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鵬晏

丹鵬晏

丹鵬晏,乳名根柱,回族,先世河北大名人,后遷居河南懷慶。開封辛亥革命十一烈士之一。

人物履歷


 開封辛亥革命十一烈士之一的丹鵬晏烈士,乳名根柱,回族,先世河北大名人,后遷居河南懷慶。清光緒年間,其祖父鳳林隨三兄鳳山到朱仙鎮經商,即定居開封。父國寶住城內北羊市街中間路東。
烈士未成年,其父即去世,遺下二子二女,烈士年最幼。長兄乳名文生,因家中生活貧困,母李氏在住家大門邊之臨街房內,開一小茶館(現開封市樹脂廠幼兒園),勉強維持母子五人生活。
清朝末年,政治腐敗,官吏顢頇,土豪惡棍橫行鄉里,魚肉人民。丹家小茶館也成為他們勒索的對象,一些土豪惡棍在這裡喝過茶后,不付茶資,習以為常;有時若稍一忤他們之意,還要尋釁鬧事,藉機訛詐錢財,弄得小茶館幾乎無法營業。烈士自幼即飽嘗受人欺凌之苦,因而從小在思想上就充滿了對那些魔怪們的仇恨。
到丹家小茶館內來喝茶的,每天有各種各樣的人,其中有個會說評書的,常在喝茶的間歇時刻,向人說些綠林英雄行俠仗義,除暴安良的事迹。烈士聽后,未免受其影響,心中也想效法那些江湖豪傑,抑強扶弱,為民除害。這時開封東大寺內,有一教武術的拳師名叫李占發,是山東武林高手黃丙新的弟子,在武術界頗有名氣。烈士慕名,便與同院居住的陳義修,到東大寺內拜李為師,習武學藝。據陳義修以後向人說,烈士跟李師習練武功,他的腕力練得為一般人不及。
烈士幼時家貧,無錢念書,後來年歲漸長,深感目不識丁之苦,但又求學無門,心常悵恨。后聽說距他家不遠處,有個艾姓老師,在那裡設館教學,便欣然去艾老師處請教。艾老師見他語言謙虛,態度誠懇,也樂意對他幫助。經過一個階段的努力,烈士跟艾老師不僅學識了不少字,而且也長了很多見識。
其時有個叫於化龍(后在開封火藥局爆炸案件中被捕犧牲)的人,是民間秘密反清組織仁義會的首領,常在丹家小茶館內喝茶,他見烈士為人老實,談起話來經常流露對清朝不滿的意識,於是就悄悄發展他為仁義會員。此後,烈士就以做小生意作掩護,到朱仙鎮一帶活動,藉機暗暗發展一些回、漢族青年參加仁義會,烈士即充任區分部首領。
公元一九一O年(清宣統二年),烈士經人介紹,到開封理事廳街西頭路南,滄浪池澡塘內(現順河區工商行政管理局)當堂倌(即服務員),這時清廷已腐敗到“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的地步了。清朝官府恐懼人民串通起來進行起義,下令,凡是人群集會場所,都要貼上“免談國事”的告誡條子。滄浪池塘內,自然也不例外的貼有這樣字句的條子。烈士看到后,心中暗暗高興,他知道,清朝的國事已糟到不敢讓人談論的地步了。從此更是加緊進行反清活動。
同盟會河南分部負責人之一的王庚先,來開封后,經常到滄浪池澡塘內洗澡,不久就與烈士結識,二人談話甚為投契,烈士遂率仁義會區分部全體人員參加了王庚先的秘密組織,接著又結識了同盟會河南革命軍總司令張鍾端烈士。加入同盟會後,烈士奮鬥目標更加明確,把推翻清廷,建立共和,視為己任,從此整日廢寢忘餐,奔走革命。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辛亥八月十九日)武昌起義取得成功,消息傳到開封,群情振奮,革命黨人於是公推張鍾端為河南省義軍總司令,經過一番緊密策劃,十二月二十日(辛亥十一月初一日),起義軍總部委烈士為敢死隊長,並令他在十一月初三夜十二點,到西南城坡新法校內率眾集合,等看到火光時,攻打巡府衙門。不料事機不密,這次起義計劃,被混入內部的姦細告發,初三前半夜,烈士在滄浪池澡塘內正等待行動,清軍突然把滄浪池澡塘團團包圍,烈士獄猝不及防,遂被捕去。
河南巡撫齊耀琳,為了鎮壓河南人民的革命運動,在捕得黨人不久,就迫不及待地於十一月初五日致電北京內閣請代奏,按陣前辦法,分兩地立即處死被他們捕獲的十一位革命志士。
烈士在就義前,從容對人說:“本想推翻清廷,建立革新大業,不料未能成功。死是我盡到了應盡的責任,對此毫無悔恨;我是回教人,請轉告我母親,仍按教禮葬我”。烈士與其他六位志士,同時就義於開封西關外刑場,時年二十三歲。(其他四位志士,就義於開封南關)。
烈士就義后,其母根據其遺願,差人於深夜摸黑踏雪到刑場,悄悄將其遺體抬到開封西郊回回寨清真寺內,天明視遺體血肉模糊,慘不忍睹,其家人熟審烈士右手大拇指甲蓋有黑色這一特點,辨認無誤,遂請清真寺阿訇按教俗舉行教禮后,將烈士遺體埋在其外祖父李家墳地內。葬后,墳前沒有立碑或樹其它標誌,故此事一向少為人知。
現在開封禹王台公園十一烈士墓的碑文上,將烈士的名字錯寫作單鵬彥,原因據說是:當初寫這個名字的人,從百家姓內查不到丹姓,就以它的諧音傳單的單來代替了,所以以後就以訛傳訛到處都寫作單鵬彥,烈士的真姓名,反倒隱沒無聞了。又據曹丹氏說,她二叔死時,她祖母年約六十四、五歲,烈士陵園碑文上說是七十二歲,也是與實際不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