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垣
雷垣
雷垣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父親雷奮曾留學日本,學習政法,回國後任上海《時報》主編。出生時父親已過四十,3歲時母親因病去逝,8歲時父親又染病身亡,一下子成了孤兒。
在大同讀中學時,雷垣交了一個學文科的好朋友——傅雷。傅雷4歲喪父,孤兒寡母艱難度日,身世與雷垣彷彿。一天,傅雷從學校牆報上看到雷垣關於身世的作文,大有“同是天涯淪落人”之嘆,便主動和雷垣訂交,並從文科宿舍搬來和雷垣住一室。從此,二人結為摯友。傅雷後來轉學入持志大學生,不久赴法國留學。
1935年9月,他飄洋過海來到美國,進入密歇根大學研究院數學系攻讀數學。因為他原來學過的數學課程少,這裡的許多必修的數學課程都沒學過,他不得不在第一學年,選讀了10多門數學課程,一周多達30多課時,經常夜讀達旦。在一年之中硬是將這10多門課程讀了下來,拿了足夠的學分,獲得了碩士學位。有意思的是,在他獲得數學碩士學位的學分中,有3學分是樂理課的學分。事情是這樣的:在他不得已放棄音樂學習時,實在難以割捨對音樂的依戀。於是他不顧數學課程的繁重,仍然到音樂系選修了樂理課。
在攻讀博士學位時,他師從導師Rainich教授,主攻結合代數。經過兩年多時間,完成論文”The Imbedding of The Skew Part of A Bilinear Function In Linear Associvative Algebras”,創造性地對線性結合代數提出與過去完全不同的觀點來進行分類。他於1939年5月通過論文答辯,獲得數學博士學位。
1939年夏,雷垣完成學業,回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