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流中學

安流中學

安流中學位於琴江、棉江、周江三河匯合處的鵝池塘小山崗上,由原三江書院逐步發展而成。三江書院始建於1894年,在1906年改為三江學校,1917年因學生人數增多,在原三江初級小學的基礎上增辦為高等小學,正式命名為“上山十約公立三江高等小學”。到1922年秋,停止高小招生,改名為三江中學,招收四年制的預科生,後接國民政府廣東省教育廳令,改中學為“三·三制”,仍招收初中一年級學生,到1925年成為五華縣初具規模的中學。1929——1930年接受縣政府的命令,把三江中學改為“縣立第三中學”,分春秋兩季招生。1943年增設高中部,開始招收高一新生,三年後過渡成高中三年制完全中學。直到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人民政府接管縣立第三中學,正式改名為“安流中學”至今。

學校簡介


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安流中學作為五華南片三十多萬人民的最高學府,按照黨的教育方針辦學,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為目標,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的人才,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各類建設者作出歷史的貢獻!
安流中學作為五華縣三間大型中學之一,承受著為三江人民興學育人的光榮使命,以其雄厚的師資力量,較完備的教育教學設施和先進科學的管理方法,適應改革開放形勢的需要,將繼續為祖國的興旺發達振興教育,輸送更多合格的各類人才!

學校沿革


安流中學的前身是三江書院。1894年,鵝池塘前清秀才,熱心教育人士張柳堂與古芸史、張樵生、張篤臣、李兆庚(字星樓)等人發起,陳幼如、古海帆、胡喜璋、陳新波、胡海珊等人共同發出倡議興學育人,倡建三江書院,張柳堂為經理,向上山十約好義先生募集經費籌建。幾經周折,建成一座佔地約2000平方米的具有民族風格的回字形、學宮式磚瓦結構樓房。正廳題額“近思堂”。廳里設兩個龕:左為周、程、張、朱、五夫子牌位;右為捐資贍學的好義先生紀念牌。“近思堂’前兩側為南北廳和黌舍,南廳為“漁經”,北廳為‘獵史”。正中有個中亭,中亭前天井內有一株翠柏,中亭兩邊天井內種植花卉。大門上方橫額上書“三江書院”四個大字,蒼勁有力,是橫陂魏卓然先生所書。大門兩側配上“三畏九思學問,江翻浪涌文章’的對聯。左邊有橫屋,落門廊天井邊有一擋牆,鑲嵌青色瓷花窗,上有“魚躍鳶飛’橫額,兩邊各有小拱門,左門上書“培蘭”,右門上書“植桂”。左前方有一朝南斗池門,上書“雲峰擢秀”。對聯是“雲從龍至,峰帶鰲來。”右前方築有一座三層六角亭。正門前圍牆下一口半月形池塘,池內水清見底,游魚可數,池邊綠樹成蔭,粗壯的牛筋樹與柔軟的柳樹枝相映成趣。這一建築,在當時確屬一座宏偉高雅的書院。那時的書院是科舉制度時代的國文專修學堂,先後來院掌教的有梅州孝廉侯家驥、彭瑋英,講授《三字經》、《四書》、《五經》,習讀八股文章。
周恩來在安流中學
周恩來在安流中學
三江書院的里程,不但培育了不少鴻儒才子,而且及后的革命足跡從未間斷。1910至1911年,古大存在三江高等小學堂讀書,與張柳堂之子,同窗好友張子翩結為同年,與附近少年結交朋友。辛亥革命以後,學校掀起剪辮子,破除封建迷信、普及教育、清算神會廟產。打紅纓帽(土豪劣紳)等運動。古大存與進步師生一起積極投入這些運動。1919年,古大存梅州中學畢業,在三江高等小學教了一年書。下半年反帝,反封建,反賣國賊的“五·四’運動波及到五華,三江師生積極投入這一運動。1921年,古大存又在三江中學教了一年書,在三江任教時,常到鵝池塘,梅子坪串門聯繫群眾,並結識了許多青少年朋友,為後來的革命活動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1923年,中國農民運動領袖彭湃、農民領導人林甦、李勞工等曾來五華宣傳革命,駐宿三江書院。1925年5月,在此成立了中共五華縣小組。同年10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次來到五華,總指揮蔣介石、總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和廖仲愷、古大存、前蘇聯軍事顧問加倫將、政治顧問鮑羅廷等人駐宿三江中學,部署、指揮東征軍全殲軍閥陳炯明部隊萬餘人。周恩來召開學生座談會,傳播革命思想,組織五華學生聯合會,鼓勵學生參加革命,使年青一代受到極大鼓舞。也促進了農民運動的興起和發展。第二次東征勝利后,古大存返省彙報工作。11月又奉命回五華領導農民運動,為了教育學生和有利工作,兼任三江中學教務長,向學生傳播革命思想,開展革命活動。1927年冬,中共東江特委在此創辦“東江紅軍軍事政治學校”。1948年9月,在此成立中共揭(陽)陸(豐)(五)華邊縣委。1949年6月,在此成立揭陸華邊區人民行政委員會。這些革命足印亦使人仰慕追懷。
1950年,批准為完全中學,正式納入公辦。安流中學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展很快,不斷擴建新校舍,興建了五愛樓,勞動樓、團結樓、三好樓、建設院、學習院、康樂院、科學館、教學大樓……擴建了禮堂,改建了舊校舍,舊貌換新顏,建成一大片現代規模的完全中學。在校學生也由三江書院的不足百人發展到現在的4000多人,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源源不斷地為上一級學校輸送深造學生。為社會培養了許許多多的革命幹部和建設人才。如古大存,古公魯,古宜權、魏恩倫,張駿聲、胡漢奇,張冠華……等革命老前輩、革命幹部和革命先烈曾是三江學子。解放后在黨的正確方針指引下,更是人才輩出,為中華民族振興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學子,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學校輸送了一批批優秀人才,如古可、陳任召、宋一秀、萬家基、張靈漢、陳國凱、李思華、胡麗群、劉均謙、曾志權、馮朝陽……等,校友遍布全國各地,“文理狀元、清華學子”,享譽梅州。
校門對聯“三畏九思學問,江翻浪涌文章”,激勵著一代代安中人艱苦創業、一屆屆莘莘學子茁壯成長。
校門對聯釋義:三畏(《論語季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九思(《論語季氏》)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德思義。
三江,琴江、棉江、周江,三江匯聚,積聚了龍氣、靈氣、人氣,西水東流,羅衣帶水,定出聰明智慧、大富大貴之人。
三年寒窗(苦)讀,江山建國(人)才。元朝中書左丞相拜住有奏摺,三畏:畏辱祖宗,畏天下事大,識見未盡,畏年少不克負荷。

辦學情況


校園設施

學校佔地69922平方米,生均345平方米。建築面積22846平方米,生均13.4平方米。分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現有兩幢教學樓,33個教室。一幢群英實驗樓,內設二個化學實驗室,二個物理實驗室,二個電腦室,一個生物實驗室以及理化生實驗準備室,一個語言實驗室、電腦室。一幢圖書館,內有藏書室二個,教師、學生閱覽室三個。生活區有二幢學生宿舍,二幢教師宿舍(67間)。三個師生廚房。另有一幢辦公大樓,內有行政辦公室、級組辦公室、地理室、歷史室、科技實驗室、多媒體電教室、會議室以及科組辦公室、德育展室、檔案資料室(共16間)。運動區佔地38200平方米。6條400米環形跑道、四個籃球場、一個足球場。還有雙杠場等設施一應俱全。校門雄偉壯觀,校園門內“今天樹正氣校榮我榮,明天創偉業我榮校榮”赫然入目,校訓:“求真、睿志、明禮、致遠”,校風“團結拼搏,求實進取”,文字激揚。兩座周恩來、魯迅先生石雕像巍然矗立。校園綠化覆蓋率61%,是一所環境優美舒適,布局完整合理的學校。

學校規模

自2015年起,從高中部逐漸改為中、高學部。廣泛招收才子,盡心教導。每年夏季招收初中才子200多人,共4班一班約50人。其中大多分數線只趕水中。高中部則更多,多數來自市城,成績優良。2018年現有61個教學班,學生近3000人,教職工約270餘人。

辦學效益

安流中學師生髮揚客家人愛國愛民重文惜禮的優良傳統,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學子。學校曾是五華黨組織的策源地,周恩來、廖仲凱在東征時期曾率軍駐紮安流中學。解放后,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名校輸送了一批批人才,諸如古可、陳國凱、陳任招,宋一秀,還有、張耀中、劉均謙、曾志權、胡麗群、李遠林、馮朝陽……人才輩出,譽飲五洲。
特別是90年代以來,在各級黨政和教育行政部門的正確引導下,學校黨、團組織通力協作,全校師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構建人性化和制度化管理體制。全面推行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力求全面發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才觀,落實思想育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服務育人。學校有一個廉潔奉公、團結務實、民主辦校的領導班子和一支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師德高尚,師業精良,師風清正,開拓進取的教師群體。校園內呈現生機勃勃的新氣象。

成績顯著

近年來學校效益顯著,“創辦特色,全方位育人”譽及梅州。1992年年至1995年連續四次在梅州市教育工作會議上作辦學經驗交流。學校堅持“抓三年,三年抓”的辦學舉措,確保“低進多出,低進高出”,實現了良好的辦學效益。1996年、1997年、2000年三次獲五華縣高考“狀元”殊榮。2000年馮朝陽同學考入了清華大學,打破了五華二十年有紀錄。截止2010年底學生德育考核優良率達90%以上,合格率達99%以上,各科會考優良率達到縣下達的管理目標,合格率達98%以上,高中體育合格率達95%。高考年年超歷史,年年超額完成縣管理目標,連續獲縣教育基金會大獎,五華縣高考優勝獎。三年高考錄取率均在82%以上,超出市水平。學校各部門均獲縣、市先進或表揚。2002年至2004年連續三年評為縣先進學校。

歷任校長


縣立第三中學(1929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成立)歷任校長
任次姓名文化水平籍貫
第1任張璧完秀才文葵福嶺
第2任鍾問陶省參議員、縣長塘湖
第3任溫佩根大學本科丁畲
第4任張少唐大學本科里江五聯
第5任劉漢傑高等師範畢業興寧
第6任李寵時大學興寧
第7任張卓林法國留學生棉洋竹坑
第8任張道祥大學棉洋
第9任陳立達大學本科安流半徑
第10任魏麟聖大學本科橫陂
第11任
陳漢華
魏霖
大學
大學
轉水
橫陂
第12任張萼華大學本科棉洋羅城
第13任張大紀大學本科安流福嶺
第14任曾聘珍中大畢業中興
第15任張秋山大學畢業棉洋
1949年-至今安流中學歷任校長簡介
任次姓名文化水平任職時間籍貫
第1任徐芳銘本科1949年上期安流
第2任羅茂金大學1949年下期歧嶺
第3任鍾國樓大學1950—1952華城
第4任李建昭大學1953年水寨
第5任李均祥大學1954—1957年水寨
第6任李摶大學1957—1958年水寨
第7任田農大學1958—1959年
第8任張鼎漢大學1959—1966年大田
第9任鍾湘泉大專1969—1970年潭下
第10任朱賜祿大專1970—1971年轉水
第11任黃新保大專1971—1976年
第12任鍾賢坤大學1976—1979年華城
第13任張育基中專1979—1982年安流
第14任藍伯賢高中1982—1984年興寧
第15任李玉全本科1984—1991年錫坑
第16任張念眉研究生1991—2005年安流
第17任
第18任
黃雲新
丁立新
本科
本科
2005—2009年
2009年——
河東
河東

學校地址


梅州市五華縣安流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