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洪江

發源於河南開封市的河流

汾洪江發源於今河南開封東的上集賢村,向東南流入淮河(一說澮河)。

沿江串聯著18個湖泊,素稱“一溜十八湖”,猶如一串晶瑩璀燦的明珠,格外生輝。隨著淪桑變遷,汾洪江逐漸淪為“平庸之輩”,就連《水經注》也沒有關於它的記載。特別是一場連續七天七夜的黑風黑雨過後,瀕臨枯竭的汾洪江及眾多湖泊,幾乎被夷為平地。

十八湖


“十八湖”現已演變成以姓氏命名的村莊,自上而下依次是:棠湖、潘湖、林湖、路湖、夏湖、劉湖、魏湖、趙湖、王湖、田湖、任湖、陸湖、葉湖、蘇湖、錢湖、李湖和陶湖(劉湖以下各湖在固鎮縣內)。西從瓦疃鄉的路廟村,東到安圩鄉的張巷村,約長20公里,寬20米的故道清晰可辨,而以林場西的瓦疃鄉遺跡最多。此處江面寬闊,如一片汪洋,南岸的陳海子和單海子由此得名。往西有個陳秀圩子,時稱陳渡口;與其隔江相望的航運碼頭,今稱碼頭王家。再往西是路廟村,高於周圍地勢,當為江心洲

遺跡


1942年,盤據湖溝集的日偽軍強迫老百姓挖“封鎖溝”時,在故道中曾挖出長約20米的木船,內有腐爛人骨1具,陶瓷鍋灶1個,青色粗瓷碗4隻和數枚二指半長的銹鐵釘。一位65歲的老人說,他年輕時曾幾次在大霧瀰漫的早晨,看到數只帆船在汾洪江上逆流西行,10多分鐘后即消失。固鎮縣耕地為典型的砂礓地,但“文化大革命”中興修水利時,故道上很少挖到砂礓;打機井時發現,凡位於故道上的井口,挖出的泥土均呈黑褐色,其中蚌殼殘骸約佔20%。

傳說


有人認為汾洪江應為“粉紅江”,說它的上游直通隋煬帝後宮,是眾多妃嬪及宮女的脂粉水染成了粉紅色,故名。其實隋都不在開封,而在西安。不過,這也從一個側面形象地揭露了昏君楊廣驕奢淫逸的罪惡。

汾洪江林場


汾洪江林場位於固鎮縣湖溝鎮,耕地面積近8000畝;因坐落於古汾洪江故道而得名。林場隸屬於淮北礦業集團

汾洪江項目


汾洪江故道
汾洪江故道
汾洪江項目區位於固鎮縣楊廟鄉作為農業發展一個重點,定位於一個集水利、林業、農業於一體的特色綜合示範區,重點抓好基礎設施配套、林業種植、產業發展等各項工作,力爭成為全鄉水利興修的樣板區、林業管護的亮點區,產業調整的引導區。
一是基礎設施提水平。投入資金415萬元,集中對汾洪江項目進行整治,工程歷時5個月。共完成主幹溝1條,中小溝45條,總長度達32.69公里,治理面積超萬畝,實現了旱能灌、澇能排的雙重保障作用。
二是林業發展顯特色。創新林業發展思路,加強同企業的合作力度,使林業種植、管護走向市場化,採取公司化造林的方式,投資12萬元,對汾洪江項目區實行集中造林行動,共栽植各類樹種3萬棵。同時,把植樹造林與美好鄉村建設結合來、與群眾休閑去處結合起來,做到即造景也造林,種植了櫻花欒樹、法梧等、紅葉李等多個品種。
三是產業基地展新姿。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快培育現代農業體系,一次性流轉項目區土地,豐原現代農業土地流轉項目正式拉開,該項目由豐原集團投資實施,每畝租地價格按800斤小麥的當年保護價核定,保底價格每畝不低於900元,前期各項工作緊張展開,到戶丈量工作正在進行,本月底前,項目將進駐落戶。項目完工後,進一步開拓導農業發展的新渠道,為今後全鄉農業發展提供了可看、可學、可借鑒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