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經傳釋詞的結果 展開

經傳釋詞

中華書局版本

解釋經傳古籍中虛詞的專著。清代王引之撰。該書由中華書局1956年新版,1982年嶽麓書社以中華書局版本為底本重新校點出版。王引之以前有劉淇所著《助字辨略》一書,專門講解虛詞,王氏似未見到。劉書著於康熙年間,王書成於嘉慶年間,後於劉書80餘年。當王引之時考據之學大興,段玉裁王念孫闊步於前,王引之繼承父業,加以引申,自然容易超過劉書。劉書雖疏略,但引證下至唐宋,王書則僅及西漢而止。這是王書以“經傳”為書名,自不能論及“經傳”以外的書的緣故,雖引《戰國策》及《史記》等,大概他的意思這類書可以說是經傳的附庸品。

片語


經傳釋詞[中華書局版本]
經傳釋詞[中華書局版本]
《經傳釋詞》共收虛字160個,雖以單音虛詞為主,但有同義虛詞連用的,也偶然隨文論及,如“庸”字后,附及“庸何”、“庸安”、“庸詎”、“庸孰”4詞,這是他的高明處。然而《經傳釋詞》仍有缺點,一是闕漏較多,甚至《經義述聞》論過的,《釋詞》也失載。《經義述聞》曾論《左傳》宣公十二年“又可以為京觀乎”,證明“可”即“何”,《釋詞》卻失載。至於“可”也用表數之約略,如《史記·韓長孺傳》:“太后、長公主更賜安國可直千餘金。”王引之大概因為“經傳”沒有這種用法,因此也置而不論。二是偶有誤解古書處,其至因此斷句失誤,如卷二“焉”字,引《莊子·則陽篇》:“君為政,焉勿鹵莽;治民,焉勿滅裂”,硬把“焉”字解作“於是”,其實“焉”字應屬上讀。還有若干解釋不確切,為楊樹達、《詞詮》所不取。然而這書到現在還有相當參考價值。《經傳釋詞》初有家刻本,後有學海堂《皇清經解》本,錢熙祚《守山閣叢書》本。中華書局有排印本,並有附錄數種。湖南嶽麓書社的排印本,又附以黃侃、楊樹達的案語370餘條,印於相應文字的書眉。案語雖未必盡可信,但可以給讀者以啟發。

其它


《經傳釋詞》同樣因聲求義,不限形體。比如把欥、聿、遹、曰列為一條,抑、意、噫、億、懿列為一條,嘻、僖、唉、誒、熙列為一條,這種排列法,便是重聲音的證據。書分十卷,以喉、牙、舌、齒、唇為序,也暗暗含有音近義通之意。其論證之法,大致是用古注推衍、互文同訓、異文互證、同文比例、據文意以揣摩這樣幾條。凡可解者解之,其不可解者謂之“語助”。語助有語助之理,或有古注可依,或有旁證可參,或有眾多的語言事實為據。由此而無不可解。真可謂“揆之本文而協,驗之他卷而通”,所至渙然冰釋,怡然理順。即使詰屈聱牙、扞格難通的地方,一到王引之那裡,就都如後世常談、市人恆語了。世人推崇《經傳釋詞》不是沒有道理的。用訓詁方法研究虛詞所能達到的高度,王引之已經登峰造極。後來學者的補作,以及《古書虛字集釋》、《廣釋詞》之類的著作,雖有所補苴,不無貢獻,但都是這個高限之內,只能算作《釋詞》的成就的延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