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仲蓀

金仲蓀

金仲蓀,男,一代名士、著名詩人、教育家、京劇劇作家。原名金兆炎,祖籍浙江金華。出生:1879年,光緒五年(己卯);逝世:1945年,農曆乙酉年。

人物概述


青年時期就讀於京師大學堂,為首屆學生。畢業后從事文學工作。曾任中華戲曲音樂院南京分院副院長,《劇學月刊》主編。1931年參與創立劇藝實進會,參加者有程硯秋荀慧生等人。1936年繼焦菊隱之後任中華戲曲專科學校校長,培植京劇人材甚多。

編創劇目


金仲蓀於1924年開始從事編劇工作,專為“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硯秋作劇。由《碧玉簪》始,連續為其寫了十多齣戲,其中影響較大的有1925年的《聶隱娘》、《梅妃》、《沈雲英》,1926年的《文姬歸漢》、《斟情記》,1927年整理改編的老戲《朱痕記》、《柳迎春》,1930年的《荒山淚》,1931年的《春閨夢》。其中尤以《文姬歸漢》最為出色,被稱為京劇藝術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而《荒山淚》也是程派藝術的悲劇經典劇目。

活動年表


1922年10月,農曆壬戌年:程艷秋首次赴上海演出
程艷秋首次赴上海演出,演於亦舞台,同行有羅癭公榮蝶仙、吳富琴、李多奎、侯喜瑞等。
在上海,程艷秋在羅癭公陪同下拜訪了康有為陳散原、袁伯夔、周梅泉、樊樊山、陳叔通、金仲蓀、吳昌碩等前輩。
后因上海警察找余叔岩麻煩,小報也散布流言蜚語,余叔岩隻身返回北京,使得頭牌空缺。於是程艷秋改掛頭牌,特邀王又宸助演。
1924年8月8日,農曆甲子年七月初八日:程艷秋組鳴盛社
程艷秋改組和聲社為鳴盛社,社長為其岳父果湘林。因羅癭公病逝;編劇金仲蓀,羅之未竟遺作《碧玉簪》,由金仲蓀接手完成。“鳴盛社”的班底有李洪春、曹二庚、慈瑞泉、文亮臣、張春彥、侯喜瑞、王又荃、吳富琴等原和聲社老夥伴;王瑤卿先生則退出,搭入尚小雲、譚富英的重慶社。在北京三慶戲院演出。
1925年8月20日,農曆乙丑年七月初二日:鳴盛社改為鳴和社
在鳴盛社支持一年有餘后,社長果湘林先生不勝勞煩,程艷秋亦不忍老岳受累,決定自行出面組班,特聘梁華亭先生任社長,經理內外社務,改組鳴盛社為鳴和社,班底成員有郝壽臣、侯喜瑞、曹二庚、慈瑞泉、郭仲衡、文亮臣、金仲仁、王又荃、周瑞安、李洪春、張春彥、董俊峰、李多奎等原和聲社老夥伴。請高登甲先生抱本子任後台管事,文武場面則有琴師穆鐵芬、鼓師杭子和、陳鴻壽及錫子剛等。由金仲蓀任編劇,程艷秋掛頭牌自兼編導和唱腔身段設計。
1937年4月21日,農曆丁丑年三月十一日:程硯秋組秋聲社
程硯秋組秋聲社,社長吳富琴。程硯秋與王少樓並掛頭牌,成員有曹二庚、慈瑞泉、李四廣、侯喜瑞、程繼先、鮑吉祥、哈寶山、李多奎、蘇連漢、鍾喜久、鐘鳴岐、扎金奎、俞振飛、劉永利、張蝶芬;司鼓白登雲,琴師周長華、任志林,大鑼高文誠,舞台監督高登甲。不久崑曲音樂家韓子和亦加入,俞振飛八月份脫離返滬由顧珏蓀易之。張春彥代鮑吉祥和哈寶山,慈瑞泉年邁以慈少泉繼之,以孫甫亭代已故老旦文亮臣;當年新搭入的有葉盛茂、李克昌。
編劇事宜雖由金仲蓀先生統籌,由於金主持中華戲校、戲曲研究所和《劇學月刊》常務,勢難分身,遂先後延聘杜穎陶、陳墨香,特別是翁偶虹先生參與新劇的編撰工作。
金仲蓀
金仲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