為一體的文化廣場1個,小型文化遊園4個,村文化大院10個、文化茶館32個。截至2011年末,穰東鎮有體育場地5處,4個社區和16個行政村安裝了健身器材。截至2011年末,穰東鎮有線電視入戶率達100%,其中數字電視入戶率89%。
截至2011年末,穰東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3個,其中鎮醫院1家,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9張;專業衛生人員66人。2011年,穰東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100%。
2011年,穰東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72戶,人數104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20戶,人數3405人;農村醫療救助92人次,農村五保供養785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08人;有敬老院4所,床位230張;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85.2%。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穰東鎮有郵政網點1個,村村設有郵政投遞點,鄉村通郵率100%;有電信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戶1.6萬戶,電話普及率92.7%;行動電話普及率55%;寬頻接入用戶6203戶。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穰東鎮有自來水廠4座,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污水處理率100%。
供電
截至2011年末,穰東鎮擁有變電所1座,有主變壓器3台,在4條10千伏電力線路120千米,400伏電力線路95千米,安裝變壓器共123台,總容量5000千瓦。
園林綠化
截至2011年末,穰東鎮園林綠化面積達29.6公頃,綠化率40%。
鄒庄村位於穰東鎮政府面4公里處,轄區7個自然村,15個村民小組,人口3401人,耕地4924畝,現有黨員51人,村民代表61人,村支兩委成員7人,支書叢書明,男,漢族,1954年生,村主任趙建林,男,漢族,1965年生。
鄒庄村人傑地靈,鄉風淳樸,傳統優良,功成名就人士較多,根據中央以為本,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要求,我村已被鄧州市委、市政府確定為100個新農村建設重點村之一。
值得提出的是穰東鎮已經被省政府確定為重點發展的小城鎮之一,城市的南改道已規劃到我們鄒庄村,東西橫穿全村長達5華里,省道S244線(鎮平——新野),南北縱貫全村長達4.5華里,全村內村主次幹道全部硬化,全長4公里,我們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電力充裕,通訊方便,有大量的土地和充路的人力資源,有豐富的林業和糧棉資源,鎮政府計劃在我村規劃工業園區以諸多的優惠政策和措施招商引資歡迎社會各界前來實地考察,投資辦廠,興辦實體,開發土地,參與城市基礎建設。
周樓村位於穰東鎮西南十五華里231。省道橫穿村東側南北,一個自然村,十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535戶,總人口2200人,部耕地3468。43畝,北鄰柳庄村、東鄰新鋪村、南鄰元庄鄉曾庄村和白牛鄉兩分店村、西鄰張拔村,全村黨員38人,村民代表35人。
周樓村地勢凹易澇成災,主要種植有小麥、玉米、棉花、花生其它作物有芝麻、大豆、紅薯等作物。
鄭庄村位於穰東鎮南部1公進而處,轄1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耕地1710畝,人口1587人,黨員人數25人,村民代表49人。
幾年來,村支兩委引導群眾自願出資投工,積極採取向上爭取上點,外出人員捐贈一點,黨員幹部募捐一點,群眾自籌一噗的辦法籌集資金,三年多來,全村硬化道路2千米,修下水道1500多米,又修建了佔地2畝多的村支部,又對學校進行了修繕,改善了我村的教育現狀。
現有灰沙磚廠一座,養豬廠2個,雞場1個,帶動櫝刀菜養殖業,增加群眾收入,在種植業上,利用有利的地理條件,主要種植煙葉、棉花、小麥、玉米、芝麻等農作物。
張庄村位於穰東鎮西南7公里,趙夏路北側,轄三個自然村(大董庄、張庄、許營)。九個村民小組,人口2100人,土地3368畝,村幹部5名,組幹部10名,黨員31名。村民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農作物種植以小麥、玉米、棉花為主。農民經濟收入除種植業外,以外出務工、農產品收購銷售為主要來源,私營企業有水泥磚廠一座。個體養雞廠2個,規模2000隻—3000隻,學校一座,校舍教學樓上下26間,在校教師6名,學生50名。
張拔村位於穰東鎮西南10公里處,趙夏路南,東鄰周樓村,西鄰高孫村、南鄰白牛鄉,洋洛河穿村而過。
全村七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現有耕地面積3279畝,全村總人口1995人,其中男性1020人,女性村民975人,共有黨員32人,黨支部3人,村委委員2人,組幹部10人,現有村級小學一所,幼兒園一所,教學樓28間,教師28人,在校學生95人,現有村級衛生新工所,工作人員8人,副食品連索店1家,樓板場一個,養殖場3個。
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村支兩委的帶領下,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大力發展加業、養殖業、幾年來,全村修水泥路4條500米,達到組組通,改變了出行難的大問題,新農村建設中,三個自然村村內路面硬化,又發展了一個樓板場,三個養殖場。
大力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經濟作物的種植,其中煙葉面積逐年增加。2009年面積擴大到350畝,棉花面積870畝,小辣椒400畝,林業面積450畝,趕上省林業達標水平。為振興農村經濟打下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翟庄位於穰東鎮仲景西路兩側,南靠201國道,北靠焦枝鐵路,於前庄村接壤,東至穰西居委會,西至趙河邊。
翟庄村現有2568人,耕地面積2788畝,6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
新鋪村行政村位於穰東鎮南端,緊靠趙河,全村十一個村民小組、黨員34人,群眾代表60人,耕地3644畝,人口2320人。
近幾年以來,本村干群在鄧州市委政府穰東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努力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靈活運用“4+2”工作法,團結黨員帶領群眾,努力拚搏、開拓進取,使本村的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有了很大提高。本村仍在發展、仍在前進、繼續沿著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努力前進。
本村在農業種植結構上,以小夏玉米、棉花、花生為主,努力發展煙葉生產,在2008年的煙葉面積50畝的基礎上,2009年全村又發展桿煙面積150多畝。
本村在發展經濟工作中,以勞務輸出為主動員群眾到異地打工,經商發財,充實各家各戶的小金庫錢袋子,現本村外出務工的青壯年勞力已達到420餘人。每年從外地爭取回來人民幣四百萬元左右。
在發展經濟工作中,本村鼓勵致富能手、經濟發展能人,大膽創新,大膽實踐,現本村有黃牛生產合作社1個,擁有黃牛500多頭的規模,每年在合作社解決農村剩餘勞力30多人。
本村注重村莊整治工作,採取“4+2”工作法,在村村能建設工作作出以下成績:3年以來,修建本村中心路水泥路面2。5公里,自然村入戶道水泥路2000多米,通過道路修建,方便了群眾,活躍了農村經濟,改變了村容村貌。
為了減少污染,節約能源,提高群眾的生活水平,通過宣傳工作,幹部、群眾的努力,現本村已擁有太陽能42台,沼氣池100多座。
現本村已初步達到,點燈不用油,吃水不用挑,上街不踩泥的水平。
213省道從本村穿村而過,交通便利,位置優越,群眾安居樂業,新鋪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小寨村位於鎮南五公里區,轄區11個自然村,十八個村民小組,現有耕地4899畝,人口3700人,黨員62人。
小寨村村支“兩委”高度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順勢”、“借勢”和“造勢”相結合,積極31黨員幹部、群眾用新方法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難題,凡是村內重大事項,都嚴格按照“4+2”工作法程序進行,調動廣大農民之積極性。
幾年來,兩支引導群眾自願出資興建三個磚廠,一個水泥製品廠,並積極採取向上爭取一點,外捐一點,自捐一點等辦法,硬化村內水泥路面4。5公里,極大改變了村民出行。
該村抓住有利時機,大力發展樹木,種植速生楊400畝,構樹100畝,按照市委要求,建起來“豫西南水泥製品廠”,但這與上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是分不開的。
太山廟村位於鄧州市東北23公里,穰東鎮區西南12公里處。轄太山廟街、大王營、中李營、河庄、下高庄、小宗家溝、西天7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818戶,3377個,5800畝耕地,總面積4.84平方公里,有黨員42名,村內最近幾年先後建成教學樓兩座,小學二所,幼兒園3所,敬老院一處,村民休閑娛樂場所兩處,標準化村部辦公樓一座。診所5處,醫院三處。
太山廟村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始於明末清初流傳至今的太山廟街農曆單逢集,農曆3月25日的廟會、物交會;供俸太山爺黃飛虎的道教廟院至今香火興盛。
太山廟村內還有國家儲糧千萬斤的糧庫一座,麵粉加工廠兩座年加工能力500萬斤以上,有養雞場一處,養鴨場一處,建築工程隊9個;太山街小集鎮建設也已初具規模,現有各種工、商戶155戶,村民安裝電話555部,佔總戶數的70%,現有手機千餘部;有線電視早已進農家;集貿市場購銷兩旺,周圍輻射數十里。村內主次幹道均已硬化;焦枝鐵路、趙下公路、太孫環鄉公路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國家在我村投資的土地整理項目於2007年已全部竣工,新打得井4眼,平均50畝地一眼井,並全部配齊全,新架設抗旱電力線路20000米,安裝抗旱專用變壓器5台,安裝深水潛水泵44套,新建高標準機井房44座,新鋪設田間地埋管道30000米;新開和疏通田間排水溝19000米,新建田間橋涵40座,林網植樹32000棵,真正是田成方,林成網,水泥路通到各村莊,莊稼旱澇有保障,農民心裡喜洋洋,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5800元。村支書陳合山、村主任高敬信攜全體村民歡迎您來太山廟村投資、發財。
孫營村位穰東鎮西北9公里,北與鎮平縣接壤,西鄰夏集鄉,轄4個自然村,(其中花園自然村與鎮平縣張林鄉余東,余西分管)10個村民小組,1935人,2898畝耕地,黨員25名,村民代表30人。
孫營村支書王富燃,男,漢族,1975年11月出生,大專學歷。
孫營村近幾年無一例刑事民事案件發生,現有在校大中專學生18人,近二年修水泥路7公里,已形成進村入戶都是水泥路,09年還被市政府確定為100個優先發展的村,07年被省政府定為發展小集鎮重點村,已擁有大型井機二台,可打500米以下各種型井孫,並有物探器,保證地下水量足用又省由文金龍以股份制免燒磚廠一座,年產值200萬元以上,全村種植小麥、玉米、棉花、蔬菜品質優良,產量一十優於周邊村。
三教村轄7個自然村,人口2780多,土地4260多畝,北鄰焦枝鐵路,213省一級公路穿村而過,趙河自北向南川流而下,真乃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又是穰東向西南的門戶,是投資開發的優選之處。
近幾年來,三教村黨支部、村委會一班人團結奮進,開拓進取,調動一下積極因素,充分挖掘財力、物力,辦起了大型養雞場2個,中型養豬場2個,棉花收購加工廠2個,北泥製品場2個,建築工程隊1個。由於村級企業的蓬勃發展,不但解決了剩餘勞力的就業問題,還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經濟收入。群眾富裕了,漂亮的樓房一座座拔地而起,沿路的門面房鱗次接陛,又加上各自然村道路都得到到硬化,環境更加優雅怡人。
鄧州市穰東鎮穰西社區居委會委位於穰東鎮區西北部,下轄5個村民小組,706戶,總人口2960人,(其中回族佔總人口95%)耕地面積686畝,2008年人均純收入5240元。
近幾年來,穰西社區在支部書記聞榮貴的帶領下,班子團結各實重干,人心齊,幹勁足,緊緊圍繞穰東鎮的總體工作部署,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運用“4+2”工作法,積極建設特色小城市,實現了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生態建設、黨的建設的深入開展,全社區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事業和諧共進,社會穩定團結的喜人局面。
1、組織建設成效顯著。以提高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重點,積極加強“兩委”班子建設,努力構建標準化、規範化、科學化的鄉村治理新機制。一是紮實開展第六屆村委換屆工作,嚴格按照法律要求程序規定,第六屆居委會換屆工作一次換屆成功,選舉出主任一人,副主任一人,大學村官副主任一人,委員3人,支書、主任一肩挑,交叉任職100%。
2、努力提高幹群素質。規定項目標準高,自選動作有創新,圓滿完成了“新解決、新跨越、新崛起”大討論活動的各項目標要求。
3、加強勤政廉政,嚴格黨風廉政建設積極轉變作用,自受接愛社會和群眾的監督,為廣大群眾做好事務諮詢、信息、提供、技術幫助,資金扶持,部門協調等服務沒有公款大吃大喝和參與其它高消費活動,沒有借學習、考察之名用公款到風景名勝區旅遊,以實際行動沒有出現黨風廉政和腐敗問題,樹立了謙虛、謹慎、務實肯干,公道正派的好形象。四是實施日常運用,規範化。在加強“五個中心”村級組織陣地建設的基礎上,健全和完善黨支部會議,“兩委”會議、黨代表會議、村民代表會議、“三資”管理、黨員教育管理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所有村級事務都按照“4+2”工作法的程序決策辦理,進一步坦蕩了幹部的工作和日常行為,制度化、規範化建設得到加強。
一、穰南社區基本情況
穰南社區居委會位於穰東鎮區南部,轄4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面積1.3平方公里,耕地690畝,人口1170人,外來務工經商常住人口4000餘人。穰南社區是鄧州市紅旗支部,綜合實力位居穰東前列,2008年人均純收入達到6780元。
二、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績
2008年7月份以來,穰南社區緊緊圍繞穰東鎮的總體工作部署,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建設特色小城市,實現了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精神文化建設、生態建設、黨的建設的深入開展,全社區呈現經濟快速發展,事業和諧共進,社會穩定團結的喜人局面。
1、班子建設工作。按照“五個中心”的要求,對村級組織陣地完善提高,整修粉刷了辦公樓,辦公面積達到500多平方米,配備了桌椅、檔案櫃等辦公設施,居委會公開欄15平方米,村民小組6平方米,村部的標準化、規範化有了進一步提高;以推行“4+2”工作法為重點,建立健全了黨支部會議、“兩委”會議、黨員代表會議、村民代表會議、“三資”管理、黨員教育管理等制度,進一步規範社區幹部的工作和日常行為;嚴格按照法律要求和程序規定,周密組織第六屆居委會換屆工作,社區居委會一次換屆成功,實行了支書、主任一肩挑,村支兩委幹部交叉任職6人。
2、隊伍建設工作。按照“六個延伸”的要求,在商戶、企業和群眾中安裝遠程教育設施終端站點10個,開通信息電話256部,商戶網際網路入戶率達到95%以上,2008年7月份以來共收集各種有用信息320多條,發送各種信息190多條;認真開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圓滿完成了各項目標要求,社區黨員幹部集中學習25個學時,共徵求各類意見建議32條,整改率100%,黨群、幹群關係進一步融洽;創新黨員活動日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討論活動17次、主題鮮明的實踐活動6次和富教於樂的文體活動7次,黨員幹部受教育面達到95%以上,群眾受教育9000餘次;發展黨員3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0名,為支部注入了新的力量源泉。
3、集鎮建設工作。緊緊圍繞鎮黨委、政府特色小城市建設目標,開展集鎮建設和村莊整治工作,建設宜住和諧新社區。在集鎮市場建設上,商戶群眾在“4+2”工作法的推動下,自願出資200多萬元,對5條街道硬化鋪油10000平方米,鋪設路沿石3000米、彩磚5000平方米,安裝路燈120盞,綠化街道2700米,並改造300米金雞路蔬菜批發市場和義烏路家電摩托一條街,使城鎮化水平明顯提高。在村莊整治上,以“鎮中村”改造為契機,對雙廟、高園兩個“鎮中村”進行整治提高,拆遷各種險房危房130多間,伐各種雜樹140多棵,清理各種垃圾120多車,雙廟“鎮中村”平整出建設預留地100多畝,已進行了科學規劃,準備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商住中心,目前已形成“兩縱兩橫”主幹道的發展框架。高園“鎮中村”準備建設仲景新農村示範點,總佔地面積16.77公頃,總建築面積145860平方米,工程指揮部已成立。
4、經濟發展工作。一是工業經濟。緊緊圍繞穰東鎮特色小城市建設目標和“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要求,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推動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針織服裝產業企業62家,其中500台以上機械的企業1家,恆業針織有限公司擁有機械1820台,100台以上機械的企業2家,銀泉針織有限公司擁有機械150台,誠達針織有限公司擁有機械100台,10以上機械的企業59家;整個產業擁有各種加工機械4000多台,從業人數6400餘人,年產值32600萬元,針織服裝產業占社區總產值的56%;玩具製造業企業2家,總投資300多萬元,安排就業工人350多人,年產值1800多萬元。玩具加工業已成為社區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農業經濟。發展現代農業,增加群眾收入,楊樹經濟已發展260畝,棉花面積300畝,蛋肉雞存欄2萬隻,生豬年出欄1000頭,羊存欄3000隻。三是人才資源。培育優勢農戶14戶,經濟能人600多人,企業家8人,共發展農村信用社守信卡用戶300多戶,農行金穗惠民卡用戶100多戶,有力地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軟性戰略資源。近年來我共帶動26戶群眾實現了發家致富。
5、群眾民生工作。從最基礎抓起,從辦得到的事情抓起,從最迫切的問題抓起,運用“4+2”工作法,圓滿完成了農村低保、糧食直補、母豬補貼、奶牛補貼、兩免一補、農村低保、新農合、公路建設、人保經費籌集等工作,沒有發生“上三級”信訪事件、重大的刑事案件和安全生產事故,基本解決了群眾“治安差”問題,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進一步提高了強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率。
5、廉潔自律工作。嚴格黨風廉政建設,積極轉變作風,自覺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為廣大群眾做好事務諮詢、信息提供、技術幫助、資金扶持、部門協調等服務,沒有公款大吃大喝和參與其它高消費活動,沒有收受任何現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沒有借學習、考察之名用公款到風景名勝區旅遊以實際行動,沒有出現黨風廉政和腐敗問題,樹立了謙虛謹慎,務實肯干,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
三、下步打算
1、一個解放。堅持從解放思想入手,從觀念創新破解,貫徹科學發展觀,把社區工作放在穰東乃至鄧州發展這個大局中來謀划,明確“什麼是發展、什麼是政績、怎樣樹實績”,堅持改革、發展、穩定並重,當前發展與可持續發展並重,經濟總量增長與民生事業發展並重,經濟社會成果與黨建成效並重,統籌發展,惠及長遠,實現社區工作的全方位拓展。
2、一個方法。用新方法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難題,凡是農村有重大活動,如“村村通”、村莊整治、糧食直補、合作醫療、村部建設、農村低保等,都嚴格按照“4+2”工作法的程序開好“四個會”,搞好兩個公示,既保證村級決策的科學民主,又提高村支“兩委”運用“4+2”工作法能力和技巧。
3、四個重點。一是工業。建設標準化的村級工業小區,強力招商引資,三大產業一齊上,大中小項目一同抓,內外資金一起引,迅速壯大工業經濟整體實力,為社區經濟發展提供強勁的后發動力。二是城鎮。一方面,按照建設大市場,形成大流通,促進大發展的要求,規範改造金雞路蔬菜批發市場、高標準建設義烏路家電摩托一條街、改造義烏小商品批發城,盤活閑置資源;另一方面以村莊整治促集鎮市場建設,對所有街道、鎮中村加強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生態綠化設施建設,提高城鎮化水平。三是人才。把“三抓”作為推進經濟發展的主線,為“三抓”對象提供資金、技術、信息等傾斜,提高他們的科學發展能力,引導他們向城鎮聚集,向優勢產業聚集,投身於服裝產業、楊樹經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畜牧養殖業中,各個產業集中能人實現率先突破。四是民生。堅持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努力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和水平,把關注的重點放到上級各種優惠政策的落實、增加群眾就業、解決困難群眾生活困難、構建平安和諧社會等問題上來,達到民生、民安、民享。
穰東社區居委會位於鎮區東北部,轄11個居委小組,1048戶,411人流動人口,商戶1.2萬人,有耕地1368畝,黨員76名,設7個黨支部,群眾代表79人。是服裝市場所在地,商貿發達、經濟繁榮,社會和諧是,遠近聞名的市級文明新村。
幾年來,穰東社區以“4+2”工作法為動力,激發群眾力理,釋放發展潛力,破解發展難題,在實現二次創業,重塑穰東輝煌,建設特色小城市的偉大事業中,走出一條群眾支技商戶擁護,社會參與的科學發展路子。
一、“4+2”工作法使服裝市場變了樣,武漢、石獅等地參觀學習,運用“4+2”工作法,制定並通過了服裝市場改造計劃,讓商戶自己議、自己干、自己定,調動商戶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發揮黨員商戶的模範帶頭作用,三個月時間高標準完成了“五一街”、“東大街”、“北京路”、“香港路”服裝市場的規範化改造。三年來穰東社區“兩委”通過運用“4+2”工作法總籌集資8000餘萬元,鋪設彩磚、大理石中路面4.5萬平方米,完成了服裝市場上檔升級,新開闢了香港路、北京路兩上服裝批發市場,商戶入住率達到100%,東大街北段及京港路兩上市場正火紅的建設中,商戶總數達到1539忘掉,個體加工戶達到5670戶,形成了7.8萬平方米的商中檔服飾銷售循環區,日最高銷售客達600餘萬元,年銷售額超10億元,從而帶動了蓬勃發展,穰東服裝批發市場進入了省工業品市場十強行列商戶們都說是“4+2”工作法讓服裝市場變了樣。
二、“4+2”工作法使穰東社會有了新面貌
穰東社區“兩委”運用“4+2”工作法,通過社區村莊整治方案,在建設社會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工作中,籌資金30餘萬元,解決了長期困擾老百姓出行難的問題,修築了北下街水泥路面700多米,接通了中心街、五一街服裝市場水泥路面200多米,修建了火星廟雙孫混凝橋,水泥路100多米,修了長達400米寬8米,雙側排水溝800多米的新華路,修築了魏路水泥路190多米,徹底解決了老百姓雨季出行難,使小汽車、摩托車開到了百性家門口的願望變成現實。
三、“4+2”工作法引來了金鳳凰
為實出穰東特色小城鎮,打造鄧州一流名鎮,提高穰東服裝產業的知名度和服裝市場的承載能力,實施鎮中村改造、運用“4+2”工作法,四會一致通過,誠邀南陽會友房地產開發公司出巨資綜合改造鎮北“空心村”。近來幾年,由於集鎮建設日新月異,居民大部分都在街道上建房,致使原住地閑置,為了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兩委”多方徵求意見,決定於南陽會友分司合作,打通義務路,鎮中村改造是涉及群眾利益,為社會各界所關注,科學規劃,合理補償,消除消防隱患,為子孫后造福,目前兩次拆遷補償方案已公示,進展順利。
前庄村位於穰東鎮北側2公里處,北於鎮平相鄰,全村總人口2200人,總耕地面積2400畝,560戶,是一個典型的人多地少行政村,村主導產為業:
1、利用於穰東服裝市場近的優勢,逐步擴大服裝產業,加工業,形成我村的主導產業之一。
2、發展特色農業,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畝效益,截止目前,我村煙葉面積突破700調,大方田520畝,煙葉面積佔總耕地面積的40%左右,2010年計劃發展超千畝,煙葉大方3個。
3、引導農民,搞好特種養殖,金魚養殖也成為我村三大產業之一,已發展規模200餘畝,農戶17戶。
牛庄村位於穰東鎮政府西3公里處,趙河西岸,南與三教村,西與火星村相鄰,北與鎮平縣郭庄民族鄉接壤。轄9個自然村,15個村民小組,村裡東西窄,南北長狀,南北約3公里。
全村人口3117人,其中黨員44人,全村耕地5312畝,其中,黑粘土地佔2/3,其他土地佔1/3多一點。
明寨村位地鎮區東南約二公里,轄區四個自然村,十二個生產小組,耕地面積約3300餘為,人口2200人,黨員46人,東南與卧龍區交接壤。
大力發展楊樹經濟種植速生楊300餘畝,並按照市委政府“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要求,發展煙面積300餘畝,形成我村的特色產業,別外,我村還種植小麥、棉花、玉米、花生、芝麻、小辣椒等經濟農作物。
鄧州市穰東鎮柳庄村位於趙河以西,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南於趙夏公路毗鄰邦,相距1里,可直達鄧州、南陽;北於在建中Y001省道相距不足2公里,可直達內鄉、鎮平。全村總面積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346畝,總人口1846人,轄柳庄、陳園、棗莊、金庄、小李庄共6個自然村。
劉順村位於穰東鎮西15華里,北邊與房庄相鄰,南邊相隔焦枝鐵路與太山村相望,東邊與白龍村相連,西連夏集鄉陳營村相接壤。
劉順村總人口2976人,總耕地4571畝,總農戶675戶,全村共8個自然村莊,12個村民小組,全村有45名黨員,分為8個黨小組,村支部3個,村委交叉7人,大學生村官1名。
村中心地帶有村辦小學,能容納600名學生吃住就讀,教師都是大專以上學歷,有村辦幼兒園,能使300名左右幼兒園提前接受教育。
全村有四所衛生所,群眾就醫基本上足不出村,2000隻養雞廠兩家,100頭以上養豬廠四家,大型旋耕機3台,群眾耕地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
在2006年全村集資12萬餘元,再加國家補助資金,硬化了瀝青路面1735米,2007年全村集資2900餘元,把全村主幹道硬化為沙石路面4000餘米,使我村在雨雪天氣情況下,交通暢通無阻。
在支部、村委的帶領下,全村土地化分小麥種植示範田,經濟作物棉花種植示範田,小辣椒種植示範田,田間水溝暢通,全村平均30畝地1眼機井,確保了全村群眾從旱澇保豐收。
穰東鎮梁庄村位於穰東鎮南5分里處,轄6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人口2400人,耕地面積3860畝,現有黨員36人,村民代表37人,村支書翟榮耀,男,漢族,1962年出生。
梁庄村人傑地靈,傳統優良,功成名就,人士較多,根據中央以農為本,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要求,我村已被鄧州市委定為新農村集鎮建設重點之一。
全村內主次幹道全長2.2公里,林地面積800畝,養雞場3個,養豬場2個,林集鎮修下北道東北兩側2200米,以諸多的優惠政策和措施招商引資,歡迎社會各界前來實地考察,投資辦廠,興辦實體,開發土地,參與城市建設,我們堅信,投資都在我們這裡一定能夠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同時,對我們的經濟發展,農民富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霍庄村位於穰東鎮北大門,與鎮平縣接壤,轄六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395人,外出人員約佔總人口的30%。總耕地2242畝。以漢族為主,有部分回族;現有村幹部5人,小組長10人,黨員42人,村民代表35人。
我村以種植小麥、玉米、大豆、花生等常規農業為主,也種植部分棉花煙葉、小辣椒、藥材等經濟作物。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全體干群熱情奔放,在村支兩委的領導下向特色農業發展。現有金魚養殖100多畝,花卉90餘畝,800頭養豬廠一個,百頭以下養豬廠十餘家。2000隻養雞廠一個,大大的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同時也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
霍池村位於穰東鎮東南10公里處,東鄰新野縣歪子鎮、北鄰卧龍區,地處三縣交界處。全村土地面積4038畝,人口3078人,共有7個自然村,十三個村民小組,785戶。全村有黨員46人,支部1個,村支兩委成員共7人。
幾年來在鎮委、村支部、村委會的領導下,以養殖、棉花、小磨油加工為支柱產業。現有養殖協會一個,雞場14個,存欄蛋雞6萬餘只,年銷售鮮蛋120餘萬斤,淘汰雞8萬餘萬斤,銷售收入500萬元,大大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經濟收入。棉花種植協地一個,種棉花150餘戶,總面積1千餘畝,每戶棉花40餘萬千,銷售收入120餘萬元,近年來,在支部村委的大力倡導下,村組幹部黨員代表採取一幫一,幫帶活動,有力的促進了廣大人民群眾發家致富的積極性,促進了外出務工人員自主創業的主動性,現霍池村在外務工人者自主辦企業的人員20餘人。磨油加工遍布五省十市,務工人員佔全村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年創經濟效益100餘萬元,有了有力的經濟支柱,促使廣大人民群眾自發籌建公益事業的積極性,自05年以來我村共集資30餘萬元,修建水泥瀝青路4.5公里,村莊整治路面2.5公里,有力解決了廣大群眾行路難的問題,深受群眾歡迎。
為了響應市政府發展楊樹經濟的號召,自04年以來,我村共發展楊樹經濟600餘畝,其中生態林380餘畝,通道林200餘畝,圍村林100餘為,既改變了廣大群眾的生活環境,又增加了經濟收入。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近年來在村支兩委的高度重視下,本著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緊不能緊教育的原則,為了提高適齡兒童的入學率,改變辦學條件,在村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拿出準備建村部的資金建教學樓26間,又通過努力爭取危改款10萬元,建辦公樓10間。在此基本上,村民又籌款6萬餘元建學樓大門,硬化校內路面,讓廣大師生有一個比較舒適的工作和學習環境。
火星村位於穰東鎮西3.5公里處,全村所轄火星廟、下翟庄、石寨三個自然村,九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380戶,總人口1550人,全村土地總面積2950畝,耕地面積2510畝,全村村幹部5人,組幹部8人,全村黨員28人,火星村地理位置優越,一條筆直的村道橫貫三個自然村,新開工的Y001線公路在我村境內北邊橫穿而過,南邊有焦枝鐵路在我村境內橫穿而過,村內水泥硬化道路2200米,村部隊設在村中心,9間村部樓房,村小學於村部相連,有32間高標準教學大樓,村部、校院佔地12畝,村裡全部實行電網改造,村裡有機井50眼,全村耕地全部是水澆池,三天能澆灌一遍,確保旱能澆,澇能排,確保農業連年豐收,村內有置坑塘9個佔地60畝。我村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個火星廟每年春節熱鬧非凡,三里五村的村民集結在這裡狂廟會,敲鑼打鼓、舞子漢船、元霄節,放燃煙花炮竹,引人們觀賞,年年請大戲演三天,活躍著農村民間文化娛樂。
幾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努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運用科學發展觀,帶領全村村民發家致富,積極發展優勢農戶、經濟能人、種地能手,現年全村有大型機機,旋耕機、聯合收割機、挖掘機4台,農用運輸車4台,鑽井機2台,年創經濟效益16萬畝,養殖專業戶2家,養雞鴨5000餘只,生豬存欄200餘頭,牛羊也有,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有4個承包大戶種楊樹經濟林180畝,農業收入年年豐收,現在年人均收入達3800元。
侯庄村位於穰東鎮4公里處,全村所轄董庄、侯庄、石寨三個自然村,五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235戶,總人口935人,全村土總面積2150畝,耕地面積1780畝,全村幹部5個,組幹部5個,全村黨員26人。
侯庄村地理位置優越,新開工的Y001線公路在我村東邊橫穿而過,焦枝鐵路在在我村境內穿過,村口砂石路面暢通,村部設在村中心,設置齊全,全村實行電網改造,村裡有機井30眼,全村耕地部部是水澆地,三天能澆灌一遍,澇能排,確保農業連年豐收,村內有坑塘5個,佔地50畝。
幾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努力實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運用科學發展觀,帶領全村村民發家致富,積極發展優勢農戶,經濟能力,種植、養殖能手,現在全村應有大型機械4台,如:旋耕機、聯合收割機、挖掘機等,農用運輸車2台,鑽井機1台,年創經濟效益10多萬畝,養殖專業戶2家,養雞500餘只,生豬存欄200餘頭,牛羊都有。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有4個承包土地大戶,共種楊樹100畝,農業收入年年豐收,現在年人均收入達3500多元。
葛營村位於穰東鎮南部4公里處,轄6個自然村,24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7070畝,人口5287人,黨員人數55人,是穰東鎮的第一人口大村。
村支“兩委”高度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堅持“順勢”、“借勢”和“造勢”相結合,積極引導黨員幹部群眾用新方法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難題,凡是重大事項,都嚴格按照“4+2”工作法的程序進行,調動起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幾年來,村支兩委引導群眾群眾自願出資投工,積極採取向上爭取一點,外出人員捐贈一點,黨員幹部募捐一點,群眾自籌一點的辦法籌集資金,三年多來,全村硬化水泥路面10多公里,各自然村達到了“村村通”,09年又在葛營村西南片修建了“一橫三縱”的通戶路,極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為了美化環境,整修栽植樹木5300棵,安裝路燈50盞,整治坑塘3個面積20畝,特別是按照“五個中心”的要求,建設佔地20畝村級規範化組織陣地,並且合理配置了文化廣場、廉政文化茶館、小遊園等設施,受到了全村群眾的好評。
抓住有利時機,大力發展楊樹經濟,種植速生楊800多畝;並按照市委政府“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要求,發展煙葉面積1000多畝,形成我村的特色產業。另外,我村還種植小麥、棉花、玉米、花生、芝麻等農作物。
高孫村位於穰東鎮西南10公里,趙夏路南側,轄7個自然村,高孫營、張樓、王天成、劉庄、沙竹王、胡將庄、共和庄、十四個村民小組、人口2495個土地4221畝,村幹部5名,組幹部14人,黨員30人,村民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農作物種植以小麥、玉米、棉花、紅薯為主,農業經濟收入除種植業外,以外出務工、農產品收購、銷售為主要來源,私營企業有沙灰磚廠一座,小型加工一個,資金投入50萬元,學校一座,校舍教學樓上下26間,供學校教師9名、學生310人,另有魚苗廠一個,油坊一個,電帶據一個,其它泥工建築隊2個。
鄧州市穰東鎮房庄村位於穰東鎮西北邊陲,北面分別與鎮平縣郭庄鄉林樓村、張林鄉大余營村接壤,東面、南面、西面分別與八里村、白龍村、孫營村毗鄰,所轄曾家、房庄兩個自然村,共10個小組,總人口1700人,耕地面積3068畝。全村黨員40多人,村小一所,佔地10畝,教學樓一座,校舍30餘間,衛生所一個。
穰淅公路穿村而過。通住村內水泥路一條30多米,沙石路兩條1000多米,農網改造完成,輸電線路完好,全村主要種植糧食作物,小麥、玉米;經濟作物,棉花、油菜、辣椒等。全村有養雞場2個,養豬大戶10餘家,農閑搞建築,青年村民外出務工較多,村民經濟比較寬裕,住宅堅固有餘,初步走上步康。
董周村位於穰東鎮南部6公里處,轄2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4628畝,人口3125人,黨員49名。
近幾年來,我村重視村基礎教育設施建設,按照鎮黨委政府號召,修建了佔地2畝的組織陣地,對村學校進修繕,改善了我村黨生的教育現狀。為了方便群眾出行,村支“兩委”運用“4+2”工作法,引導群眾自願籌資修建硬化道路4千米,極大改善了基礎設施落後的局面。
現有灰沙磚廠一座,養豬廠3個,雞廠1個,帶動村民發展養殖業,增加群眾收入,在種植業上,利用有利地理條件,主要種植煙葉,棉花、小麥、玉米、芝麻等農作物。
鄧州市穰東鎮草庄村距穰東鎮1公里,1個自然村為一個行政村,全村418戶,1642人,九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2123畝,屬鎮區規劃區。
據史料記載草庄村始於明未清初,該村以穆、李、劉靳四性為主,基本穆姓人口佔全村人口百分之八十左右,解決后陸續住進陳、王、甄、黃、四姓,全村居住面積約150畝左右,發風淳樸,和諧共處。
草庄村在解決初期曾劃為草庄鄉管轄,鄭庄、雙廟、明寨、大、小時庄,桐北庄六個大自然村,一九五三年撤鄉並隊后和明寨、大、小時庄、桐北庄為一個大隊,名為草庄大隊,一九六一年與明寨等自然村分開,一年自然村為一個大隊,一九八0年以後改為草庄村,五十多年來,歷時六位黨支部書記,為草庄村繁榮昌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更加加還了草庄村的快速發展,全體村民的黨惠民政策指引下,走科技致富,勞動致富的道路,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為的村民脫貧致富,百分之分十左右的村民在穰東鎮或本宅基地蓋起了樓房,大部分村民以外出打工、建築、服裝加工、裝卸為主要經濟來源,從而加快了本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本村現有投資一百多萬元的水泥製品廠二個,木業加工廠一個,生豬養殖場一個,在村民家中自辦養豬場一個,奶牛養殖場二個,全村種植專業戶29戶。
草庄村地理優勢,緊靠207國道,從穰東住村內延伸二條水泥路,南邊團結路,北邊新華路,村內水泥路東西直通穰東鎮至明寨村南北直達葛營村交通方便,環境優美,2002年在團結路北邊距207國道300米處新建草庄村小學教學樓一幢,佔地4669平方米,學校教師12名,一至六年級六個班學生260名,學校教學質量優異,為本村和周邊孩子提借了一個優越的學習環境。
草庄村黨支部,村委會皆全體村民歡迎社會各界有識之士來本村投資建廠,將以優惠的價格熱情的服務為你提供全方位的幫助。同時全村剩餘勞動比較多,人力資源充足來此辦廠效益一定可觀。
白龍村現有耕地3450畝,農業人口1897人,在外經商及務工人員達650人,非農業我自龍村在外工作近百人,近年我村又把外務工精英引回創業企業兩家,一個年產百萬塊磚的水小組磚廠,利用剩餘勞動30餘個,一個投資百萬元的麵粉加工廠。
穰城大道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以建設中原服裝名城和特色小城市為目標,以三抓為總動力源,以培育經濟能人和企業家等軟性戰略資源為重點,按照產業開發集約化,產業布局一體化,產業發展集群化的要求,實施三個互動(實施工農互動,把服裝產業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實現農業人口向集鎮轉移;實施工商互動,服裝加工和服裝銷售搞好對接,圍繞市場搞加工,打造穰東服裝品牌;實施城建和市場互動,圍繞服裝產業搞好集鎮市場建設,搭建發展平台,促進商貿流通和招商引資),真正使穰東成為鄧州的窗口,市域經濟新的增長點,周邊人流、物流、資金信息的中心,人才興業、創業的基地。
到“十一五”末,服裝商戶達到3600戶,服裝企業達到540家,服裝龍頭企業達到10家,在全省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自主服裝品牌2個。形成全國一級服裝加工、批發基地和獨具特色的產業集群經濟。
一是市場,進一步對服裝市場規範化改造升級,打造中高檔服裝銷售循環區。二是園區,加快園區建設速度,配備標準化廠房,引進企業入駐集中發展。三是人才,落實“三抓”舉措,提高商戶、企業家核心競爭力。四是招商,搶抓沿海服裝企業向中原檔次轉移的戰略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膨脹穰東服裝產業規模。五是扶持,從資金、技術、信息、項目等方面重點扶持,加快服裝產業發展步伐。
張仲景,東漢後期南陽郡涅陽(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人,醫學家,被稱為醫聖。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所以有張長沙之稱。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傷寒雜病論》。
1992年全國100個明星鎮之一;
1995年河南省工業品市場十強鎮之一,河南省綜合改革發展試點鎮,鄉鎮企業中西部合作示範區和雙高農業實驗區;
1997年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發展試點鎮;
1998年中州名鎮;
2000年河南省重點鎮;
2004年全國重點鎮;
2005年南陽市50強鎮,中原“十佳”魅力城鎮,河南省“十一五”期間優先發展的特色小城市;
2006年南陽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鎮,南陽市四星級小城鎮,河南省文明村鎮,河南省產業集群重點鎮和重點工業城鎮;
2007年南陽市五星級小城鎮,中原服裝名城,河南省文明村鎮;
2008年全國文明村鎮,河南省文明村鎮,河南五星級村鎮,河南省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
2009年全國爭創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河南省服裝產業推動大獎、河南省服裝市場最佳創新管理獎、南陽市五星級小城鎮、南陽市“五好”黨委、南陽市信訪工作先進單位。
2010年,河南省生態鄉鎮、南陽市五星級小城鎮、南陽市“五好”黨委、南陽市信訪工作“四五”鄉鎮。
2011年,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河南省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先進集體、河南省文明村鎮、南陽市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搬遷安置工作先進單位、南陽市五星級小城鎮、南陽市新農村建設先進鄉鎮。
2020年4月21日,2020中國特色小城鎮品牌傳播百強榜,排名7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