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區

河南省鄭州市下轄區

金水區,隸屬河南省鄭州市,位於鄭州市區東北部,東臨鄭東新區,南連管城回族區、二七區,西接中原區,北靠惠濟區。介於東經113°40'~113°47',北緯30°50'~34°57'之間。東西最大距離22.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7.2千米,總面積136.66平方千米。[5]截至2019年末,金水區總戶數452011戶,總人口1333434人,其中城鎮人口1228893,城鎮化率92.16%。

解放前,轄區屬鄭縣管轄。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鄭州解放,鄭縣分為鄭州市和鄭縣,轄區城區部分屬市、農村部分屬縣。1960年4月,金水人民公社成立。1961年8月,金水人民公社改成金水區。1987年3月,鄭州市進行區劃調整。截至2020年6月,金水區轄24個街道,區政府駐東風路街道東風路16號。

2019年,金水區地區生產總值1752.5億元,同比增長6.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1%、為65.8億元,其中稅收佔比94.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8%和8.5%、為49601元和28224元。

歷史沿革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金水區位於鄭州市東北部,因起源於春秋戰國時代、從西往東貫穿全區的金水河而得名。
1948年鄭州解放,鄭縣分為鄭州市和鄭縣,轄區城區部分屬市、農村部分屬縣。
1953年撤銷鄭縣,成立郊區,轄區城區部分歸隴海區、二七區和建設區,農村部分屬郊區。
1960年4月金水人民公社成立,由七一、紫荊山、人民路、杜嶺、黃河路、文化區、鄭紡機、崗杜、南陽新村9個街道分社和一個農業分社組成。
1961年8月,金水人民公社改成金水區,9個街道分社改成杜嶺、人民路、花園路、經八路、文化路、南陽路、南陽新村7個街道,農業分社改建成金水農業公社。
1980年,成立劉寨街道,1984年成立大石橋街道
1987年,全市進行區劃調整,撤銷金海區、新密區和郊區,成立邙山區。金水區劉寨街道劃歸邙山區,原郊區的柳林鄉、祭城鄉、姚橋鄉,原金海區的廟李鄉劃歸金水區。
2000年5月,金水區撤銷海灘寺鄉,成立豐產路街道。
2000年9月,區四大班子機關由文化路106號遷至東風路16號新址辦公。
2002年8月,金水區進行區劃調整,成立未來、北林、東風路等3個街道。
2005年11月,撤銷姚橋鄉,設立龍子湖街道。
2006年6月,撤銷祭城鎮,同時設立祭城路街道、鳳凰台街道。
2010年11月,調整祭城路街道、龍子湖街道行政管轄區域,將祭城路、龍子湖街道管轄範圍內連霍高速公路以北區域的北錄庄村、任庄村、馬渡村、來童寨村、黃庄村、黃崗廟村、小金庄村以及連霍高速以南、京港澳高速以東區域的劉江村、馬樓村、柳園口村、賈陳村、徐庄村共12個行政村整建制劃出,設立興達路街道。
2010年11月,將祭城路街道、龍子湖街道劃出,划至鄭東新區
2011年4月,撤銷柳林鎮,設立楊金路街道、國基路街道。
2011年4月,金水區轄廟李鎮,文化路、南陽新村、經八路、大石橋、人民路、花園路、杜嶺、南陽路、豐產路、北林路、未來路、東風路、興達路、國基路、鳳凰台、楊金路16個街道。
2011年7月,撤銷廟李鎮,設立豐慶路街道。
2011年末,轄經八路、花園路、人民路、杜嶺、大石橋、南陽路、南陽新村、文化路、豐產路、東風路、北林路、未來路、鳳凰台、興達路、國基路、楊金路、豐慶路、祭城、龍子湖19個街道(其中祭城、龍子湖街道由鄭東新區代管),共19個鄉級政區;下設166個居民委員會、40個村民委員會;設有3132個居民小組、208個村民小組(不含代管區域)。
2012年4月,金水區轄文化路、南陽新村、經八路、大石橋、人民路、花園路、杜嶺、南陽路、豐產路、北林路、未來路、東風路、興達路、國基路、鳳凰台、楊金路、豐慶路17個辦事處。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金水區位於鄭州市區東北部。東臨中牟縣,南連管城區、二七區,西接中原區,北靠惠濟區。地理位置為東經113°40'~113°47'北緯30°50'~34°57'。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2.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7.2千米,總面積136.66 km²。

地形地貌

金水區
金水區
金水區處在華北沉降帶開封坳陷區西南邊緣過渡地帶,是黃河沖積扇形平原南翼的頂端。全區屬平原窪地,為黃河沖積平原,局部有鹽鹼和風成粉細沙丘堆積。地勢西高東低,西南高東北低,最高點為紫荊山公園紫荊閣(海拔109米),最低點為柳園口村(海拔82.4米)。

水文信息

金水區
金水區
金水區境內河流有黃河、賈魯河、東風渠、金水河、熊耳河、七里河、賈魯支河等7條,其中黃河流經轄區姚橋鄉馬渡、來渲寨、三壩等村,入中牟縣境,境內河段長7公里;賈魯河、東風渠、金水河、熊耳河、七里河、賈魯支河全部流入淮河。金水區除黃河堤內區域外,均屬於淮河流域。
境內地表水、地下水水質狀況較好,屬碳酸鈣水型,PH值在6-8之間,礦化度低,符合人畜飲用、漁業養殖和農田灌溉用水標準。

氣候特點

金水區地處北溫帶和亞熱帶氣候的過渡帶,屬半乾旱、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時間長,熱量充足,自然降水偏少。主要特徵是:春旱多風,冷暖無常;夏炎多雨,水熱同期;秋涼清爽,日照充足;冬季乾燥,風多雪少。年平均氣溫14.8℃,降雨量586.1毫米,無霜期213天,日照2052.6小時,與1951年~1980年間的平均值相比,氣溫高0.6℃,雨量減少54.8毫米,日照減少332.7小時。

土壤

金水區農用地土壤主要為潮土、風沙土2個土類。潮土分佈廣泛,約佔土地面積的90%以上,按土壤類型又分為潮土、褐土化潮土、鹽化潮土、濕潮土4個亞類及砂土、兩合土、淤灌土、鹽化潮土、濕潮土5個土屬、27個土種。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金水區
金水區
金水區境內共有7條河流。其中,黃河:流經龍子湖街道辦事處的馬渡、來潼寨、三壩等村,入中牟縣境,境內河段長7公里。賈魯河:境內長度23公里,流域面積63平方公里。東風渠:境內長度25公里,流域面積37平方公里。金水河:境內長度8.64公里,流域面積22平方公里。熊兒河:境內長度8.1公里,流域面積31平方公里。七里河:境內長9.2公里,流域面積16平方公里。賈魯支河:境內長度25公里,流域面積77平方公里。
金水轄區水資源總量為31330萬立方米,人均水量450.7立方米,每公頃農田平均用水量為12750立方米。年平均利用黃河水2523萬立方米。地表水年徑流深為90毫米,年徑流量為2179.8萬立方米。地下水以淺層水為主,埋藏深度0.5米~10米,年允許開採量20萬立方米/平方公里~50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單井出水量約50噸/小時。全年黃河側滲補給量700萬立方米。全區地下水年允許開採量13876萬立方米。
金水區地表水、地下水水質狀況較好,屬碳酸鈣水型,pH值在6—8之間,礦化度低,符合人畜飲用、漁業養殖和農田灌溉用水標準。地表水年徑流深為90毫米,年徑流量為2179.8萬立方米。地下水以淺層水為主,埋藏深度0.5米~10米。

土地資源

金水區
金水區
金水區總面積242平方公里,主要分為:(1)耕地6329.9公頃,佔全區土地面積的26.34%。在耕地面積中,有灌溉水田4568.6公頃,水澆地1253.6公頃,旱地231.8公頃,菜地275.9公頃。(2)園地524.5公頃,佔全區土地面積的2.2%。其中果園434.1公頃,其它園地90.0公頃。(3)林地264.1公頃,佔全區土地面積的1.1%。其中林地74.7公頃,灌木地6.1公頃,苗圃183.4公頃。(4)其它農用地2225.69公頃(含水利設施用地0.29公頃),佔全區土地面積的9.26%。其中畜禽飼養地10.1公頃,設施農用地26.5公頃,農村道路170.1公頃,坑塘水面1565.1公頃,養殖水面109.7公頃,農用水利用地343.0公頃。(5)居民及工礦用地12136.4公頃,佔全區土地面積的50.5%。其中城市用地8888.7公頃,農村居民點1462.9公頃,獨立工礦1441.0公頃,特殊用地311.1公頃。(6)交通用地704.7公頃,佔全區土地面積的2.93%。其中鐵路用地19.7公頃,公路用地685.0公頃。(7)未利用土地669.5公頃,佔全區土地面積的2.79%。其中荒草地333.3公頃,沙地48.1公頃,其它未利用土地288.1公頃。(8)其他土地1179.7公頃,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4.9%。其中河流水面積1170.0公頃,葦地0.7公頃,灘塗9.0公頃。

生物資源

金水區
金水區
金水區生物類繁多,在農業生產中利用價值較高,並呈現養殖種類增加,農業役用大牲畜數量明顯減少的趨勢。養殖動物主要有:黃牛、水牛、奶牛、馬、騾、驢、山羊、綿羊、豬、犬、雞、鴨、鵝、鴿等;特種養殖動物有:海狸鼠珍珠雞、鵲輯、肉鴿、梅花鹿、小香豬、北京填鴨、小尾寒羊等;奶牛養殖業發展較為迅猛。由於轄區地處中原,靠近城市,境內缺少山、河、湖泊,野生動物資源相對稀少,境內存野生動物主要有:鳥類、魚類飛鼠類及刺猜、黃鼠狼、野兔、野雞等;鳥類主要有喜鵲、斑塢、麻雀飛布穀鳥、烏鴉、鶯鳥、大雁、貓頭鷹、燕子、黃鶯、啄木鳥等。境內栽培植物主要有糧食、油料、蔬菜、林木、果樹、花卉、藥材7大類。其中糧食作物以小麥、水稻、玉米、大豆、綠豆、紅薯等為主。
金水區有野生動物86種,其中鳥類79種,獸類7種。珍稀動物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大鴇,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小天鵝、豆雁灰鶴白鷺等。有野生植物598種。
金水區地處中原,靠近城市,境內缺少山、河、湖泊,野生動物資源相對稀少,境內存野生動物主要有:鳥類、魚類飛鼠類及刺蝟、黃鼠狼、野兔、野雞等;鳥類主要有喜鵲、斑塢、麻雀飛布穀鳥、烏鴉、鶯鳥、大雁、貓頭鷹、燕子、黃鶯、啄木鳥等。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60年4月,由七一、紫荊山、人民路、杜嶺、黃河路、文化區、鄭紡機、崗杜、南陽新村9個街道分社和一個農業分社組成。
1961年8月,9個街道分社改成杜嶺、人民路、花園路、經八路、文化路、南陽路、南陽新村7個街道辦事處,農業分社改建成金水農業公社。
1980年,成立劉寨街道辦事處。
1984年,成立大石橋街道辦事處。
2000年5月,金水區撤銷海灘寺鄉,成立豐產路街道辦事處
2000年5月,撤銷海灘寺鄉,成立豐產路街道。
2005年11月,撤銷姚橋鄉,設立龍子湖街道。
2006年6月,撤銷祭城鎮,設立祭城路街道、鳳凰台街道。
2010年11月,調整祭城路街道、龍子湖街道行政管轄區域,設立興達路街道。將祭城路、龍子湖街道辦事處管轄範圍內連霍高速公路以北區域的北錄庄村、任庄村、馬渡村、來童寨村、黃庄村、黃崗廟村、小金庄村以及連霍高速以南、京港澳高速以東區域的劉江村、馬樓村、柳園口村、賈陳村、徐庄村共12個行政村整建制劃出,設立興達路街道辦事處
2010年11月,將祭城路街道、龍子湖街道劃出,划至鄭東新區。
2011年4月,撤銷柳林鎮,設立楊金路街道、國基路街道。
2011年7月,撤銷廟李鎮,設立豐慶路街道。
2011年末,轄經八路、花園路、人民路、杜嶺、大石橋、南陽路、南陽新村、文化路、豐產路、東風路、北林路、未來路、鳳凰台、興達路、國基路、楊金路、豐慶路、祭城、龍子湖19個街道(其中祭城、龍子湖街道由鄭東新區代管),共19個鄉級政區;下設166個居民委員會、40個村民委員會;設有3132個居民小組、208個村民小組(不含代管區域)。
2012年4月,金水區轄文化路、南陽新村、經八路、大石橋、人民路、花園路、杜嶺、南陽路、豐產路、北林路、未來路、東風路、興達路、國基路、鳳凰台、楊金路、豐慶路17個辦事處。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金水區轄24個街道,區政府駐東風路街道東風路16號。
金水區區劃詳情
經八路街道花園路街道人民路街道杜嶺街道大石橋街道南陽路街道
南陽新村街道文化路街道豐產路街道東風路街道北林路街道未來路街道
鳳凰台街道龍子湖街道祭城路街道興達路街道國基路街道楊金路街道
豐慶路街道如意湖街道博學路街道龍湖街道龍源路街道金光路街道

人口民族


截至2019年末,金水區總戶數452011戶,總人口1333434人,其中城鎮人口1228893,城鎮化率92.16%。出生人口14798人,死亡人口5801人,人口出生率11.17‰,人口死亡率4.38‰,人口自然增長率6.79‰。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金水區常住人口為1617541人。

政治


金水區人民政府
區委副書記、區長魏東
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楊潔
副區長趙高翔、趙德武、竟新宇、張川、閔武傑
領導信息統計截至2021年4月

重大事件

1958年4月20日—12月22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彭德懷、習仲勛、劉少奇、朱德、陳毅先後視察金水區。
1964年8月,金水區柳林鄉大河村發現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后在遺址上建成"鄭州市大河村遺址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5年3月25日,亞洲最大的鐵路編組站——鄭州北站全部建成開通。

經濟


綜述

2019年,金水區地區生產總值1752.5億元,[2]同比增長6.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1%、為65.8億元,其中稅收佔比94.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8%和8.5%、為49601元和28224元。

第一產業

2019年,金水區第一產業4647萬元。

第二產業

2019年,金水區新認定市級總部企業6家。幫助企業爭取各類扶持資金2.8億元、融資40億元;新登記市場主體4.6萬戶,總量22.5萬戶。

第三產業

2019年,金水區實現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16.4億元。
2019年,金水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2%。
2019年,金水區軟體和信息技術、網際網路服務等行業營業收入增速分別達到23.6%、10.5%;稅收億元樓宇12幢,現代服務業增加值1100億元。

文化


地方特產

霸王大蔥
霸王大蔥因植株高(1.3—1.5米)、純度精、產量高、營養豐富而得名,其蔥白長達50—60公分,潔白脆嫩,味道香甜,烹飪熟食,猶有風味,是美食家和名廚眼中的珍品。金水區4萬畝大蔥生產基地已經建成,畝產3000公斤左右。
龍鬚糕
龍鬚糕具有悠久的歷史,傳說是哪吒鬧海時把龍鬚割下來交給廚師做成的食品。糕點表面呈須狀,故名楷須糕。是以米、麵粉、糖、油作為主料,並佐以姜、蝦、鹽、肉、蛋松等混合製成。具有色澤美觀,甜咸適口,風味獨特等特點。

地名由來

金水區因境內金水河得名。

交通


截至2011年末,金水區構成以公路運輸方式為主的交通運輸網路。鐵路京廣線自轄區西部穿過。連霍高速過境,有柳林站;京港澳高速過境。有鴻寶線、白楊線、黃古線3條縣(區)級道路17.8千米,鄉級道路4.2千米。鄭州長途汽車北站、鄭州長途汽車新北站、鄭州南陽路長途汽車站3個客運站,年客運總量500萬人次。區屬貨運企業11家,貨運汽車527輛,年貨運總量113.6萬噸。境內有2路、4路及快速公交B1、B10、B18等100餘條公交線路過境。

社會


文化事業

2019年,金水區新建城市書房4個。

教育事業

2019年,金水區新投用學校6所,新增普惠性幼兒園16所,擴充優質學位11610個,藝術小學等4所學校入選第一批省中小學數字校園標桿校。

醫療衛生

2019年,金水區標準化改造社區衛生服務機構5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居民61.35萬人。
2019年,金水區8264家餐飲服務單位建成“網際網路+明廚亮灶”,2.9萬餘家食品經營單位達到“6S”標準。

科技事業

2019年,金水區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37家、科技型企業371家,總量分別為351家和1302家,占鄭州市的17.1%和21.3%。新增國家級孵化器2個、院士工作站3個、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8家。
2019年,金水區新引進高層次人才21人,新增技術交易機構60家,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16.4億元、為全市最高。知識產權服務、新媒體文創企業37家,專利申請量13558件。

體育事業

2019年,金水健兒在跳繩世界盃、世界荷球錦標賽中獲得優異成績。

社會保障

2019年,金水區新建成道路19條、公廁32座,改造提升道路75條,增加公共停車泊位1.8萬個。推進線纜入地5.2萬米,依法拆除違法建設30.9萬平方米,順利改造老舊小區79個,實施樓體夜景亮化238棟,打造優秀以上路段218條。金水區成立14個專業委員會,建成34座微型消防站。
2019年,金水區開展技能培訓和創業輔導5096人次,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93億元,新增就業再就業29556人。新建保障性住房3663套、基本建成7230套,完成公租房實物配租847戶。
2019年,金水區民生領域投入達到52.4億元、增長6.7%,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4.6%。開展技能培訓和創業輔導5096人次,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93億元,新增就業再就業29556人。新建保障性住房3663套、基本建成7230套,完成公租房實物配租847戶。新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11個,總醫院南區醫養結合項目順利投用,養老服務、殘疾人精準康復等專業社工服務全面展開。

城市建設

2019年,金水區的賈魯湖濕地初具規模,馬渡污水處理站建成投用,40台鍋爐完成綜合改造,45個公園遊園建成開放,162處區管工地全部納入“八個百分之百”動態管理,214.5萬平方米綠地扮靚城區,空氣優良率位居全市第二,公園綠地服務盲區基本消除。

旅遊


鄭州海洋館

鄭州海洋館位於豐慶路與洛陽路交叉口東北處,建於2002年8月,2003年10月正式開館。佔地41畝,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是中國中西部地區最大的海洋館之一,年接待能力超過60萬人次。包括河流環境與生物展示館、淺海環境與生物展示館、極地環境與生物展示館、鯨豚類動物行為展示館、海洋科普教室、海洋樂園、自閉症兒童海豚伴遊中心,以及配套服務設施等。主要有白鯨、偽虎鯨、花鯨、海豚、海象、海牛海獅、北極熊、企鵝、北極狐、北極狼等極地動物以及近千種海洋魚類。是中原地區唯一的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創建於1927年,是中國成立較早的博物館之一。河南博物院坐落於河南省鄭州市農業路中段,院區佔地面積126畝,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2009年入選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
河南博物院現有館藏文物17萬餘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精品文物數量多、種類全、品位高、價值大,是見證中華文明發展軌跡,展示中國歷史發展脈絡的文化藝術寶庫。
現開放有基本陳列《泱泱華夏擇中建都》展和專題陳列《明清河南》《中原古代石刻藝術展》《丹淅吉金——中原楚國青銅藝術》《巧工遺珍——院藏明清珍寶展》及《國寶特展》。並有與展覽相配套的“社會教育體驗廳”和“華夏古樂廳”。

鄭州中國綠化博覽園

鄭州·中國綠化博覽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鄭州新區核心區濱臨綠博大道,北依鄭開大道。西臨京珠高速,離莆田出口約6千米,北臨連霍高速,離中牟出口約12千米,距離鄭州高鐵客運站約7千米,距離鄭州火車站約30千米,距離鄭州機場約30千米,交通條件十分優越。
園區總面積196公頃,展園99個。綠博園植被資源豐富,擁有各種植物1000餘種,擁有各類珍稀植物63.6萬株。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等5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杜仲等13種;三級保護植物3種。

鄭州國家森林公園

鄭州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鄭州市東北部。屬森林公園類自然風景旅遊區。鄭州國家森林公園是1992年由原國家林業部批准,在鄭州市林場的基礎上建設而成。
森林公園屬黃河故道區,地形高低不平,海拔高度在75—80m之間,有沙丘、沼澤、農田和魚塘,總面積6.27平方千米,森林旅遊面積佔總面積的40%。公園植被主要是人工林,以刺槐片林和梨園為主,主要喬木樹種有楊樹、刺槐、側柏、椿樹、榆、楝、泡桐、蘋果、梨等,灌木有紫穗槐、荊條、白臘條、草本有野菊花、蘆葦、落草和茅草等。
森林公園有水域面積67公頃(1005畝)。包括:北入口門區、觀光果園、“森林花園”野生花卉區、挑戰基地、生態保護地、叢林景觀帶、濱湖娛樂區、沙生植物景觀帶、“森林之家”森林遊憩區、野餐露宿營地、苗木生產基地,南入口門區等12個功能區。

河南藝術中心

河南藝術中心分為大劇院、音樂廳、小劇場、美術館、藝術館。
大劇院可以容納1820名觀眾,能適應歌劇、舞劇、大型交響樂、大型歌舞以及話劇、戲劇等各種表演藝術形式的需要。大劇院採用“大陸式”型平面,能讓每個座席上的觀眾都能有最佳視線和聲學效果。大劇院具有國際一流的舞台,整個舞台呈“品”字型,分主舞台、兩邊側舞台和后舞台,舞台總進深53米、台口寬18米、高12米。
音樂廳可以容納800觀眾,觀眾席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可容納20餘人的包廂座。這裡的建築形式和聲學設計參照了世界著名音樂廳的模式,舞台空間與觀眾空間融為一體。觀眾席的側牆為強反射的花崗岩和實木牆面,波浪形的天花板形成的擴散,可為不同音樂演奏形式提供混響、反射的最佳值,以提高音樂聽聞的立體感和各種樂器的真實音色,具有可以進行國際交流的一流建築聲學品質。
小劇場建築面積3919平方米,可容納觀眾380多名,設有可實現六種變化形式的舞台及可活動的座席,舞台部分設地下台倉,可滿足舞台升降和座椅存放要求,並適應不同演出形式和不同觀眾區布置。廳堂的空間為“黑匣子”,適用於多種形式的表演活動,如小型話劇、小型音樂演奏、實驗藝術表演、時裝表演及產品和廣告發布等。

大河村遺址

大河村遺址位於鄭州市東北部、連霍高速與中州大道交叉口東南隅,是一處包含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夏、商時期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遺址,距今6800—3500年,經歷了原始社會母系氏族繁榮階段、父系氏族階段,直至夏商時期奴隸社會階段,是鄭州地區遠古文化發展的完整縮影。2001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河村遺址發現於1964年,1972年首次進行考古發掘。1972—2015年,先後進行了25次發掘,發掘面積達6000多平方米,出土各類房基50餘座、窖穴近500座、墓葬400餘座,壕溝2條,出土陶、石、骨、蚌、角、玉質地的珍貴文物3600多件,各類標本20000餘件。遺址時代從史前一直延續到夏、商時期,長達3300多年,是仰韶文化的時代標尺,為研究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遺址中出土的彩陶數量極多,色彩絢麗,圖案豐富,在仰韶文化中獨樹一幟,彩陶上所繪製的天文圖案是中國最早的天文學實物資料,對研究中國古代天文學和曆法的產生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遺址中發現的仰韶文化時期的房基F1—4,是中國已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史前居住基址。

鄭州動物園

鄭州動物園位於鄭州市金水區花園路103號,於1982年籌建,1985年建成開園,佔地面積430畝,下轄寵物公園。經過30餘年的建設發展,園區展出動物由最初的20餘種200頭(只)發展到260餘種3300餘頭(只),是河南省大型專業動物園和中國動物園協會常務理事單位,肩負野生動物遷地保護、動物繁育、科普科研及休閑娛樂等功能。

代表人物


金水區的著名人物有原姚橋鄉人、《鄭州日報》創刊人劉瑞麟、原祭城鄉人、生物學教授時從夏、原姚橋鄉人、空軍功勛飛行員李劍英。

獲得榮譽


2018年9月,金水區位列2018年中國百強區第25名。
2019年7月,金水區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評為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區)。
2019年11月2日,金水區被農業農村部評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20年04月27日,金水區獲評2020年中國醫療服務百佳縣市。
2020年04月29日,金水區獲評2020中國縣域文化消費百強榜。
2020年6月2日,金水區獲評2020中國縣域智慧城市百強榜。
2020年7月,金水區入選202年中國秋季休閑百佳縣市。
2020年7月21日,金水區入選20年中國年度信用佳縣市。
2020年9月10日,金水區入選2020年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水平百強榜”排名第26位。
2020年11月17日,金水區榮獲2020中國樓宇經濟領軍發展城區獎。
2020年11月,金水區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20年12月,金水區入選創業就業方向“第三批雙創示範基地”名單。
2021年,金水區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2021年8月17日,入選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年賽迪百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