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毗

藏族歷史上的一個國家

蘇毗是藏族歷史上一個文明程度較高的國家,在今西藏日喀則地區的南木林縣一帶。《新唐書》說蘇毗是“西羌種”。可知蘇毗原屬羌系民族。法國漢學家伯希和認為,蘇毗是一個藏種的國家,蘇毗系羌系民族的名稱,而“孫波”則是吐蕃的名稱,此論已為學界公認。

背景介紹


蘇毗
蘇毗
蘇毗的原始居地在今西藏日喀則地區的南木林縣一帶。也即襄曲流域。因此藏文史籍又稱襄曲為蘇毗河。蘇毗“在蔥嶺之南”,可知蘇毗原居於青藏高原西部及西北部。之後逐漸東擴,一直抵達拉薩河流域和昌都的西北部一帶,我們課題組在丁青寺背後的山頂上發現許多傳說是古代孫波居住的建築遺跡(見照片)。
隋書》記載,蘇毗“人有萬家”,可見隋朝時期蘇毗已是有戶逾萬的大國,兼之地域廣闊,更是雄長一方。由於蘇毗國內實行女王與小女王的共同執政,逐漸出現了裂痕,矛盾日益激化。
當時,蘇毗女王達甲吾居於輾噶爾舊堡,而小女王墀蚌蘇則居於悉補爾瓦之宇那(今拉薩北)。達甲吾顢頇昏庸,驕縱暴戾,大臣念·幾松上言勸諫,反為達甲吾所逐。念·幾松乃暗中策劃,殺死達甲吾,投奔墀蚌蘇。
墀蚌蘇大喜,重賜念·幾松。念·幾松之妻恣意妄為,殘酷虐待奴戶,激起民怨,而墀蚌蘇亦非明君。在這種條件下,一些大臣暗中聯繫駐紮於秦瓦達孜宮的吐蕃達日年塞贊普,圖謀顛覆。
達日年塞之子南日倫贊繼位后,便與蘇毗眾舊臣起誓結盟,裡應外合,一舉佔據蘇毗王宮,處死了昏庸的女王墀蚌蘇,王子“芒波傑孫波逃遁突厥”。蘇毗歸屬於吐蕃。
據《敦煌古藏文歷史文書》載:南日倫贊時代,吐蕃控制的地域,南到雅隆、達波,東到達布、娘波,西到藏地、朱孤,北到蘇毗。顯然,此時蘇毗本部已歸於吐蕃治下,南日倫贊甚至改之為彭城(今拉薩北)。
不久,南日倫贊死於內部鬥爭,蘇毗與達波、娘波等紛紛叛起,各自獨立。證明蘇毗女王、臣民並不甘心受吐蕃的統治。
公元七世紀南日倫贊之子松贊干布時,又重新征服蘇毗、達波諸部,正式統一了青藏高原地區。此時,吐蕃的疆域,已由初期的以雅隆悉布野部為中心的“三茹”,擴大為“五茹”,增加的“五茹”之一就是“孫波茹”,表明蘇毗再次為吐蕃所征服。蘇毗被征服后,大部分被藏化,而吐蕃也把蘇毗視為本民族的內部成員。蘇毗有功的奴隸主,如巴、農、蔡邦等君臣也成為了吐蕃上層新貴族,整個蘇毗連同羊同、黨項、吐谷渾一起稱作內四族。敦煌藏文文書將吐蕃與蘇毗連名,簡稱“蕃孫”,說明吐蕃興起后再次征服蘇毗,並將之納入了藏族。
蘇毗與吐蕃合一后,蘇毗軍隊成為吐蕃武力擴張的得力工具,在河隴、西域一帶屢次征戰。蘇毗也成為吐蕃的後方大基地,即所謂“吐蕃舉國強援,軍糧馬匹,半出其中”。
蘇毗為吐蕃征服后,仍保有相當的勢力。《新唐書·蘇毗傳》記載:蘇毗在吐蕃諸部中“最大”,其範圍,東與多彌(即難磨)為鄰,西接鶻葬硤,有人口3萬戶。也有蘇毗人不堪忍受吐蕃奴役之苦,前去“投唐”。唐玄宗天寶(742~756)中,就有蘇毗王沒陵贊率部投奔唐朝之事,結果被吐蕃發現,沒陵贊及其家族共二千餘人被殺;天寶十四年(755年)春,“蘇毗王子悉諾邏去吐蕃來降”,悉諾邏系沒陵贊之子,投唐而事泄,其一千餘部眾被吐蕃所殺,悉諾邏本人則逃至隴右,後來到了唐都長安
唐以後,蘇毗很少見於史載,表明蘇毗逐漸藏化。
蘇毗女國在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經濟政治


蘇毗的經濟,以畜牧業和農業為主,其中狩獵佔有突出的地位,史書所謂“以射獵為業”,男子唯務耕戰狩獵。蘇毗物產豐富,出產氂牛、駿馬、黃金、黃銅、硃砂、麝香、鹽等。手工業及商業貿易在蘇毗也十分興盛。史書記載蘇毗“恆將鹽向天竺興販,其利數倍”。蘇毗的石,與當時天竺、波斯高昌等地的絲路貿易有關,而女王喜愛的紋錦則來自中原。
蘇毗與中原、天竺等地的商貿頻繁,與蘇毗的對外聯繫密不可分。早在隋文帝開皇六年(586),蘇毗已遣使朝貢,與中原發生了聯繫,其間與雅隆吐蕃有過戰爭后,蘇毗還與天竺、黨項有過數次戰爭。
蘇毗的政治也有濃厚的特色。
蘇毗雖然已進入了奴隸制初期,但卻保存了大量的母系氏族的殘餘,或者說蘇毗以女權為核心立國,是一個母權國家。
《隋書·西域傳》之“女國”條記載,“其國代以女為王,王姓蘇毗,字末羯”,“復有小女王,共知國政”。女王每五天聽朝政一次,小女王則協助管理。王位由女王終身把持,女王死後,國中則厚斂金錢,求死者族中賢女二人,一人為女王,一人為小女王,共主國政。若女王死,則由小女王繼任。
“女王之夫,號曰金聚,不知政事”。金聚,據外國學者托瑪斯的研究,意為“家人”,男子無權處理政事,只能“以征代為名”,即從事戰爭或耕田,這就是金聚的含義。
蘇毗的風俗,富有女國特色。史稱“其俗貴婦人,輕丈夫,而性不妒忌”。表明女國重發輕男。女國又有鳥卜之俗:在人祭儀式后,“入山祝之,有一鳥如雌雄,來集掌上,破其腹而祝之,有粟則年豐,沙石則有災,謂之鳥卜”。女國崇拜阿修羅神、樹神。阿修羅是天竺神話中的神靈,因常與天神戰鬥,而被視為戰神。喪葬制度方面,蘇毗盛行二次葬,“貴人死,剝取皮,以金屑和骨肉置於瓶內而埋之。經一年,又與其皮納於鐵器埋之”。蘇毗也有赭面之俗,無論男女均以彩色塗面,甚至“一日之中,或數度改之”。

歷史意義


蘇毗的文化,已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在建築、醫學等領域取得輝煌成就,而後人從吐蕃文化中也可以看到蘇毗文化的痕迹。至於今天的青海互助哈拉直溝鄉有“蘇毗村”,貴德縣東與黃南尖扎縣交界有“蘇毗峽”、“蘇毗人”,則是蘇毗文化不甘完全為歷史堙沒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