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九獅圖的結果 展開

九獅圖

浙江永康九獅圖

九獅圖是浙江省永康的市傳統舞蹈獅子舞中的一種,它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民間性、地域性等藝術特色,並具有很高的藝術品位與深遠的藝術影響。因此,對九獅圖的傳承與發展,便具有繼承發展傳統的民俗文化的重要戰略意義。

由祭祀胡公發展起來的方岩廟會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俗稱“迎案”或“打羅漢”的廟會,其實是規模宏大的民間體育文藝大會演。

民俗介紹


作為一種傳統民俗文化。每年農曆八月初一到九月重陽節前後,永康及周邊市縣的民眾以村為單位組成“羅漢班”,按排定的日期到方岩表演,高潮時,一天有四五十丈“打羅漢”隊伍上方岩拜胡公,各村各顯絕技,異彩紛呈,蔚為壯觀。有的打拳舞棍,演練十八般武藝;有的吹拉彈唱,載歌載舞。表演項目有十八蝴蝶、九獅圖、十字蓮花、啞胡瘋、三十六計、九串珠、腰鼓等等。這是相沿成習的民俗娛樂健身活動,是農民自己的盛大節日。其中不少優秀傳統節目如十八蝴蝶、九獅圖已走出方岩,走出國門,成為世界級的民間藝術瑰寶。

本體屬性


本體屬性與藝術品位

民族性

獅子在我國人民心目中是力量與意志的象徵,獅子舞在全國各地各民族中流傳已久。而“九獅圖”作為獅子舞中的一種,儘管其藝術個性十分獨特,但就其本體屬性而言,仍具有我國民族舞的共性——民族性;

民間性

據傳,“九獅圖”發祥於永康市唐先鎮石橋頭村,約誕生於清康熙年間,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了。當時,金華府的府太爺聽說永康有個石橋頭村,供奉著石井姑娘的佛像,就帶人到石橋村求雨。村裡的頭人就命村民們準備節目夾道歡迎。村裡有個心靈手巧的篾匠,拿出家裡的一張破方桌,在橫檔中間綁了一根長竹竿,竹竿頂端掛一個綵球。方桌內側用兩根繩子吊起一隻竹獅子,隨著兩根繩子的一拉一松,竹獅子就活動起來。府太爺到來之後,夾道歡迎的村民們都各顯神通,爭相獻藝,但府太爺偏對篾匠的竹獅情有獨鍾。從此,村民們便一起研究加工竹獅,由單獅而至三獅、五獅、七獅,最後發展為九獅,於是“九獅圖”便正式誕生了。以“九”定格與定名,取“長久”與豐足的吉祥之義;

口頭性

“九獅圖”的歷史傳承與發展,是口頭的代代相傳。直到“文革”中期,老一輩舞“九獅圖”的藝人僅剩當時年已60歲的胡新妙一人了,大有失傳的危險。於是石橋頭村村民胡根基就同胡新妙一起,帶領其他一些村民,頂著當時的巨大壓力,重新舞起了“九獅圖”,從而使這一優秀的民族藝術不僅得以傳承下來,而且得以提高發展;

節慶性

“九獅圖”起源於祈求平安吉祥、五穀豐登,所以最早於每年農曆正月十五鬧元宵時,便組織“九獅圖”的演出活動。後來發展為凡有重大節日與吉日慶典等,均有“九獅圖”的演出,故永康民間有民謠曰:“節日到,九獅跳”。如今,在各種節日、慶典儀式、集市開張、聚會聯歡等民俗活動中,“九獅圖”都要大顯神通,大助其興。石橋頭村的農民“九獅圖”演出隊,先後參加了北京國際旅遊文化節、法國“新世紀藝術節”、紐西蘭“中國春節元宵燈會”等重要演出活動,並大受歡迎,好評如潮。
現今的九獅圖是1991年永康市電視台和市文化館組織挖掘創新而形成的。它已經成為一大民族文化的品牌,同陝西安塞的腰鼓、內蒙的安代舞一樣,聞名遐邇。它已經具有很高的藝術品位,堪稱民俗文化的瑰寶和精品藝術,被譽為“東方一絕”。

傳承與發展


傳承與發展的目標定位
一、保持本體屬性。“九獅圖”同所有的民間文化遺產一樣,首先是繼承其本體屬性,絕不可脫離原貌,離開原樣,就談不上傳承。
二、融入時代特性。任何民間藝術都有它內在的發展規律與發展邏輯:在繼承的基礎上,又要與時俱進,不斷發展,不斷創新。近十幾年來“九獅圖”發展創新的藝術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三、強化精品意識。要把“九獅圖”的發展目標定位在精品上,努力達到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別緻,並最終申報“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名錄。

具體措施


“九獅圖”傳承與發展的具體舉措與工作到位 為了更好地傳承與發展“九獅圖”必須採取相應的具體舉措:
一、是在永康市建立藝術檔案館,其中設立專門的“九獅圖”陳列室與展示中心,使“九獅圖”的文字、繪畫、雕塑、照片、錄音錄像、影視、網路等各種藝術資料系列化、完備化、現代化;
二、是加強“九獅圖”表演人才的培養,解決其人才斷檔的嚴重問題,努力加強其文化、藝術、思想、道德修養,條件成熟時,可建立“九獅圖”培訓基地;
三、是加強品牌意識與市場觀念,做好“九獅圖”絕技與保密工作,以確保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領先地位;
四、是政府領導部門要高度重視,重點扶持,重點保護,加大資金投入;
五是開展經常性的“九獅圖”學術研討、經驗交流等活動,以促進其繁榮發展。所有這些舉措,都應逐一落到實處,使“九獅圖”的傳承與發展工作真正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