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作

清河作

《清河作》,作者曹丕,作於公元225年。該詩內容淺顯易讀,反映了戰爭的艱難,流露出徵人何時歸鄉的悠怨。

內容


方舟戲長水,湛澹自浮沉。
弦歌發中流,悲響有餘音。
音聲入君懷,凄愴傷人心。
心傷安所念,但願恩情深。
願為晨風鳥,雙飛翔北林。

註釋


方舟:兩船並在一起。
湛(zhàn)澹(dàn):河水波動的樣子。浮沉:隨波逐流。謂追隨世俗。
弦歌:和著琴弦伴奏索唱的歌。中流:河流中間。
悲響有餘音:歌聲婉轉動人,令人難忘,似乎久久響徹耳際。
凄愴:悲傷。
晨風:鳥名。

白話譯文


兩船並排著在水上飄,水涌船動忽低又忽高。
船上響起陣陣彈唱聲,悲哀的樂聲久久不消。
歌聲傳到了你的身旁,凄惻痛愴叫你把淚掉。
你傷心時竟是在想誰?我很願與你如漆似膠。
希望我們都變晨風鳥,雙飛雙宿在北林樹梢。

作品賞析


方舟戲長水,湛澹自浮沉——兩船相併,在悠長的流水中嬉戲遊樂,隨著水波的蕩漾,船兒時浮時沉。方舟:兩船並在一起。湛澹:蕩漾的樣子。一作“澹澹”。
弦歌發中流,悲響有餘音——弦歌之音在河流中間飄蕩,悲切動人,餘音裊裊。弦歌:和著琴弦伴奏的歌。中流:河流中間。悲響有餘音:一作悲風飄餘音。
音聲入君懷,凄愴傷人心——琴聲歌聲飄入你的懷中,真是凄怨悲愴、令人傷心啊。君:當指女子。凄愴:悲傷。
心傷安所念?但願恩情深——是什麼樣的思念讓你如此地傷心呢?只希望恩愛之情能真摯長久。願:一作顧。
願為晨風鳥,雙飛翔北林——但願化作晨風中的小鳥,雌雄相伴,在北邊的樹林里翱翔。晨風:鳥名,即鴥,形似鷂子,羽毛青黃色。《詩經·秦風·晨風》:“鴥彼晨風,郁彼北林。”
詩寫思婦怨情。前二句觸物傷情,見方舟並進則傷己之孤棲。以傷心人觀之,萬物皆著傷心之色彩,更何況此時哀音入耳呢?三四句即以哀怨的弦歌之聲寫出思婦的悲怨。末四句直抒思婦之情懷。

寫作背景


公元225年冬十月,曹丕備好大量船隻,率十萬大軍,出譙城(今安徽亳州),順渦河進淮河舟行廣陵,停於河中,準備舟出長江。然而,命運跟他開了玩笑。才是十月,卻突然大雪封路,河面冰封。水師凍在河上,無法向江中運動。《三國志》載:“是歲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還。”《資治通鑒》上則更細緻地寫道,三伐東吳未果,曹丕望江興嘆:“老天呀,看來你設個長江就是要分出南北來呀!”光嘆也罷,能全身而退也好,不料東吳卻借魏國水師不能前進而殺過江來,由將軍高壽率500敢死隊偷渡過江,抄小路夜襲魏軍,魏軍一派驚慌,好一陣忙亂。史載曹丕棄舟乘車而退,一直逃到山陽即現在的淮安市地面上才停住腳步,再漸漸聚攏了兵船於淮河,然後乘船而返回。進軍和撤退路上,看到百姓為自己的帝舟和兵船挽纖的辛苦,便有了“清河”詩之一《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作》:“與君結新婚,宿昔當別離。涼風動秋草蟋蟀鳴相隨。冽冽寒蟬吟,蟬吟抱枯枝。枯枝時飛揚,身輕忽遷移。不悲身遷移,但惜歲月馳。歲月無窮極,會合安可知?願為雙黃鵠,比翼戲清池。”由該詩與曹丕的《雜詩》二首、詩《清河作》在《曹丕全集目錄》中緊隨排列於《廣陵於馬上作詩》之後推測,它們均做於本次揚州屯兵前後,,故應當是對淮安境內所見有感而發。當時的淮安境內屬魏國的臨淮郡。《雜詩》二首和《清河作》內容淺顯易讀,與《廣陵於馬上作詩》、《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作》情感上一脈相承,均反映了戰爭的艱難,流露出徵人何時歸鄉的悠怨,也可見這些作品為同一時期作品。另據公元六世紀南朝徐陵所編東周至南朝梁代詩歌集《玉台新詠》註:“魏文帝(曹丕)於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一首又清河作一首。”可見“清河”這兩首詩是一同寫的。

作者簡介


魏高祖·曹丕(187-226)魏朝開國皇帝。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詩人。建安文學代表者之一。是三國時代第一位皇帝,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統治。
漢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於譙。少有逸才,廣泛閱讀古今經傳、諸子百家之書。年僅八歲,即能為文。
建安十六年(211年),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運用各種計謀,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幫助下,在繼承權的爭奪中戰勝了弟弟曹植,被立為王世子
延康元年(220年),魏武帝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繼位為魏王、丞相、冀州牧,他積極調節曹氏與士族之間的矛盾,果斷採納陳群的意見,確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緩和了曹氏與士族的關係,取得了他們的支持,為稱帝奠定基礎。
當年十月,立刻逼迫漢獻帝禪位,登基為大魏皇帝。定國號為大魏,改元黃初,改雒陽為“洛陽”,定都於此。曹丕堅持大權獨攬,設立中書省,其官員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書郎擔任的詔令文書起草之責轉由中書省官員擔任,機要之權漸移於中書省。下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限制了宦官的權力;定令婦人不得預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提倡節儉、薄葬,預作《終制》。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用人權從地方收歸了中央,但也導致魏國的統治實權逐步被士族壟斷
曹丕的一些措施體現了他在政治上的才能,然而在軍事才華上他遠不能和父親曹操相比,率三十萬大軍南下伐吳沒有取得太大的效果,但他的文學有相當高的成就。是中國三國時代第一位傑出的偉大詩人。其《燕歌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詩;他的五言和樂府清綺動人;所著《典論·論文》,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專題論文,所論的“文”是廣義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學作品在內,涉及了文學批評中幾個很重要的問題,雖不免有些粗略,但在文學批評史上起了開風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