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
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
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始建於原國立山東大學水產系,是我國最早建立的水產本科專業高等教育機構(1946年)。
學徠院水產學科作為國內首個碩士學位(1984)和博士學位授權點(1986),同時也是國內第一個水產學博士后流動站(1999)和首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2000)。2007年本學科被評為目前國內唯一的水產學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併入選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2013年入選山東省“泰山學者優勢特色學科人才團隊支持計劃”。在2004、2007和2012的三輪全國水產學科評估中均獲得第一名,在2017年公布的學科評估中獲評A+,同年入選教育部“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學院現擁有水產養殖和海洋漁業兩個系,設有水產養殖、海洋資源與環境、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3個本科專業,以及水產養殖、漁業資源、捕撈學、增養殖工程、漁業經濟與管理、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水產動物醫學、水生生物學、動物學、漁業(專業學位)等10個碩士點和博士點,構建了“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是國內水產學科人才培養層次最高、最齊全的高等教學單位。學院擁有海水養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農業部重點實驗室、海水養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水產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同時也是“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相關功能實驗室的重要組成。
徠水產養殖系成立於1946年,是國內設立最早的水產養殖本科教育學科點。早在六十年代初期就招收過碩士生。文革後繼續招收碩士生,並於1984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獲得水產養殖博士學位授予權。本學科擁有我國唯一的水產學博士后流動站、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崗位、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崗位、教育部海水養殖重點實驗室和教育部海水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本學科1989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2001和2007年又以第一名的成績再次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本學科擁有水產學博士后流動站及博士點3個(水產養殖、水生生物和動物學),碩士點3個(水產養殖、水生生物和動物學),本科專業1個(水產養殖),已成為國內水產養殖學科人才培養層次最高、最齊全的高等教學單位。本學科培養的博士生獲得了2006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2005年海水養殖團隊被教育部批准為本學科全國唯一的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近五年,在科學研究方面,主持各類研究課題90餘項,其中國家“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等共67項,到位總經費6400餘萬元,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和國家技術發明獎2項。另外,獲省部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出版專著/教材6部,發表論文500多篇,其中SCI、EI收錄250餘篇,舉辦國際學術會議3次。
水產養殖系現有教職工48名,其中教授21名(博士生導師16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81.3%;教師中2人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3人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海洋漁業學科發展已有60餘年的歷史,始自1946年山東大學水產系。經過幾代學者的努力耕耘,學科不斷發展壯大,取得了豐碩成果,已形成學士、碩士和博士三級人才培養模式。本學科於1984年成立捕撈學碩士點、1992年成立漁業資源學碩士點;1998年獲得了我國當時唯一的漁業資源學博士學位授予權,1999年被批准為水產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2000年獲水產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本學科中漁業資源分別於1997年和2006年被評為山東省重點學科;2007年水產學科被評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海洋漁業系現擁有漁業資源學和捕撈學2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設有漁業資源、增殖養殖工程、捕撈學、漁業經濟與管理4個博士點,漁業資源、增殖養殖工程、捕撈學3個碩士點;設有“海洋生物資源與環境”、“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2個本科專業。
海洋漁業系擁有一支科研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現有在編教學人員28人,其中教授9人(博士生導師7人),副教授8人,講師7人,實驗系列4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19人,占教師人數的79.1%,具有海外留學和工作經歷的教師17人。近五年,在科學研究方面,本學科成員先後主持承擔了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70餘項,其中參加國家“973”、863”及“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0餘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近20項;省部級課題40餘項。合同總經費達到4000餘萬元;發表的論文被國際三大檢索收錄120餘篇。
中國海洋大學水產系的設立可以追溯到國立青島大學時期。1930年,國立青島大學(1932年更名國立山東大學)正式開辦,經蔡元培推薦楊振聲為校長。楊振聲校長在任期間,積極延聘專家學者來校任教,致力於提高學校的學術地位。他對青島的地理環境、自然資源進行了分析研究,首次提出漸次增設海邊生物學、海洋學、氣象學等學系的設想,認為當時在其他大學均未設立,容易形成國立青島大學的特色。楊振聲發展海邊生物學等涉海學科的理念,對後來學校的海洋、水產學科獨步國內,青島成為我國著名的海洋科技與教育城,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1930年5月,國立青島大學正式成立后,設立理學院,成立生物學系。由於地處海濱,生物系許多教學、科研活動與海洋水產息息相關。1931-1932年間,生物學會舉辦學術演講會十次,其中“青島之漁業”、“青島之鯊魚”、“水生植物之形態”、“海洋原生動物譜”、“青島水棲昆蟲之調查”、“八帶魚之調查”等演講,均帶有顯著的海洋水產特色。1932年9月,任命國立青島大學教務長趙太侔為國立山東大學校長,趙太侔校長重視涉海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建成了生物系教學和科研大樓——科學館,以及最初的海洋生物標本室。《動植物系及海洋研究所概況》一文記載:尤以海洋生物之標本,種類之繁多,數量之充足,可供十餘年之教材及研究之用,實為各大學所未有。這一時期,生物系的課程已涉及魚類學、海洋學等,建有魚類學研究室、海藻學研究室、海洋生物學實驗室以及溫室、魚類飼養室、標本陳列室等。學術研究也有很多與海洋水產緊密相關,林紹文教授的《中國十字形水母之研究》,發現了中國鐘形十字水母和青島正十字水母兩個新品種,填補了海洋生物領域的一項空白;童第周教授與葉毓芬先生合著的《雙頭青蛙之研究》,證實了盧克斯及布拉舍氏理論的謬誤;曾呈奎先生的《海南島海產綠藻之研究》,研究海藻計38種,全數為我國之新紀錄,在海產植物學論文中占重要地位。這一時期生物學科完全確立了自己的學科地位和海洋生物學特色。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我國水產事業落後,沒有從事水產教育的專業機構,人才短缺,豐富的水產資源得不到合理的開發利用,甚至連基礎的調查也沒有進行過。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發展水產事業和培養水產科技人才的重要性,認為必須創辦一所培養高級水產科技人才的機構,山東半島黃、渤海區漁業資源豐富,也宜於水產養殖,是生產基地,也是實習基地,因此積極建議當時的國民政府在山東創辦水產系。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1946年春,在停辦八年之後,國立山東大學在青島原址復校,趙太侔再任校長。趙太侔校長在《本校校慶典禮校長補志》中進一步提出山東大學利用海洋水產特色服務社會的發展理念,指出:“一個大學與其所在地方,有著密切的聯繫,大學既受到地方的供養,一方面要協助地方解決各種技術上的問題;同時要供給地方所需要的人才。我們造就的學生,如果不能適應這種需要,那是我們未能盡到責任。”經過緊張籌備,教育部同意在青島的山東大學設立水產系,隸屬國立山東大學農學院,這是我國高等學校中設立的第一個水產學科本科教育學科點,成為國立山東大學重要院系之一。1946年3月,國立山東大學啟動水產系籌備工作,著手聘用系主任及教授。經學校臨時校務會和為學校復校工作提供資金的“中英庚款董事會”研究后,認為當時在世界最大的海洋研究機構——美國Woods Hoole海洋研究所任高級研究員、藻類研究室主任的朱樹屏博士在國際學術界有相當的聲望,是水產系主任的最佳人選。1946年4月1日,中英庚款董事會向朱樹屏教授發出了聘請函,經過不懈努力,朱樹屏與中央研究院、雲南大學終達成協議:1947年暑期以借聘形式赴國立山東大學任水產系系主任,聘期一年。在朱樹屏到任之前,趙太侔校長安排植物系主任曾呈奎代理水產系主任。1946年10月,山東大學年度招生,水產系首屆報考本科生多達462名,第一批招收學生52人。10月25日舉行開學典禮,12月23日正式上課,開創了我國水產高等教育的新紀元。
水產系創立之初,在國立山東大學分校(青島市泰山路)辦學,著名海洋生物學家曾呈奎任代理系主任;1947年3月水產系改屬理學院,水產系遷入魚山路校本部,朱樹屏教授任系主任;1948年9月,因借聘期滿,改由沈漢祥教授任系主任。當時設漁撈、加工、養殖三個專業組,有學生103名,教職工24名。1948年5月,為使中國的水產事業更快的發展起來,奠定我國水產研究與教育的基礎,南京國民政府批准在山東大學水產系建立水產研究所。1948年9月15日,水產研究所首次進行研究生招生考試。此次招生涵蓋漁撈學、魚類、水產生物、養殖學、水產化學、水產生態學和水產生理學等學科領域。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山東大學與華東大學合併,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期間,農學院其他三系遷濟與原山東農學院合併,水產學系沒有變動,但專業方向有變動。根據農林水利部關於“今後全國漁業中心在華北,華北漁業中心在山東,山東漁業中心在青島”的指示精神,山大水產系得到重點發展,后將原有的三個專業組改為工業捕魚、水產加工和水產養殖專業。院系調整后,學校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水產系儘管是新創立的學科,但青島宜人的氣候吸引學有專長的學者應聘到校任教,師資力量在教學上還是很強的。據《山東大學百年史》記載:系主任沈漢祥曾留學日本,在水產養殖和加工方面既有理論修養,又有實踐經驗;薛廷耀教授專長水產捕撈和加工;鄒源琳教授擅長水產捕撈和養殖;黃文澧副教授對漁撈、漁具方面教學經驗豐富;閔菊初副教授精於水產加工學;胡文溶副教授曾任海軍副艦長,對航海和船藝學理論和實踐都較諳熟。
1953年,高教部要求全國高校開展以學習蘇聯經驗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改革工作。山東大學提出了“專業教學,培養師資,整頓紀律,提高質量”的目標,根據當時學校師資力量和設備條件,全校設置10個專業,其中水產系設置水產專業,開設普通植物學、水產動物學、達爾文主義、遺傳學、普通物理、普通化學、分析化學、海藻學、貝類學、魚類學、浮游生物學、經濟海產學、無脊椎動物學、胚胎學、海洋學等基礎課和專業課。為此,相繼建立了水產通論教研組(沈漢祥任組長)、水產動物教學小組(鄒源琳任組長)、水產加工教學小組(閔菊初和劉綸任組長)、漁撈漁具教學小組(黃文灃任組長)、航海船藝教學小組(胡文溶任組長)。當時,各位教授均在教學第一線親自授課或帶隊實習,促進了水產系教學、科研工作的開展。
1953年4月,高教部決定河北水產專科學校停辦。9月8日,部分師生併入山大水產系,包括教師8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助教3人),學生60人,其中,捕撈班畢業班學生17名,第二年3月份畢業。同時併入儀器設備100多箱,主要是漁業加工、捕撈專業的儀器,自此,學校的水產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成為學校重點發展的系科之一。1955年初,教育部曾考慮山東大學水產系併入上海水產學院,並以農便字[55]223號文下達。根據史料記載,在此期間,水產系主任沈漢祥等人,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向教育部及商業部反映,認為青島地理環境和工業情況需要有關海洋和水產研究單位配合,並且我國水產事業亟待發展,現只有一院(上海水產學院)、一系(山東大學水產系)培養水產高等科技人才,因此要求繼續在山東大學辦好水產系。1956年4月,高教部同意山東大學的意見,在給山大的函稱:你校水產系決定不遷上海,為了培養較高質量人才,茲決定水產養殖專業從1956年所招新生起,學制改為五年。至此,再經一系列調整,水產系實力增強,辦學條件明顯改善,為教學科研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1958年10月,山東大學主體遷校濟南,水產系和海洋系、地質系、生物系的海洋生物專業、物理系和化學系的部分教研組等留在青島,暫時形成了濟南和青島兩地辦學的格局,水產系主任由薛廷耀教授擔任。12月,山東大學黨委曾提出籌建山東水產學院的報告,提出建四個系八個專業,院址擬選在青島團島一帶,后未獲批准。據《中國海洋大學大事記》記載:1959年7月13日,山東省委批複稱,據省高教會議意見和中央指示精神,不再單獨建立以山東大學水產係為基礎的山東水產學院,水產系即作為山東海洋學院的一個系,並列入當年招生計劃。這樣,原定獨立建院的山東大學水產系併入海院,1959年山東海洋學院設置海洋水文氣象、海洋物理、海洋化學、海洋生物、水產五個系。1971年1月,根據《山東省高等學校布局和專業調整方案》,山東海洋學院水產系曾併入煙台水產學校,1978年復歸山東海洋學院建制。1950年7月,水產系第一屆學生畢業。1950-1958年,水產系共畢業學生241人,其中養殖專業畢業學生8屆,共101人;水產加工專業畢業學生6屆,共55人;捕撈專業畢業學生7屆,共85人。不少學生成為我國水產事業的骨幹和國內外有影響的專家學者。1948年開始,水產系對膠州灣進行了基礎性調查。這項調查,一直延續到20世紀50年代。1957年2月,學校制定出本年度科學研究計劃,水產系有22項科研項目。1957年,水產系的研究經費為91790元,僅次于海洋系,在全校列第二位。1958年5月,水產,海洋,生物等系部分師生組成沿海水產資源調查隊,用四個月的時間對沿海二十六個縣市進行了調查,為以後的海水養殖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數據和探索方向。1958年8月,水產系師生合作進行海帶工業利用的研究,由海帶中提碘和甘露醇獲得成功。1959年山東海洋學院成立后,學校走上了以海洋水產學科為特色的獨立發展的新階段,水產學科得到快速發展。1984年,獲得養殖學和捕撈學碩士學位授予權;1985年,獲得漁業資源學碩士學位授予權;1987年,獲得水產養殖博士學位授予權;1989年,水產養殖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1998年,獲得漁業資源博士學位授予權和水產一級學科博士點;1999年,被批准為水產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2007年,水產學科(涵蓋水產養殖、漁業資源、捕撈學三個二級學科)被評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經過兩輪國家一級學科評估,穩居全國第一。
學院現擁有水產養殖系和海洋漁業系二個系,設有水產養殖、海洋生物資源與環境、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三個本科專業,涵蓋1個博士后流動站(水產學)、7個博士點和碩士點(水產養殖、水生生物、動物學、捕撈學、漁業資源、增養殖工程、漁業經濟與管理)。學院擁有海水養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海水養殖工程中心、水產養殖“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崗位、水生生物“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崗位、水生生物學山東省重點學科(強化建設)、漁業資源山東省重點學科、應用水生生物技術山東省重點實驗室、水產養殖山東省品牌專業。構建了“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的水產學科人才培養體系和培養條件。
學院現有教職工127人,其中教師93人,教授44人,高級職稱占教師總數的79%。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教授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0人,中國海洋大學“築峰人才工程”第一層次1人。另外,還有一支定期來校授課和講學的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的著名專家學者,以及由我校“海外教授團”為主體的國外知名學者組成的高水平“客座教師”隊伍。目前,一支以中青年學術骨幹為主體、結構科學合理、學術造詣精湛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已經形成,在水產學科建設中繼續發揮主力軍的作用。
近5年來,我院先後承擔了近400項國家和省部各級各類科研項目,包括國家“973”、國家傑青、國家優青、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公益性行業農業專項、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項目等,總經費超過1.5億元。解決了若干與海水健康養殖、海洋漁業資源養護等“藍色糧倉”科技發展相關的基礎理論、應用技術、裝備工程領域的重要命題,取得了多項高層次研究成果,並通過了驗收鑒定,實現產業化,創造直接產值100億元以上。2013年-2017年,發表學術論文1300餘篇,其中SCI收錄800餘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77項。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教育部、山東省等省部級一等獎13項、二等獎17項。
水產學院先後曾湧現出全國十佳大學生孫焱,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龔駿等一大批優秀學子。本科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連續三年達50%以上,一次就業率92%以上。水產在校生現有820人,其中本科生431人,碩士研究生224人,博士研究生16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