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1950年建於北京的研究機構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於1950年,是中國地震局所屬的公益性、科技型研究機構,是國家創新體系中公益性研究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家防震減災工作中科技創新的主體。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地震孕育與發生機制、地震災害預測與工程應用為主要研究領域,開展地球物理學相關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重點加強地震學、地球內部物理學、地磁學、工程地震學四個優勢學科和觀測、實驗兩個基地的建設。
根據2017年4月該所官網顯示,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設有9個研究室、1個防災減災技術工程院、3個科輔部門、8個管理及服務部門;有職工250餘人,其中科研業務人員206人;有在學研究生179名,在站博士后8人。2019年10月26日,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李永華獲得地球物理領域2019年度趙九章科學獎。
1950年1月,中國科學院召開地球物理機構調整座談會。會議決定組建地球物理研究所,並確定了所址、所內機構設置及工作目標。同年4月6日,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
1951年10月,經中國科學院批准,成立地球物理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聯合上海工作站(1953年7月撤銷)。
1953年2月,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趙九章隨中國科學院訪蘇代表團赴蘇聯訪問考察。
1954年12月,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由南京遷到北京,北京工作站同時撤消。
1965年3月,中央專門委員會向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下達建立地震核偵察速報系統的國防任務。地球物理研究所於當年12月24日作了首次速報並取得成功。
1966年2月,中國科學院決定在原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基礎上,分別成立應用地球物理研究所(陝西)、大氣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昆明地球物理分所。同年5月30日,中國科學院召開地球物理局第一次工作會議,決定中國科學院所屬地球物理研究所、昆明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質研究所、工程力學研究所劃歸地球物理局,承擔地震工作。
1970年1月17日至2月9日,第一次全國地震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建議成立國家地震局。四月二十八日,中國科學院決定把直屬的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地球物理研究所、昆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質研究所、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地質研究所、工程力學研究所、中南大地構造研究室等單位的建制和人員劃歸擬議中的國家地震局。7月31日,中國科學院發出《關於組建地震工作隊伍問題的請示報告》,建議成立國家地震局,設在中國科學院。
1971年8月2日,國務院批准成立國家地震局,作為中央地震工作小組的辦事機構,由中國科學院代管。
1984年9月11日,國務院科技領導小組批准了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力學研究所、中國科技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系、北京大學地質系四單位提出的關於建立地震學聯合基金的請示報告;10月17日,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三屆第九次常務理事會在北京舉行,決定學會掛靠單位由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改為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1990年11月6一7日,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於在北京共同召開了慶祝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大會。
1998年,國家地震局更名為中國地震局,改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改為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平台數據資源
根據2017年4月該所官網顯示,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建有國家地磁台網中心、國家地震台網數據備份中心、信息服務網路中心、中國地震台陣技術中心、中國地震台陣數據中心、地震現場流動監測技術中心、國家測震台網儀器質量檢測中心技術系統、大規模并行科學計算平台等基礎技術平台。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另與若干省(自治區、直轄市)地震局合作建設有主動震源探測平台、活斷層探測技術平台,在中國南極長城站建有可開展地震觀測任務的地震台站。
●館藏資源
根據2017年4月該所官網顯示,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擁有中國館藏最豐富、歷史最悠久的地球物理圖書及資料,藏有自1869年以後的地磁、地球物理資料和專業書刊達20餘萬冊。
根據2017年4月該所官網顯示,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有職工250餘人,其中,科研業務人員206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員42人,先後有6人榮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6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有34人分別獲得“傑出青年基金”、“優秀青年基金”、入選人事部“跨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和“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以及中國地震局“跨世紀人才”、“新世紀優秀人才百人計劃”等人才專項。有1人入選科技部國家科技創新計劃“青年領軍人才”人選,1個研究團隊入選國家科技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的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中國科學院院士:胡聿賢、陳顒、陳運泰、曾融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紹燮
國家科技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工程抗震減災設計地震動研究”創新團隊
根據2017年4月該所官網顯示,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建有1個中國地震局重點實驗室,設有9個研究室、1個研究中心、2個研究推進組和1個科技部國家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試點)。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地震局重點實驗室:地震觀測與地球物理成像實驗室
研究室:數字地震學與震源物理研究室、工程地震學與城市減災(地震社會學)研究室、實驗地球物理研究室、實時地震學與地震監測預報技術研究室、地磁學與震磁電關係研究室、地球物理觀測技術研究室、全球地震活動與核查技術研究室、地球內部物理學與深部孕震環境研究室、地震數據分析與地球物理計算技術研究室
研究中心:防震減災技術研究中心
研究推進組:地震預測研究推進組、地震應急技術推進組
科技部國家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試點):北京國家地球觀象台
●承擔項目
根據2017年4月該所官網顯示,近年來,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先後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和重大計劃課題、97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項目、科技部國際合作重大項目、地震行業科研專項重大項目、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建設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以及數十個國家級重點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評價項目。
●成果獲獎
根據2017年4月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官網顯示,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擔的科研項目取得數十項開拓性研究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10餘項,省部級科技獎150多項。
●開創性研究
根據2017年4月該所官網顯示,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作為中國地震局直屬研究機構,開創中國地球物理觀測儀器研製、深部構造研究、宏觀地震學和歷史地震研究、震源物理研究、核爆炸地震監測研究、數字地震學研究、近震源強地面運動地震學研究、火山地震研究、地震社會學研究、礦山地震研究等方面研究工作。
刊物簡介 | 圖片 |
《地震學報》是中國地震學會和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辦的地震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主要刊登地震科學方面具有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術成就,也登載一些與地震有關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質、工程地震等科學領域的學術論文及研究簡報。《地震學報》已列入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地球物理學類核心期刊。 |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國際地震動態》創刊於1971年,由中國地震學會和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聯合主辦。該刊的宗旨是及時報道國內外在地震科研領域的最新成果,反映國內外在地震預報、地震預防、地震應急等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 |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CT理論與應用研究》是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專業性學術刊物,主要刊登CT理論與應用方面的創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國內外CT科技的前沿和進展。期刊是中國少數專門刊登CT理論與應用科技領域研究成果的中英文學術刊物之一,自2004年第1期起被收錄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世界地震譯叢》是中國國內唯一介紹國際地球科學的刊物,設有“綜述”、“論文”、“講座”、“消息”等欄目,主要報道地震、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震工程、工程抗震和地震預報、地震前兆、震源物理、岩石實驗、地震減災、地學觀測及數據處理、地電地磁以及石油物探、礦山與地震和核電站選址與地震等方面的重要論文,多次被確定為地震學與地球物理學領域的核心期刊,並獲得中國地震局優秀期刊獎和北京市優秀期刊獎。 |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根據2017年4月該所官網顯示,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設有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地球物理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土木工程學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地球物理學專業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學生規模
根據2017年4月該所官網顯示,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有在讀研究生共211人,其中博士生118名,碩士生及以同等學力攻讀碩士學位在職研究生共93名。
●導師數量
根據2017年4月該所官網顯示,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有研究生導師57名(包括外單位專家兼職導師),其中博士生導師33人,近80%為中青年導師。
●聯培專項
根據2017年4月該所官網顯示,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與北京大學有“聯合招生培養博士生”項目。每年有3個左右聯培博士生名額。聯培博士生具有雙重學籍;實行雙導師制。聯培學生可與北京大學正式招收的博士生同樣享受北大的教學、圖書資料、信息檢索等資源;畢業時符合北京大學畢業條件及學位授予資格,將獲得北大頒發的博士畢業證和學位證,同時也獲得地球物理所畢業證。
●獎助體系
2015年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
●培養成果
根據2017年4月該所官網顯示,自1978年起,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累計培養畢業了510餘名研究生,畢業生絕大多數就職於中國地震系統各有關單位。
所徽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徽整體呈圓形,中間的環形是英文字母“G”的變形,代表“Geophysics”,表明研究所是以“地球物理”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研究機構。“G”中間的形狀是中國古代著名科學家張衡發明的“地動儀”,中下方的波紋代表地震波,這都說明研究所作為中國地震局直屬研究所的使命和理想信念:研究地球物理,為減輕地震災害服務。標誌的上方是研究所的中文名,下方是中文名對應的英文名。
2016年3月8日,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紫竹院公園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宣教活動。活動以“做好防震減災科普宣教,提升民眾防災減災意識”為主題,由專家志願者向現場的居民和遊客講解地震專業基本知識,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及現場諮詢,併發放了圖書、宣傳冊、光碟等多種科普宣傳資料近500份,參與活動的居民群眾約300多人次。
2015年5月22日,舉行,分田徑和趣味2大類項目,共設置7個大項、38個小項。地球物理研究所在該次運動會上取得總分第二名的成績。
2013年5月12日,在中國第五個“防災減災日”中,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開展系列科普宣傳活動。該次活動由三部分構成,針對不同的對象以科研基礎設施開放、儀器原理展示和地震知識專場科普報告等不同形式開展活動,並開放了研究所本部(北京數字地震台網中心、國家地磁台網中心等)、鷲峰地震台供來訪者參觀。
職務 | 姓名 |
所長、黨委副書記 | 吳忠良 |
黨委書記、副所長 | 喬森 |
副所長 | 高孟、楊建思、寧為民、張東寧 |
紀委書記 | 寧為民 |
參考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