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師範大學人口·資源與環境學院
山東師範大學人口·資源與環境學院
山東師範大學人口·資源與環境學院的前身地理系,是1950年10月29日建校時即設立的六個系科之一。1952年改稱地理系,1995年3月28日改稱人口·資源與環境學院,2015年改稱地理與環境學院,是學校第一批設立的學院。經過50多年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特別是進入新世紀黨中央提出堅持科學發展觀,要求全黨高度重視人口·資源與環境工作,學院的各項建設也有了長足的發展,現已成為特色優勢突出,具有包括理科、經濟、管理等學科兼備的一定規模的綜合學院。
學院下設地理科學、環境科學等2個系。設有地理科學(教育)、地理信息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環境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遙感科學與技術共7個本科專業,山東省循環經濟研究中心依託我院相關學位點設立;學院現擁有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統軟體及其應用工程研究中心(與中地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設立的中心實驗室---MAPGIS工程中心實驗室。設有山東師大區域人口研究中心、地理研究所等研究機構。
院擁有自然地理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區域經濟發展與資源優化管理(在學校信息管理與工程一級學科下自設)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有地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與地理信息系統、環境科學、旅遊管理、區域經濟學、土地資源管理等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環境與自然資源管理(MPA)和地理學科教學論等2個獨立碩士學位方向。
學院現擁有山東省“十一五”重點學科---自然地理學;山東省“十一五”人文社科強化建設基地---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山東省高等學校骨幹學科教學實驗中心---地理學實驗室;山東省“八五”重點學科----人文地理學。
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學術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現有在職教職工78人。在60名專任教師中有1人是“教育部高等學校地球科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地理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有學校特聘教授崗位教授1人;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28人;教授16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7人,在讀博士3人;碩士以上學位共54人,占教師總數的90%。有省級中青年學術骨幹2人。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獲全國曾憲梓教育基金教師獎。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國家循環經濟法立法領導小組組長馮之浚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陸大道研究員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王家耀教授等20餘位專家學者為我院兼職教授。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82人,碩士生196人,在職讀碩士學位26人,教育碩士22人,研究生課程班學員58人。成人教育本專科學員300餘人。近年來有1人獲全國三好學生稱號,2個省級先進班集體,2支省級社會實踐優秀服務隊。
近年來,學院先後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6項,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項目3項,國家部委委託課題及省部級課題20項,課題經費總計1000餘萬元。出版學術著作及發表論文400餘篇(部)。在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生態、經濟、旅遊、城市等規劃編製、國土資源評估與整理以及環境影響評價等領域開展的研究為山東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學院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國家“八五”攻關重點科技獎1項;省社科一等獎2項,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精品工程”獎1項。其它獎勵若干項。
學院資料室藏書豐富,包括兩個書庫一個保密圖籍——衛星航片室,以及80平方米的閱覽室。中外文藏書4.2萬餘冊。有自五十年代以來的地理學報與世界知識等近百種期刊及現存中文期刊15000餘冊(其中外文期刊4100餘冊),年訂閱期刊110種左右。保存有民國時期以及建國后各個時期的圖集。能面向全院所有學科專業提供圖書資料服務。
學院實驗室為山東省高等學校一類實驗室。主要有計算機、圖形、環境、氣象、天文、遙感、土壤、地質、GIS、旅遊、攝影、精密儀器、儀器準備、房地產等14個實驗室。總面積3000多平方米。有儀器設備2000餘台件,總價值人民幣600餘萬元。大型及有特色儀器設備有測量用GPS;色質聯用,原子吸收,多參數水分析儀;平板掃描儀;大幅面繪圖儀;伺服器及計算機網;天文望遠鏡;天象儀;地質標本;自動氣象站等。能夠滿足學院各專業室內及野外實習實驗教學科研需要。實驗室資源共享,對外開放。
學院先後與加拿大瑞爾遜大學地理系、英國考文垂大學地理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等院校建立友好聯繫,近年來,與加拿大皇家大學酒店管理、環境科學等專業採用“2+2”合作模式培養學生;本科學生遠赴新加坡、北京、上海等地進行酒店管理與實務、建築景觀與規劃等專業實習。
經濟全球化和環境問題全球化給人口·資源與環境學院的發展帶來了空前機遇和挑戰,我們將凝聚全學院的力量,發揮學科優勢,開拓創新,搶抓新機遇,創造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