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5條詞條名為吳波的結果 展開

吳波

懷化學院黨委副書記

吳波,漢族,1965年12月生,湖南瀏陽人,中共黨員。文學博士(后),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懷化學院黨委副書記。

人物簡介


吳波教授
吳波教授
吳波,漢族,1965年12月生,湖南瀏陽人,
現分管組織、宣傳統戰、保衛、關工委等工作,聯繫系部:中國語言文學系。吳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文化及民族學教學與研究,為“湖南省首屆青年哲學社會科學百人工程學者”及“湖南省新世紀121工程”入選專家,“湖南省民間非物質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湖南省省級學科帶頭人,中國儒林外史學會副會長。先後主持國家及省級以上科研項目6項,已獨著(合著)《明清小說創作研究》、《新編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小說、戲曲藝術心理研究》、《“儒林”探微》、《儒林外史研究史》、《明清小說創作研究》、《明清小說創作與接受研究》、《歷史上的紀曉嵐》、《滿朝薦遺稿箋注》、《滿朝薦評傳》、《閱微草堂筆記評註》、《閱微草堂筆記“三會本”》等12部專著,發表專業研究論文50餘篇,其中多篇為國內文摘報刊全文轉載或摘評,在學術界有一定的影響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4年7月大專畢業於懷化師專中文系
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在天津師範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在南京師大攻讀博士學位
2002年7月至2004年7月在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作博士后研究
1984年7月大學畢業後到湖南芷江師範任教
1990年7月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分配至懷化師專任教
1995年8月至2002年11月先後任懷化師專中文系副主任、主任、懷化師專副校長
2002年11月至2003年5月任懷化學院院長助理
2003年5月至2005年7月任懷化學院黨委委員、院長助理
2005年7月 起任懷化學院黨委副書記。

科研課題


1.侗族民間節會知識產權的保護與對策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2010年)
2.侗族民間節會知識產權的保護與對策研究(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課題(2009年)
3.閱微草堂筆記研究(主持),湖南省教育廳研究重點課題(2008年)
4.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的研究式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主持),湖南省教改重點課題(2008年)
5.“儒林外史研究史”,江蘇省九·五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1998),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2002)
6.明末清初遺民心態與文學研究(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百人工程”項目(1998年)
7.“明清小說與江蘇”(參與)江蘇省九·五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1998年)
8.“中國古代小說、戲曲藝術心理研究”,天津市七·五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課題(1987年)。

主要著作


1.《閱微草堂筆記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2.《明清小說創作與接受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3.《儒林外史研究史》 江蘇省九·五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海峽文藝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二作者)
4.《明清小說創作研究》 延邊大學出版社,2001.9
5. 《滿朝薦評傳》,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6. 《閱微草堂筆記評註》,鳳凰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
7.《滿朝薦遺稿箋注》,嶽麓書社,2009年12月出版
8.《歷史上的紀曉嵐》,江蘇文藝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9.《“儒林”探微》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9(第一作者)
10.《新編中國古代文學史》,天津教育出版社,1995.6(副主編)
11.《中國古代小說戲曲藝術心理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6,(合著主筆)
12.《歷代詩詞曲千首精譯》,湖南人出版社(副主編)

主要論文


1.《論明清小說作家創作的矛盾二重性》,《松遼學刊》1993年第1期
2.《論明清小說作家創作的矛盾二重性》,中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專題1993年第6期
3.《論因果觀念與明清小說的創作》,《松遼學刊》1995年第3期
4.《明清小說續書創作論》,《松遼學刊》1996年第2期
5.《論明清小說作家對理想人格的探索》,《中國文學研究》1997年增刊,
6.《論〈今古奇觀序〉對中國古代小說理論發展的貢獻》,《懷化師專學報》1998年第4期
7.《論〈儒林外史〉“卧評”的寫實主義小說理論》,《松遼學刊》1999年第3期
8.《從張竹坡評點〈金瓶梅〉看讀者的主體作用》,《鐵道師院學報》1999年第6期
9.《〈儒林外史〉的創作動機及創作主旨》,《明清小說研究》2000年第1期
10.《“郭孝子尋親”本事考》,《古典文學知識》2000年第4期
11.《〈西遊記〉與江蘇》(系江蘇省九·五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明清小說與江蘇”中的一節),《明清小說研究》(2000年課題專刊)
12.《清人對〈儒林外史〉人物原型及情節本事的考據》,《蘇州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第二作者)
13.《論晚清學人對〈儒林外史〉的評論》,《東南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第二作者)
14.《紀昀的家世及其對〈閱微草堂筆記〉創作的影響》,《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專題2002年第3期
15.《紀昀的西域謫貶生涯及〈閱微草堂筆記〉反映西城風情的特點》,《廣西師院學報》2002年第2期
16.《世昀的晚年心態與〈閱微草堂筆記〉的創作》,《明清小說研究》2003年第1期
17.《〈花王閣剩稿〉對研究紀昀及〈閱微草堂筆記〉的文獻價值》,《中國文學研究》2003年第2期
18.《踵事增華 追蹤晉宋:〈閱微草堂筆記〉對魏晉志怪小說的繼承與發展》,《蒲松齡研究》2005年第2期
19.《〈閱微草堂筆記〉“狐”形象的文化意縸蘊與審美特徵》,《明清小說研究》2005年第2期
20.《古大夫“觀懲遣懷”之作與落魄書生的“孤憤”之書:〈閱微草堂筆記〉與〈聊齋志異〉比較》,《中國文學研究》2005年第1期
21.《彰顯聖人“神道設教”的創作動作與矛盾的鬼神論天命觀》,《船山學刊》,2005年第4期
22.《論楊慎小說及文言小說創作》,《明清小說研究》2006年第2期
23.《〈廿一史彈詞〉與楊慎人生價值體系的自我調整》 ,《中國文學研究》2006年第4期
24.《莫道弦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古典文學知識》2007年第1期
25.《蒲松齡晚年家居清漕弊事考》,《中國文學研究》2007年第1期
26.《攻訐道學與對程朱理學的修正——《閱微草堂筆記》思想文化意蘊研究之二》,《蒲松齡研究》2008年第1期
27.《關於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研究式教學模式的思考》,《當代教育論壇》2009年第11期
28.《紀曉嵐詩歌理論芻議》,《船山學刊》2010年第3期。

主要研究與榮譽


中國古代文學、民族文化的教學與研究,為“湖南省首屆青年哲學社會科學百人工程學者”及“湖南省新世紀121工程”第三層次入選專家,湖南省省級學科帶頭人,“湖南省民間非物質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武陵山片區民間文化傳承與發展協同創新研究中心”負責人,中國儒林外史學會副會長。獲得市級科研成果一等獎1次,被評為懷化市首屆優秀社科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