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蘆筍的結果 展開

蘆筍

天門冬科天門冬屬植物

蘆筍別名“荻筍”、“南荻筍”,蘆筍禾本科植物蘆葦的嫩芽,與百合科植物石刁柏的嫩芽相區別。

沅江蘆葦的幼莖也稱為蘆筍,營養豐富,滋味鮮美,有著“洞庭蟲草”的美譽。地處洞庭腹地的沅江,擁有45萬畝得天獨厚的蘆筍資源。

洞庭蟲草


“寒山冰雪三九風,伏於深處扎新根。楚天雲雨第一雷,便是蘆筍破土聲。”春天的沅江邊上,蘆筍悄悄地從廣袤的大地上探出腦袋,它們在春風中頷首微笑,在春雨里嬌羞藏匿,等待著姑娘們用纖纖細手,輕輕柔柔的採摘。
採下的蘆筍需要先剝出筍芯,剛剝出來的筍芯嫩的可以掐出水來,散發著一股自然的清香。煮沸焯水之後,蘆筍的苦澀被去掉,吃起來便只剩下滿口的鮮香。鮮嫩的蘆筍顏色十分討喜,暖色的鵝黃交融著淡淡的乳白,翻炒時,就像一隻只蝴蝶在鍋里起舞。配上紅色的辣椒,蘆筍的清甜配上辣椒的香氣,直叫人口水直流。出鍋前,再撒上一把翠綠的蔥花兒,任誰都忍不住想要趕緊夾上一筷子。
沅江蘆筍貴在天生,苗粗壁厚,清香脆嫩、潤滑柔軟、鮮美爽口,在洞庭人家當中,有許多種蘆筍的吃法,涼拌、清炒、燉煮、下火鍋、做熟食皆可,亦可與魚、肉、雞、蛋配製成菜。不論何種製作,蘆筍均清香爽口,味道獨特。
“荻筍鰣魚方有味,恨無佳客共杯盤。”在北宋大文豪歐陽修筆下,蘆筍燉鰣魚是一道不折不扣的美味佳肴。
在2014中國(長沙)國際食品展覽會上,“沅江蘆筍”精彩亮相,鮮筍、腌筍、熟食、餅乾、麵條、飲料等產品琳琅滿目,吸引眾人目光,“沅江蘆筍”熱悄然興起。

分佈範圍


蘆葦
蘆葦
我國廣布蘆葦,其中以東北的遼河三角洲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內蒙古的呼倫貝爾和錫林郭勒草原,新疆的博斯騰湖伊犁河谷及塔城額敏河谷,華北平原的白洋淀等葦區,是大面積蘆葦集中的分佈地區。當今主要培育繁殖基地有江蘇沭陽、浙江、安徽等地。
程傑《論中國古代蘆葦資源的自然分佈、社會利用和文化反映》(《閱江學刊》2013年第1期)對我國蘆葦的分佈,經濟和文化價值有系統而詳細的論述,值得參考。

主要價值


食用

據史料記載,沅江蘆筍的食用,從五代十國時期開始;自宋代起,不少文人墨客更留下了關於美味蘆筍的美詞佳句。
蘇東坡觀察剛出土的蘆筍,在《惠崇春江晚景》中描述道:“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王安石從食用蘆筍中了解了蘆筍的營養價值,有詩云“鰣魚出網蔽洲渚,荻筍肥甘勝牛乳”。
而在北宋大文豪歐陽修的筆下:“荻筍鰣魚方有味,恨無佳客共杯盤”,認為蘆筍燉鰣魚是不折不扣的美味。
儘管現代中國各種美食競顯風流,沅江蘆筍仍是洞庭人家一道不可替代的佳肴。洞庭人將蘆筍涼拌、清炒、燉煮、下火鍋、做熟食,或與魚、肉、雞、蛋配製成菜。蘆筍清香脆嫩、潤滑鮮美,只一口,就叫你能領略到洞庭濕地的別樣風味。“沅江蘆筍是天然野生,無需人工栽培。不僅風味獨特,更重要的是綠色健康,營養價值高。”

植物文化


神話傳說

相傳在上古年代,東海龍王三公主觸犯天條,被打入凡家,受到尖腦殼卿財主的百般折磨。三公主在湖邊放羊時,湖鄉人深知她的苦楚,非常同情她,待她如待自己的親人。蓮嫂子寧願自己吃藜蒿野草,省下白米飯給她吃,義娭毑寧願自己受風寒,脫下身上的棉襖給她穿,那伴打魚嫂常常跪在湖邊為她禱告祈求……
後來,三公主被父親東海龍王打救回到龍宮,總是念念不忘湖鄉人的恩典,一五一十稟告父親。她父親非常感激,指派龍王三太子率領蝦兵蟹將,用金拐杖牽動龍宮底下的蘆根,移到洞庭湖的湖洲上,讓它自然成活生長。
蘆根冒出的嫩莖,叫蘆筍,長得嫩脆香甜,給湖鄉人充饑,湖鄉人謂之“洞庭龍草”。蘆筍長到秋天就有一人多高了,便成了黃燦燦的蘆葦,湖鄉人用它在湖洲上搭柴棚安家、煮飯、取暖。
尖腦殼卿財主見此情景,想獨佔湖洲。他吩咐打手,火燒柴棚子,將湖鄉人通通趕出湖洲。他還在湖洲上立下碑文:“湖洲是我開,蘆筍是我栽,誰敢來碰壁,一定要活埋。”一夜之間,他就成了湖洲大王。
東海龍王聞訊后大發雷霆,他騰雲駕霧找到尖腦殼卿財主,張口吹動龍風,吹得他天旋地轉,沉沒在水中。從此,湖鄉人又回到湖洲上休養生息。
歲月更替,滄海桑田,湖鄉人心中的蘆筍情結始終未變。蘆筍作為美食,而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一些文藝界人士還借蘆筍抒懷言志,寄情表意。“沅江蘆筍/尖端食品/水鄉的白富美/濕地的脆嫩鮮……”“早春的湖州/復活的童話/每一根蓬勃向上的蘆筍/都是青春派/詩人……”“從湖州上出嫁的日子/亘古不變定在初春/一定帶著南方濕地的晨露/晶瑩剔透間留下/大湖的靈動與清脆……”在詩人華子、肖皓夫、劉喜良等人的筆下,沅江蘆筍充滿靈性,意蘊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