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寨村

位於河南鄭州的住宅區

南陽寨村又叫西湖花園(或西湖花苑),南陽寨社區建立於2004年3月,至2005年9月份正式入住,位於北三環與科學大道附近,托斯卡納對面,現有千餘人口,是個環境優美的小區。

歷史沿革


南陽故里,約於明萬曆年間,始有楊焦曹三姓人家居住,明朝末年至19世紀後期,不斷有人途遷於此,堪稱多姓聚集,形成村落。至1861年春,村民達300餘口,時戰亂烽起,有孟繼宣者率眾修築正八角型寨牆,以防匪盜,名南楊寨聲震遐邇。
1905年平漢鐵路黃河大橋建成通車,村東北建一車站,名為南陽寨火車站,從此楊就演變成了現在的陽,至解放初期,村民已達千餘口。
共和國成立后至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歷經40餘載,南陽寨村村民勵精圖治,艱苦創業,攔河築壩,使村上兩千餘畝良田得以自流灌溉。70年代初期村辦工廠的突起,1977年舊村改造建排房,使南陽寨村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和先進村。穩定才能發展,南陽寨村村民永遠也不會忘記。
隨著城市建設的迅猛發展,21世紀初,被鐵路環繞居住環境差的老村亟待改造時,村民已有兩千有餘,2004年2月村兩村委會根據廣大村民意願,改善生活和居住環境,選址村西南交通便利處興建西湖花苑,並將村內污染土地建設成村工業園區,使村經濟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2004年3月26日奠基,歷時一年有餘,建成了六層居民樓45棟,計1080套住房。區內碧水蕩漾,綠樹成蔭,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判若世外桃源。於2005年9月29日全村村民整體入住,成為南陽寨村有史以來的一次大遷居。
村民入住新村(西湖花苑),標誌著南陽寨村已徹底改變了“面向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生活模式,成功的實現了農民向市民的轉變,步入了發展的新階段。
南陽寨村兩委會
公元二零零五年九月二十九日立

名字由來


南陽路位於金水區,南起金水路,北至北環路,長6.3公里,寬30多米,是鄭州市區南北交通的一條主幹道。
南陽路的命名與南陽寨村有關。
南陽寨村由來已久,據村中耄耋老人介紹,約在500年前,這裡沙岡起伏,沒有人煙。明代後期,這裡的土地歸老鴉陳東邊的琉璃寺一個大地主所有,他派老僱工楊姓、曹姓、焦姓等三戶人家攜眷到這裡看場地,開荒種地,從此始有人家在此繁衍生息。斗轉星移,延至明末,有孟姓人家從大孟砦遷來落戶(有孟姓家譜可查),至清乾隆年間,先後有杜姓、陳姓遷來,人口逐漸增多,形成村落。當時楊姓人多,延續已久,是個大戶,故名楊庄。清道光年間,又有王姓遷入,村莊不斷擴大。值得一提的是,清咸豐年間,楊門之後出了一位武舉人楊豐三,使楊庄名聲大振。之後在老鴉陳以北有幾家楊姓人家用泥土燒制瓦盆而得名“盆楊”(即現在的楊庄),人們稱為北楊庄。楊庄也就俗稱南楊庄了。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天國後期,地方不寧,盜賊四起,河南遍地築寨護村。當地廟李、老鴉陳、石佛、五龍口、老倆河等村均同時築寨防劫。南楊庄的寨牆也是在這一年建成的。南楊庄建寨呈正八角形,每邊長45丈,牆底寬1.5丈,頂寬5尺,高8尺,加上女兒牆1丈有餘。寨牆上可行三套馬車繞村一周。寨內佔地140餘畝。設東西兩門,外有寨壕圍繞,引進賈魯河水,長年清波蕩漾。荒亂年間,兩門均有人看守,寨門早開晚閉,很難出進。南楊庄寨牆修成后遠近聞名,村民們就約定俗成地把南楊庄改叫南楊寨了。
乾隆《鄭州志·建置·屯砦》中有“楊庄(盆楊)屬長樂區二段、南楊寨屬長樂區三段”的記載。南楊寨建成三年(清同治三年即1864年)立了石碑並建有牌樓,正面刻有記事碑文,歷述建寨的功績,背面記有建寨首領孟繼宣、寨門首領杜海宴及全村人口數量、捐資數額等。可惜1958年寨門被拆,石碑流失了。1905年平漢鐵路貫通,村東北建一火車站以村取名,叫南陽寨火車站,從此改了楊字,把楊、陽混為一談,村寨名稱也演變成現今的南陽寨了。
解放初期,隨著行政區與西部工業區的快速建設,1951年,從大石橋沿京廣鐵路東側向北修建一條土馬路,因路北部有個較大的南陽寨村,1955年經國家建委批准,將這條馬路正式命名為南陽路。1956年鋪設成柏油路面。之後,鄭紡機、葡萄酒廠、蛋品加工廠、拖拉機廠、牛羊肉加工廠、肉聯廠、南陽新村、大橋局、金水旅社等相繼在南陽路東西兩側建成,1977年之後,又多次進行拓寬改建,綠化美化,街景街貌發生了根本變化。
現在的南陽路,經過再次整修,北有北環立交橋,南有大石橋立交橋,通往黃河風景名勝區、省體育中心的交通要道。道路整潔寬闊,樓房林立,車水馬龍,綠樹成陰。批發市場、新建的小區迅速崛起。充滿無限商機的南陽路,已經發展成為鄭州北區的一條黃金大道

社區論壇


南陽寨社區論壇是由村民自發建立的為方便村民能夠在網際網路上及時看到村子的動態信息,並提供各種便民服務和娛樂活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