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結果 展開
- 孟子的散文
- 成語辭彙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成語辭彙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拼音為shēng yú yōu huàn ,sǐ yú ān lè,這個成語出自孟子儒家經典著作《孟子·告子下》中一則短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譯為“處在憂慮禍患中可以使人或國家生存,處在安逸享樂中可以使人或國家消亡”。與“溫水煮青蛙”的原理頗有相似之處。
現在也有人當做憂國憂民的意思,多用於引語。
憂患:憂愁禍患。安樂:安逸享樂。憂愁患難的處境可以使人發奮而得以生存,安逸快樂的生活可以使人懈怠而導致滅亡。指時時警惕,才能杜絕禍患。也指仁人志士為國家、百姓的憂患而奔波勞碌,為國家、百姓的安樂而奉獻生命。
處在憂慮禍患中可以使人或國家生存,處在安逸享樂中可以使人或國家消亡。
《孟子·告子下》:“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多用於引語。
示例
宋·陸九淵《與蘇宰書》:“然君子每因是以自省察,故缺失由是而知,德業由是而進。屯難困頓者,乃所以成君子之美也,故曰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魏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孔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亡,治而不忘亂”
歐陽修:“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李商隱:“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周文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孟子》中說道"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此話的確意味深長。只有心懷一定的危機感和憂慮感才能使我們在當今社會如此激烈的競爭中得以生存,尋求立足之地!憂患可以使擔當大任的人經得住苦難的考驗,可以促進人類社會不斷的向前發展。
但是,在美國阿拉斯加動物園中的鹿苑裡發生了一件值得每個人深思的事…… 狼捕食鹿,人們想讓鹿不被狼捕殺而殺死狼。他們違背了" 優勝劣汰" 的原則。由 此,狼便越來越少,本想鹿應該增多了,但是,事實卻恰恰相反。這是為什麼?是因為,鹿缺少了憂患,只顧自由自在的生活。原來有狼追鹿,鹿就會奔跑,現在,狼沒有了,鹿的體質也必然下降,直至死亡。可見,憂患的作用不僅對人,對社會,對整個自然界 也是有極大好處的。 "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所以 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這也是《孟子》中的一段話。這番話說的是:承擔重任的 人,之所以受盡苦難,是" 天" 授之以重任之前,先要磨練他的意志和身心,藉以提高 他的競爭能力。做一個人,一個發奮圖強,頑強拼搏,意志堅定,勇往直前的人,必須 要用" 憂患" 做為一切成就的先決條件。從古至今,多少英雄豪傑做出的豐功偉績,都 缺不了" 憂患" 意識做為精神支柱,這也體現出憂患的重要。比如愛迪生,為人類做了巨大貢獻,而他小時侯卻家境貧寒,所以,他省吃儉用、積攢零錢、購置儀器、配件,創出一千三百多項發明,才得以人類社會發生了巨變。這 又憑著什麼?還不是憑藉他的智慧與刻苦鑽研精神,而這精神從哪兒來?不屈不撓的精 神就是憂患的結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憂患的思想,只有抱著這樣一種態度,自己 的學業就會有成,自己的事業才會成功!可是,社會上也有一些不良風氣。再如:一個退休老幹部,年輕時飽經風霜,現在 過上好日子后整天只想怎樣養生,如何享受,最終墮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這樣的例子 還有很多,這些人做出這些行為的原因何在?原因在於他心中沒有憂患做支撐,結果就 像那些鹿一樣敗下陣來,最終被社會淘汰。因此,我們要抵制不正之風,發揚優良傳統,弘揚中華美德,使我們的祖國經久不 衰,繁榮富強!若想做到這些,就必須有" 憂患" 精神來做我們的立國之本!勿忘"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
Thrive in calamity and perish in soft living;death comes from ease and pleasure;Life springs from sorrow and calam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