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項

檢驗科臨檢檢查項目之一

凝血四項屬於檢驗科臨檢檢查項目之一,歸屬於血栓性疾病檢查。

簡介


● 標本類型:血液
● 相關疾病:心肌梗死、心絞痛、腦血管病變、出血性疾病

適合檢查人群


● 出血性疾病的患者。
● 血栓性疾病的患者。

標本採集


● 採集方法:靜脈采血。

檢查前

● 是否空腹:是。
● 檢查前天,白天宜清淡飲食,忌煙酒。晚上10點以後禁食,可適當飲水,次日早晨空腹檢查。

檢查后

● 采血后,需在針孔處進行局部按壓3分鐘直至不出血,注意不要揉,也不要讓針眼沾水。
● 若出現暈針癥狀,如頭暈、眼花、乏力等情況時,應立即平卧,並可飲少量糖水,待癥狀緩解后再進行其他檢測。
● 標本採集后應儘快送檢,不超過2小時。

相關指標


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時間、血漿纖維蛋白原。

臨床意義


凝血酶原時間

● 延長可見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纖維蛋白原(Fg)缺乏(<0.5g/L)、無纖維蛋白原(Fg)血症、阻塞性黃疸、維生素K缺乏、使用抗凝藥物(如口服抗凝劑)等。
● 縮短可見於血液高凝狀態如心肌梗死、腦栓塞、深靜脈血栓(DVT)、先天性凝血因子Ⅴ增多症、血栓性疾病、其他血栓前狀態、妊娠高血壓、口服避孕藥等。
● 監測口服抗凝劑,國人INR以1.8~2.5 為宜,般不超過3.0。
● 延長可見於血友病 A 、 B 及凝血因子Ⅺ、Ⅻ缺乏症、嚴重肝臟疾病、阻塞性黃疸、新生兒出血病、口服抗凝劑以及纖維蛋白原缺乏血症、纖溶活性增強、血液循環中有抗凝物質等。
● 縮短可見於高凝狀態和血栓性疾病,如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高凝血期、心肌梗死、不穩定型心絞痛、腦血管病變、糖尿病伴血管病變、肺栓塞深靜脈血栓形成、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和腎病綜合征等。
● 監測普通肝素治療,要求APTT延長是正常對照值的1.5~2.5倍。
● 延長可見於肝素增多、類肝素抗凝物質存在,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 (FDP)增多、D-D增多以及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症、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症等。
● 縮短可見於血樣本有微小凝塊或鈣離子存在時,以及異常纖維蛋白血症和巨球蛋白血症。

血漿纖維蛋白原

● 升高可見於感染、無菌性炎症、血栓前狀態和血栓性疾病、惡性腫瘤、燒傷、高血壓等。
● 降低可見於DIC晚期、原發性纖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原發性低纖維蛋白原血症。
檢驗結果的臨床意義必須由臨床專業醫師結合病史、癥狀、體征以及其他輔助檢查結果,全面綜合分析判斷。

檢查目的


凝血四項為手術前必查項目、血栓前檢查項目及監控臨床口服抗凝藥物患者。患者住院做手術前,醫生總會要求患者取血做凝血4項檢查,凝血四項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
患者住院做手術前,醫生總會要求患者取血做凝血4項檢查,目的是在術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無缺陷,以事先有所準備,防止術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人體的止血功能十分重要。當人意外受傷流血時,止血功能迅速發揮作用,使血液凝固堵住傷口而止血,避免血液大量丟失。當患者需要手術時,醫師必須事先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如止血功能不健全,患者術中可能會大出血以至發生手術意外甚至死亡。

正常值


凝血因子測定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秒數:25-37,需與正常對照比較超過10s以上異常
2凝血酶原時間(PT):秒數:11-14 ,需與正常對照超過3s以上異常。活動度:80-120% INR:0.8-1.2
3纖維蛋白原(FIB):2-4 g/L
纖維蛋白溶解檢測
4凝血酶時間(TT):秒數:12-16 需與正常對照超過3s以上異常

各項意義


APTT:主要反映內源性凝血系統狀況,常用於監測肝素用量。增高見於血漿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減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見於高凝狀態:如促凝物質進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況;
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統狀況,其中INR常用於監測口服抗凝劑。延長見於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纖維蛋白原缺乏,後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見於維生素K缺乏、嚴重的肝臟疾病、纖溶亢進、DIC、口服抗凝劑等;縮短見於血液高凝狀態和血栓性疾病等;
FIB:主要反映纖維蛋白原的含量。增高見於急性心肌梗死;減低見於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
TT:主要反映纖維蛋白原轉為纖維蛋白的時間。增高見於DIC纖溶亢進期,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症,異常血紅蛋白血症,血中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FDPs)增高;降低無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