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啟平
2012年度北京師大“感動師大”人物
朱啟平,男,貴州省畢節市大河鄉岩口村人,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2009級學生,北京師範大學岩口支教隊隊長,2012年度北京師範大學“感動師大”人物。 2013年度光明日報“十大典型”人物之一;2015年度中央電視台紀錄片《我的故事》(上下兩集)主人公。
2013年4月朱啟平(中)看望岩口村的孩子們
2013年5月2日、3日,《光明日報》分別以《山外大學山巔夢—北師大岩口支教隊隊長朱啟平的青春故事》《夢想就是路標引領青春遠航—朱啟平事迹在青年學子中引發“夢想”熱議》為題,接連刊發朱啟平的青春故事及讀者反響,報道朱啟平放棄貴陽省城重點高中回到偏遠地區畢節一中工作的先進事迹。
朱啟平上語文課
2.每次20多天課程,我們能給孩子的主要不是知識,而是愛,是信念,還有希望。要讓孩子們知道,除了工地,大山外,還有個地方叫大學。
徠3.關鍵是讓孩子們愛上學習。我們不僅要豐滿他們知識的羽翼,更要喚醒他們渴望飛翔的雄心。
4.畢節需要好老師。我將在這裡為新的夢想而戰:邊認真教書,邊在職修讀碩士、博士。再過幾年,我的學生會成為這片土地上最飽滿的種子,長出希望,長成棟樑!
看到5月2日《光明日報》的報道,大學四年來的點滴回憶再次浮現眼前。四年來,我所取得的些微成績,離不開身邊許許多多人的幫助。他們在我失落時給我鼓勵,在我彷徨時給我指引,為我搭建了青春夢,並幫助我一步步走向理想。
2009年9月,我帶著僅有的200元錢隻身來到北師大,把內心困惑告訴了班主任王秀麗老師。王老師說:“啟平,在那種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你都能考上北師大,足以說明你的優秀。一個人物質上貧困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連改變貧困的想法都沒有。大學四年,讓我們一起成長。”一席話,讓初來乍到的我感受到家的溫暖。
後來,在王老師協助下,學校免費為我提供棉被等日用品及500元臨時困難補助。此後四年,王老師一直關注我、引導我,同學們也給了我充分的包容與友愛。剛開始的日子,我因口音太重不敢和大家交流,但是,只要每次我參與課堂討論,都會贏得全班同學鼓勵的掌聲。尤其是同寢室的幾位“兄弟”,關愛與尊重讓我備受感動。我曾在日記里寫下:“一定要努力學習,爭取以後取得值得大家鼓掌的成績。”
不曾忘記,我請教歷史學院唐利國老師問題,他贈送我200多塊錢的新書,此後每次支教出發前,都會贈我200元充值卡;不曾忘記,教育學部錢志亮老師在我最脆弱最迷茫時給我指點:“只要內心指向光明,世界就會變得光明”;不曾忘記,文學院孟琢老師在我的人人網主頁上看到我想要一套《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但是沒錢買,就留言約見,並贈我五卷本《蘇霍姆林斯基選集》……
《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這樣說:“我們活在人世間,最為珍視的應該是什麼?金錢?權力?榮譽?是的,有些東西也並不壞。但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得上溫暖的人情更為珍惜——你感受到生活真正美好,莫過於這一點。”的確如此。正是北師大給予我的這份溫暖,化解了我內心的自卑和迷茫,讓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成為一個心懷感恩、渴望回報的人。
岩口支教隊是我生活里的一個重要部分,而隊員們給我的溫暖,也彌足珍貴。從2010年第一屆支教隊到現在,我相繼與47名隊員共事過。雖然人員一直在換,但是團隊宗旨和精神一直都在傳承。每一屆隊員都是從上百名面試者中脫穎而出的,他們心懷夢想,有愛心,有奉獻精神,特別能吃苦。出發前每周兩小時集體學習,從沒有隊員缺席;20多天不能洗澡、被蚊蟲叮咬、吃住簡陋,沒有一個隊員叫苦叫累。每次支教結束,隊員們都和孩子們依依不捨,哭成一片。很多隊員都把岩口當成了第二故鄉,和孩子們保持著長期聯繫。他們的朝氣和真誠深深感染著我,他們對我的信賴和支持時時打動著我。我想,這些同學和我一樣,都是心懷夢想的人,我願意和他們一起,奔波在追夢的路上。
讓我深深愛上教師這個神聖職業的,還有那些可愛的孩子。在岩口,每次只要我們去支教,孩子們總是那麼興奮;平時上課,他們會偷偷把捨不得吃的山裡紅、野草莓塞給我們,還問我們很多大山外的事情。看著他們晶亮的眼睛,我感覺到成為一名老師是多麼光榮。
放學了,朱啟平送孩子們下山回家
最後,我只是一名平凡的大學生,希望大家看到報道后,有更多的人去關注農村基礎教育發展,去關注那些十多年來默默堅守在山村的一線老師。讓我們攜起手,為農村的孩子點燃未來夢想!
朱啟平獲2012年度北京師範大學“感動師大”人物。學校授予朱啟平“感動師大”人物的頒獎詞是:
當苦難來臨的時候,他成長的路上荊棘叢生。貧困不是無法超越的坎,雙手可以書寫自立的歌,苦難不是無法征服的敵,雙肩可以扛起自強的旗。在困難中微笑,在黑暗中尋覓,他不僅將希望舉在自己頭頂,還將希望播撒進故鄉孩子們的心田。
朱啟平對於支教的熱情和他的成長經歷密不可分。長期的勤工儉學生涯讓他深刻認識到讀書機會的難得和可貴,身處大學校園的他不時記掛起家鄉的孩子,艱苦的條件沒能阻止他們的腳步,說故事,唱《童年》,贈送書籍,講解唐詩……孩子們與來自遙遠北京的隊員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木鐸金聲,悠悠千載,朱啟平帶領的支教隊在貴州山區的田野中,回應著母校的諄諄期盼。
夢想仍在繼續,朱啟平已立志終身在家鄉從事中小學教育,並為之做著持之不懈的準備與努力。對於這個下定決心紮根家鄉教育事業的年輕人,我們衷心為他的夢想鼓掌,也為他的前途祝福。同樣,我們也將這份祝福,寄向遙遠的山區與那裡的孩子。希望更多的少年能和他一樣,憑藉著自己的知識與信念,勇敢爭取理想的人生!
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劉川生:朱啟平是北師大青年學子的優秀代表,他的精神是新一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真實寫照。我們相信,當今青年學生主流是好的、有夢想的,他們身上傳遞和凝聚的正能量,必將引領社會風尚,托舉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大學同學何進軍:朱啟平成了我們班最刻苦的一個,每天起早貪黑地學。好多次聽見他在操場上大聲讀英語,課間也躲到走廊上一遍遍念。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2009級免費師範生蘇旭:有的人教書是為了活著,而朱啟平活著是為了教書。他將愛傾注給了生他養他的那片大山裡的孩子,心中始終有一個將山區孩子帶出大山、擺脫貧窮的夢想。他在支教過程中傳遞的不僅是知識,也是自己身上的堅韌和自信。
北京師範大學外文學院2010級本科生付培培:朱啟平追逐著自己的夢想,同時也珍視別人的夢想,用自己的力量為追夢人提供幫助。他讓我們看到:追逐夢想的青春最耀眼,堅持夢想的青春最厚實。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09級博士生高永:朱啟平給孩子們帶去的是夢想、希望和未來,這是最寶貴的東西。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他的人生將隨著孩子們的成長而豐富起來,人生價值也定將得到充分體現。“為人民服務”“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些多年前提出的口號其實離當代青年並不遙遠,仍舊最具指導意義。為他人的幸福而奮鬥,使自己有限的人生獲得最豐富的內涵,這永遠是一個社會對“高尚”的定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思想政治理論學院研究生劉佳:是朱啟平解答的三道“人生考題”每道考題就是一個路標。朱啟平的人生路標不僅是為了使自己走出困境,更是為了讓更多的朱啟平擺脫祖祖輩輩飽受折磨的生存艱辛。他的夢想飽含著無私的奉獻精神,閃耀著立足現實、服務國家的青春光芒,指引著青春通向更遠的地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思想政治理論學院研究生劉佳:朱啟平的夢,是青春夢,也是中國夢。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實現青春夢想的清晰路徑。畢業后,我要向朱啟平學習,作出順從內心而又服務大局的人生抉擇,要讓實現自我發展的人生夢融入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讓歷史從我們的腳下啟程,在實現夢想的征程中奏響青春最美的樂章。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2010級碩士李婷君:人生若想有所成,必須要有愛,有信念和希望。這是朱啟平教給我的信條。在行將畢業之際,這篇文章對自己的震動很大。今後,自己將帶著珍貴的熱愛、信念和希望,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用知識改變了自身命運之後,去改變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們的命運。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2010級本科生經鑫:活著,就要堅強勇敢,有夢想,有擔當。朱啟平所經歷的事,那些打擊和困境,如果發生在我身上,任何一件都足以把我打倒。但朱啟平不僅沒被打倒,反倒變得更勇敢、更堅定。他讓我看到,只要有夢想,一個人就能變得強大。自己將沿著朱啟平的路走下去,為了夢想,永不低頭。
朱啟平在貴陽一所重點高中實習的學生:你是我遇見的最刻苦、最認真、最堅強、最善良的人,我正學著你,像你一樣奮鬥,像戰士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