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龐村

偃師市龐村鎮下轄村

西龐村位於偃師市龐村鎮西部,省道顧龍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經濟發達。全村現有17個村民組,5180口人,耕地6500畝。村黨總支建立於2002年8月,轄一個村支部和32個非公有制企業黨支部,共有黨員298名,其中村黨支部有黨員129名。2009年,全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8億元,人均純收入9000元,村綜合經濟實力位居偃師市各行政村之首。

2017年11月,榮獲2017名村影響力排行榜300佳。

歷史沿革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富民政策感召下,西龐村的鋼製傢具產業經過20年的發展歷程,已成為西龐村的支柱和特色產業。全村現有鋼製傢具企業80餘家,全部是非公有制企業,從業人員達1.5萬餘人。產品包括鋼製傢具、圖書設備、金融保險設備、校用設備和防盜門五大類180多個品種,年生產能力達210萬件(套)。2009年西龐村實現生產總值28億元,上繳國家稅金38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000元,綜合實力連續8年居偃師市第一位。西龐村的支柱產業是鋼製傢具,村裡擁有民營企業80餘家,從業人員1.5萬多人,噴塑流水線60多條,數控設備10餘套,1000多個銷售網點遍布全國各大中城市。產品出口俄羅斯、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截至目前,西龐村鋼製傢具產業已經擁有1個“中國名牌產品”(花都保險櫃),3個“河南省名牌產品”(花城資料櫃、先導資料櫃、花都資料櫃),3個“河南省免檢產品”(花都鋼製傢具、星高防盜門、先導鋼製傢具),3個“河南省著名商標”(“花都”、“虎力”、“龍立”),名牌及著名商標數量居全省各行政村首位。
西龐村歷史悠久。村中有一條小巷,名叫“馬衚衕”,小巷兩側居住著眾多姓馬的群眾。我們一提起匾額上的“誥封一品夫人馬母閻老婦人”,幾位老先生思考了一番說:“匾上說的一定與俺們這裡的‘馬大帥’有關,閻老婦人恐怕就是‘馬大帥’的夫人!”
隨後,我們來到路旁一個小攤點前,向看攤兒的老先生繼續打聽,沒想到他哈哈一笑:“你們算是問對家兒了,‘馬大帥’是我祖上先人,比我高五輩。”
老人名叫馬進發,70歲。據其介紹,“馬大帥”是人們對他先祖的尊稱,“馬大帥”的確切名字為馬德順,是清末陝甘總督左宗棠麾下一員名將,官至從一品的提督軍門,在跟隨左宗棠鎮壓陝甘回民起義時戰死沙場。
老人講,先祖馬德順的事情,他知道的很有限,要了解更詳盡、更確切的東西,有一條線索可尋:十幾年前,馬德順的墓誌出土,最後被文物部門徵集。
隨後,記者前往當地有關部門,見到了這方《皇清誥授振威將軍記名提督軍門浙江處金總鎮博奇巴圖魯馬公墓誌銘》。它呈方形,長寬各約80厘米,青石質,由登封縣嵩山積翠峰主宗釋了亮篆蓋,河南府府學增廣生員王修禮書寫,敕授修職郎、時任陳州府沈丘縣教諭、壬子科舉人麻思仁撰文。
根據墓誌記載,馬德順生於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字子輔,號佑庵,世居洛陽東南之西龐村。年幼時,他和村中兒童嬉戲玩耍,喜歡把小夥伴們組織起來,模仿行軍打仗搞隊列訓練,指揮得像模像樣,頗具章法,周邊群眾都深以為奇。10歲的時候,父母送他入學就讀,他很快就懂得了忠孝大義。
馬家世代精武傳家,馬德順再大一點兒后,家人就開始將祖傳功夫傳授給他。他練功非常刻苦,小小年紀便熟練掌握了騎、射、刀、槍等各種武藝。隨後,他遍訪名師,結交各地俊傑,與他們交流切磋,使自身的技藝更上層樓,被人稱為“饒有國士風”。長大后,經過選拔,他順利從軍,一有閑暇就閱覽兵書,廣泛涉獵古今典籍。
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太平天國運動在中國南方風起雲湧,清廷全力鎮壓,其中曾國藩率領的湘軍是一支主力。這一年,受曾國藩的來信調遣,馬德順進入湘軍大營聽用,被委派帶領“順字營”馬隊。在戰鬥中,馬德順指揮有方、異常勇猛,克複太湖城,又率兵在小池驛擊敗前來救援的大股太平軍。隨後,他又被調撥,跟隨左宗棠赴江西援“剿”太平軍,在建德、德興、洛平、景德鎮等地屢建功勛。到這時,清軍收復了衢郡,平定了浙江東部,基本肅清了浙江全部。受到保奏,馬德順被賞藍翎花翎,官職也從從六品的千總一步步遷升為都司、游擊、參將、副將,並被留到浙江補用,加正二品的總兵銜,署理紹興協鎮。
此後,奉清廷命令,馬德順率兵追“剿”流竄的太平軍,又立大功,被任命為處金總鎮,統轄浙江處州(今麗水市)、金華一帶的軍務。很快,他又因為公明幹練、勤奮謹慎,被任命護理浙江提督軍務。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浙江徹底平定后,在處州總兵任上,馬德順奏報清廷,請求回到河南“征剿”捻軍。奏請獲批,他前往左宗棠的軍營候差,當即被委任統帥“順字”兩營兵力,奔赴陝西追“剿”捻軍。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捻軍被清軍殲滅,由於功勞巨大,馬德順受到清廷特別嘉獎,“以提督交軍機處記名簡放”,並賞給“輔勇巴圖魯”名號。提督為清代“提督軍務總兵官”之簡稱,通常是清朝各省綠營兵的最高主官,受總督或巡撫指揮,下設鎮、協、營、訊四級,稱得上封疆大吏,從職能上分,提督又分為陸路提督與水師提督,其官階為從一品,類似於現代的軍團司令、艦隊司令。據有關記載,清朝在全國各地設置12名陸路提督、3名水師提督。而“巴圖魯”為滿語“勇士”、“英雄”的意思,是滿族軍人的最高榮譽稱號,只有戰功卓著的鐵血死士才有資格獲得。在滿清開國之時,也僅有額爾都、多爾袞等12人獲得“巴圖魯”的名號。
這一年,由於陝甘地區發生了回民起義,馬德順又跟隨左宗棠奔赴西北地區進行“征剿”,被委派統領“靖字營”、“奇字營”等軍隊,同時指揮參戰的全部八旗軍騎兵。
馬德順率領千軍萬馬經過連續奮戰,到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二月,在人稱“天下黃土第一原”的董志原(位於現在的甘肅省慶陽市),攻克了回民起義軍的大本營,被清帝賞換“博奇巴圖魯”勇號。
西龐村
西龐村
此年九月,戰鬥延伸到固原(今屬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東西安堡放馬溝一帶。九月十六日中午時分,馬德順率領的大軍將盤踞在這裡的起義軍“征剿”幾盡,但由於“逆首未擒”,他就帶兵深入放馬溝去追,結果遇到埋伏,被潛藏在溝兩旁的起義軍亂箭射死。一代洛陽壯士、湘軍著名騎將,在他47歲的時候,就這樣為清廷血戰捐軀。
墓誌記載,馬德順陣亡后,同治帝特別下旨,命馬德順陣亡地官府和洛陽官府分別在兩地為其建設專祠,國史館立傳,加恩予謚,並按照提督陣亡的先例,從優給以議敘和撫恤。馬德順所娶閻氏,文靜善良,堪稱賢內助,誥封一品夫人。
從上述志文可以看出,“淑德壽征”匾額的主人——“誥封一品夫人馬母閻老婦人”,正是馬德順之妻。在丈夫陣亡19年後的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眾親友為她敬贈這一匾額,慶祝她七十大壽。
河南省偃師市龐村鎮所在地的“龐村”,原名“伊濱庄”。後來為何改成“龐村”了,這得從東漢說起。
那是伊濱庄出了個宰相,名叫龐參,曾任漢陽太守,位列三公,兼理河南道台。他為官清正,廉潔奉公,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所處案卷無不涇清渭濁,很得朝野稱頌。龐參的獨生子叫龐長,依仗他父親官高爵顯,是魚肉鄉里,橫行霸道,整天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尤其嗜好打獵,不斷射傷人畜,鄉鄰是敢怒不敢言。
一次他帶領家丁、弓箭,出了村寨,來到南嶺之上,撤下圍場,幾匹高頭大馬在田園中縱橫馳騁,任意踐踏莊稼,攆的百姓東逃西散。一個老漢正在放馬,馬因受驚而落駒。老漢看母馬與駒子性命難保,怒火中燒,不由責罵了幾句,正好被龐長聽見,就以拳腳相加,將老漢打翻在地,又吩咐隨行的家丁:“給我狠狠的打,叫他知道龐爺的厲害。”本來,老漢已被打得人事不省,家丁們還沒有打兩下,老漢就含冤而死了。村中人等,對於龐長的作威作福,早就恨得咬牙切齒,加上這回又打死人命,更是氣憤填膺,便與苦主的家人,同寫一狀,送到洛陽縣衙。洛陽縣令接到狀子后,大為震驚,知道事關重大。平時對於龐長的所作所為略有所聞,但考慮到其父在朝中官居要職,而且政績顯赫,德威并行,骨肉之情豈不袒護?況且他又年逾半百僅有一子,依靠的是這顆獨苗延續香煙。我若一律處決,道台怪罪下來,我可擔當不起。洛陽縣令萬般無奈,只得將狀子送到河南府,請知府大人審辦。河南知府問過案由始末,就要洛陽縣令將龐長伊律而斷。但他聽說龐長乃當今河南道台龐大人的公子時,就對洛陽縣令訓斥道:“啊!原來你是吧千斤重擔推到了我身上,叫我坐蘿蔔啊!”為了推卸責任,又對河南縣令說:“你我都是朝廷命官,受皇封,食王祿,理應上報君王,下澤黎民,管他什麼道台巡按之子,只要伊律而斷,大唐典律豈容褻瀆。”
洛陽縣令聽后撲通一聲又跪在地下叩頭不止,說:“那就請大人審清問明,卑職我實在無能,願奉還紗帽官衣,讓我回鄉種地吧。”這下真的難為住知府大人了。不接狀子吧,剛才說的義正言辭,從無畏縮;按律而斷吧,又怕得罪上峰,難以下台。思慮了一陣子,吩咐人役將原告傳來,又讓衙役拘捕來龐長等人。擂鼓三通,升堂理案。大堂上,龐長不但對致死人命供認不諱,而且還氣焰囂張地言及他父親龐參,在朝供奉,今又兼理河南道台。很難知府正在為難之時,門上報道:“河南道台龐大人到。”
知府將一干人系暫撤下去,將龐參迎進府中,說道:“卑職正在審理案事,不想大人駕到,有失遠迎,望乞贖罪。”龐參道:“此番巡視,正要稽查要案,河南府可將案卷轉來我看。”
龐參接過案卷從頭到尾看了一遍,不覺冷汗滴滴,五內具焚,痴獃呆地坐在那裡。
知府說:“剛才在詢問中,被告言道他是大人的公子,不知是否屬實?”
一句話問的龐參半天說不出話來,思索了半天,說道:“河南府,你大概是初來乍到,人地兩生。我雖是洛陽人氏,也系龐宗,但祖居不在伊濱庄,被告在矇騙於你,他是冒認官親。”
知府說:“那麼大人仙鄉何處?”
龐參沉思良久,才編造了一個村名,說:“我乃龐村人也。”
知府說:“既然如此,我就按大唐典律秉公而斷,請大人坐堂同審同問如何?”
龐參推脫說:“我一路勞頓,要到官驛休息,一切由河南府定奪。”然後,隨同人役而下。
知府又將原告被告一干人系再次帶上堂來經過詳察細審,人證物證俱在,將龐長定了死刑,而後將宗卷呈於道台批複。
道台接到案卷,如五雷轟頂,魂飛魄散,幾乎暈厥過去。他強打精神。把呈文又從頭到尾一審再審,把龐門後裔掂量幾番,再將大唐典律與民心向背做了權衡,最後,將硃筆一揮,批了一個“斬”字。知府接到批複,點就侍衛、刀斧手、眾人役來到刑場,午時三刻將龐長斬首,回府交令。
當龐參接到知府將龐長斬首的迴文後,一時昏倒過去,知府見狀也嚇暈在道台面前。
等道台蘇醒過來,知府還跪在他的面前說道:“卑職該死!卑職該死!望大人保重。”
道台說:“河南知府,你、你何罪之有?有罪的倒是我這河南道台。你秉公而斷,維護了大唐典律的威嚴,待我回得朝去,奏明聖上,一定嘉獎於你。”
知府說:“龐大人敢於大義滅親,乃古今典範,將千秋傳頌,永垂流芳。”
後來,龐參因年事已高,高老還鄉,與其夫人過著孤凄的生活。他為了消悶解憂,就在伊水邊執竿垂釣。後人就把這裡叫做“龐公釣魚台”,今日猶存。
人們為了紀念龐公的義烈風範,就按照他在河南府臨時編造的村名,將“伊濱庄”改名“龐村”了。

經濟


綜述

該村耕地面積6500畝,黨員129人。
該村以鐵箱業生產為主,產品遠銷沙特,俄羅斯,韓國,日本等。農業主要種植小麥。2006年人均收入達9000元左右。

獲得榮譽


該村獲河南省07、08、0910四屆“五好黨支部”、洛陽市連續5屆“五好黨支部”、“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等稱號。
黨總書記張聚芳,龐村鎮西龐村黨總支書記,河南省第十一屆人大代表,偃師市第十屆、第十一屆人大代表。偃師市市委委員。

政治


村委會

西龐村委會是通過全村有選舉權的村民在選舉大會上選舉產生的,設村委主任1名(陳紅恩),委員3名(朱曾賢、楊松燦、胡書曾、楊群良)。村委會成立以來,盡心工作,為村民的生產生活和村莊發展盡心盡責,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評。定期召開村委會,組織村發代表召開大會,大事小情都靠村委會和村民代表大會定盤定音,得到鎮黨委政府的好評。

政黨組織

西龐村新任黨總支部是於2002年8月通過全體黨員大會選舉產生的,轄一個村支部和32個非公有制企業黨支部,共有黨員298名,其中村黨支部有黨員129名。有黨總支部書記1名(張聚芳),副黨總書記1名(張會群)委員4名(韓二寶、孫玉玲、張豪傑、馬明善)。村黨總支部成立以來,積極工作,每周召開支部會議,組織黨員召開會議,學習上級黨委文件,觀看遠程教育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