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理查德·泰勒的結果 展開

理查德·泰勒

美國經濟學家

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美國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北京時間2017年10月9日,理查德·泰勒獲2017年諾貝獎經濟學獎。

人物介紹


出演電影《大空頭》
出演電影《大空頭》
理查德·塞勒1945年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曾先後在羅徹斯特取得文學碩士(1970)和哲學博士(1974)學位。先後執教於羅徹斯特大學(1971-1978)和康奈爾大學(1978-1995),1995年起任芝加哥大學商業研究生院行為科學與經濟學教授、決策研究中心主任至今。現為美國經濟學會會員、美國藝術與科學研究院院士。系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領域的重要代表人物,因行為經濟學方面的貢獻獲得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曾客串出演2016年奧斯卡獎得主《大空頭》,在電影中他解釋了什麼是“擔保債務憑證”。泰勒稱這部電影對他有很大幫助。

理論建樹


理查德·泰勒針對經濟學現有理論體系中的某些缺陷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貢獻了諸多理論研究成果。

稟賦效應

稟賦效應概念由理查德·泰勒首先提出,但其理論基礎源於特沃斯基和內曼的前景理論。泰勒認為人們在決策過程中對利害的權衡是不均衡的,對“避害”的考慮遠大於對“趨利”的考慮,這充分體現了行為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跨期選擇

理查德·泰勒及其合作者(Loewen stein & Thaler,1989)指出跨期選擇是對成本與收益分散在各個期間進行決策。當一個人面對自己的衝動性時,一般的解決方法就是試圖控制自己未來的行為,但在很多涉及跨期選擇的情形下,學界對個體做出長期理性選擇的能力存在質疑。例如,當消費者面臨選擇一台比同型號少花60元卻每年多花60元電費的空調時,如何選擇才更理性;10年後拯救10條性命和今年拯救10條性命是否無差異;這些問題均沒有固定的答案,均會因人而異。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人的心理對於決策制定而言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而泰勒在學術研究時經常提供一些個人違反理性選擇假說的證據,但是又提不出一套能很容易地和經濟學模型相結合的替代性假說。泰勒認為心理學對決策制定作用既有破壞性又有建設性,而他所堅持的研究方法就是強調理論和經驗性研究的緊密結合。

心理賬戶和儲蓄理論

理查德·泰勒對心理賬戶和儲蓄理論的研究有突出的貢獻。人們如何評價不同經濟交易下的公平?人們何時會把兩件事情的效用合併起來看?什麼時候又會把兩件事情分開來計算?在公平問題上,泰勒(R.Thaler,1990a)給出的答案是消費者經常會從價格比較中提取積極的或者消極的交易效用,並與自己的消費偏好相結合從而得到相應的公平標準。事實上,相對於吃虧本身來說,消費者更在意的是這種“傷害”是否會加強另一方的有利地位。在合併或分解兩個事件效用方面,人們更傾向於把小的損失和大的收穫合併起來對待。心理賬戶概念最重要的是自我控制,它假定人們為了實現一定的目標也會在心裡記賬。消費者在不同來源收入下的儲蓄傾向和消費傾向不同,即一個擁有20萬元股票投資組合的人不太可能會因為這個投資組合增值2萬元而改變自己的消費習慣,但如果這兩萬元收入來自於賭博、獎金或者稅收折扣,那他很可能在短期內增加自己的消費。

行為金融理論

理查德·泰勒在行為金融研究學的研究方面貢獻頗豐。在股票溢價之謎這個問題上,泰勒等(Shlomo & Thaler,1995)給出解釋,當投資者經常性地評價他們的投資組合時,短視的厭惡損失就會令很大一部分投資者放棄股票投資的長期高回報率,而投資於具有穩定回報率的債券,因為股票收益在短期內具有很大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根據弱勢有效市場假說,一個投資者無法利用過去的價格信息來獲得超額收益,也就是說股票價格純粹服從隨機遊走,但泰勒等(De Bondt & Thaler,1985)曾發現了“輸者贏者效應”,即投資者對過去輸者組合過分悲觀,對過去的贏者組合過分樂觀,導致股價偏離其基本價值,待一段時間之後市場自動修正,前期的輸者將贏得正的超額收益,前期贏者的超額收益則為負。
據此,他們提出了預測股票收益的新方法:採用反轉策略(contrarian strategy),買進過去3至5年內輸者組合,賣出贏者組合,這一策略可以使投資者在未來3至5年內獲得超額收益。泰勒等(De Bondt & Thaler,1985)認為過度反應產生於投資者並沒有使用貝葉斯法則(Bayes theorem)對客觀信念和行為進行調整,而是在忽視歷史概率的情況下高估新信息的重要性,導致市場價格與基本價值產生過高或過低的偏離,這個結論也激勵了更多的學者來研究和解釋均值回歸現象。泰勒(R.Thaler,1987a,1987b)對股票市場中的日曆效應(calendar effect)也進行了研究。日曆效應是指金融市場與日期相聯繫的非正常收益、非正常波動及其他非正常高階矩,主要包括季節效應(seasonal effect)、月份效應(mon th of the year effect)、星期效應(week effect)和假日效應(holiday effect)。
理查德·泰勒在股市和股票研究方面取得了三項主要成果
(1)價格變動可能與影響資金進出市場的習俗有關;
(2)機構投資者對它們的投資組合進行季節性調整的原因是一種被文雅地稱作“裝飾門面”的活動;
(3)對日曆效應另一種不同類型的解釋是,它們與好消息和壞消息發布時間的選擇有關;這三項研究成果均無法與有效市場假說相容,並且這些發現意味著資本資產定價理論亦被推翻。
此外,泰勒等(Lee,Shleifep & Thaler,1990)對封閉式基金(closed end funds)的研究成果豐碩:
(1)新基金上市存在規律性表現;
(2)封閉式基金通常均以相對於其凈資產價值較大的折扣進行交易;
(3)折價(或溢價)的變動範圍很大,因不同時間、不同基金而異;
(4)當封閉式基金通過兼并、變現或者轉變為開放式基金而終止時,價格就與凈資產價值趨於一致。
理查德·泰勒的這四項發現有兩個解釋,一種是建立在基金管理者的錯誤行為之上,另一種建立在凈資產價值的錯誤計算之上,並且泰勒等得到一個本質性啟示,即“證券價格等於其內在價值”的論斷只是一個可檢驗的命題,而不是一個公理。

榮譽記錄


北京時間2017年10月9日17點45分,2017年諾貝獎經濟學獎正式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因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