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吉利大學二級學院

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是吉林大學的二級學院。

學院始建於1976年,由著名教育家、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王湘浩院士創建。2001年5月,由原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原吉林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原長春科技大學計算機系、原長春郵電學院計算機系合併組成新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據2020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開辦3個本科專業;擁有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個博士點,4個碩士點,現有教職工270餘人,在校學生4746人。

現任院長:魏曉輝,院黨委書記:孟繁二。

歷史沿革


1958年中科院院士王湘浩先生建立了“控制論”研究室;
1960年到1975年先後研製了6台計算機;
1974年完成“ALGOL60編譯系統”;
1976年王湘浩院士創建了計算機科學系;
1977年王湘浩先生在國內率先開拓了“人工智慧”研究方向,完成了“NOVA機多用戶BASIC”分析和TQ-6機“FORTRAN編譯系統”;
1981年首批獲計算機軟體博士學位授予權;
1985年首批建立了計算機軟體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1987年計算機軟體被批准為國家重點學科專業;
1993年建立了國家教委符號計算與知識工程開放實驗室;
1997年被批准建設符號、數值計算與知識工程“九五”211重點學科;
1998年獲計算機應用技術博士學位授予權;
1999年被批准建立了信息產業部計算機通信重點實驗室;
2000年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1年四個計算機系組建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2001年由原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原吉林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原長春科技大學計算機系、原長春郵電學院計算機系合併組成新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2002年被批准建設計算與軟體科學及信息處理“十五”211重點學科;
2002年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學科再次被批准為國家重點學科;
2002年計算機應用技術被批准為吉林省重點學科;
2003年建立了吉林省通信軟體產品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04年被批准建設計算與軟體科學“985”二期科技創新平台。
術研究

辦學條件


學院簡介
吉林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成立於1976年,由著名教育家、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湘浩教授創建。1958年,王湘浩院士以其敏銳的洞察力,率先認識到開拓計算機科學研究的重大意義,毅然從代數方向轉向計算機科學方向,創建了控制論專業,開展了計算機理論研究,做出了國際領先水平的成果,為計算機專業培養了骨幹人才,使吉林大學成為國內最早開展計算機科學研究的單位之一。2001年5月,由原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原吉林工業大學計算機工程與技術系、原長春科技大學計算機系、原長春郵電學院計算機系合併組成新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早在1958年,中科院院士王湘浩先生建立了“控制論”研究室,對計算機系統結構進行了研究。六十年代,在“多值邏輯”和“自動機理論”兩方面取得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1960年到1975年,先後研製了6台計算機。1974年,完成了“ALGOL60編譯系統74”。1977年,王湘浩先生在國內率先開拓了“人工智慧”研究方向,有力推動了國內人工智慧研究。同年完成了“NOVA機多用戶BASIC”分析和TQ-6機“FORTRAN編譯系統”。學院學科門類齊全,具有雄厚的科學研究實力,學術團隊結構合理,有國內一流的先進儀器設備,具有“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和“計算機系統結構”等專業辦學優勢。在計算機科學的前沿研究領域人工智慧、定理機器證明、智能規劃與自動推理、知識工程與Agent系統、軟體工程與軟體自動化、分散式系統、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網路和計算智能等研究方向取得了國內外公認的成果,一直處於國內領先行列。
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信息與安全),物聯網工程三個專業,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和網路與信息安全4個碩士點,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和生物信息學4個博士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學院擁有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國家重點學科、3個吉林省重點學科、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信息產業部重點實驗室、1個吉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吉林省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2個“211”重點學科、1個“985”二期科技創新平台。學院現有18研究室和6個教學實驗室。現有教師199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7人、教授50人、副教授4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9人。學院有雙聘中科院院士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3人、吉林省高級專家2人、吉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6人、吉林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
學院在校本科生1979人,碩士生576人,博士生232人。多年來始終以培養高質量、高層次,適應社會需求的計算機專門人才為宗旨,經過多年的努力,形成了計算機學科和數學學科相融合、與其他相關學科相交叉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鮮明特色,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理論基礎堅實、學風嚴謹、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強的優秀人才。

院系概況

據2020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開辦有3個本科專業;
本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與信息安全、物聯網工程。 
學科建設
據2020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個博士點,4個碩士點。1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吉林省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軟體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軟體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博士點: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軟體工程、生物信息學;
碩士點: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網路與信息安全。
國家重點學科: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吉林省重點學科: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應用技術。 
教學建設
教學資源
據2020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計算機實驗教學、物聯網虛擬模擬2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7個。 
教學成果
據2020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被評選為吉林省品牌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分別於2011年、2017年通過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軟體工程專業於2018年通過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承擔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教育部IBM、微軟精品課2門,2014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2018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

師資隊伍

據2020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現有教職工270餘人,其中教師198名,具有博士學位人數在80%以上,教授52人、副教授76人。教師中有中科院雙聘院士1人,國家級人才3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4人,中科院百人計劃1人,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獎8人,國家教指委委員2人,吉林省教學名師3人,吉林省省管優秀專家1人,吉林省高級專家5人,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8人,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11人,吉林省長白山學者特聘教授3人,吉林省首批學科領軍教授1人,吉林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4人,吉林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等。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20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12個省部級的科研平台,其中包括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中心、2個吉林省重點實驗室、2個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1個吉林省科技創新中心和1個吉林省關鍵支撐技術工程實驗室。“十二五”期間,新增國防科工局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吉林數據與應用中心,吉林省電子商務關鍵支撐技術工程實驗室和吉林省高性能計算工程研究中心(吉林大學)等科研平台;同時建設了吉林大學大數據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和吉林大學智慧海洋研究中心兩個校級的科研平台。 
科研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有:智能信息處理、軟體形式化、軟體工程、資料庫與web智能、資料庫與智能網路、知識工程與知識科學、計算智能、智能工程、計算機圖形學與數字媒體、計算機圖像處理與虛擬現實、智能控制與嵌入式系統、計算機空間信息處理技術、網格計算與網路安全、計算機協同工作技術、移動通信與網路系統、通信軟體與協議工程、生物信息技術、生物信息識別與信息安全技術等。

科研成就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電子部特等獎1項,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三等獎13項,全國商業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長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九五”國家重點攻關計劃重大科技成果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專著情況:發表學術論文900多篇,被SCI收錄130篇,EI收錄212篇,出版專著24部。

學術交流

學院本身具有深厚的學術底蘊和優良的學術傳統。2015年,吉林大學又成立計算機學科發展諮詢委員會,聘請我院傑出校友、美國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李凱教授擔任主任委員,委員由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組成,為學科發展提供諮詢和建議。學院將把握這個機遇,面向未來、立足長遠,進一步加強原創性科學研究,促進學科交叉與協同創新,提升學術團隊的科研與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強國內外合作,促成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育,提高國際化程度和學術影響力。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姓名職務
魏曉輝院長
孟繁二黨委書記
高戰國黨委副書記
白江
李文輝副院長
歐陽繼紅
黃嵐
張達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