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海春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能源中心研究員

景海春,1965年10月出生江西省九江市,1986年和1989年在蘭州大學獲學士和碩士學位;1989年到1996年 在天津市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工作,歷聘研究實習員,助理和副研究員,副所長。

人物經歷


1996年到1999年在荷蘭瓦赫寧根DLO-CPRO(PRI)訪問研究;
1999年至2004年在荷蘭格羅寧根大學攻讀博士並獲得博士學位;
2004年到2008年在英國洛桑研究所做博士后;
2008年至今就職於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資源重點實驗室分子設計創新研究組課題組長;
2010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目前,指導博士后1人,在讀博士生和碩士生5人,聯合培養博士生和碩士生3人。

工作履歷

2007.10-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能源中心。能源植物分子遺傳學基因組學研究。
2004.4- 英國洛桑研究所工作,Senior Researcher。小麥抗病的分子遺傳學研究
1999.7-2004.3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攻讀博士。Arabidopsis葉片衰老調控的研究。
1996.9-1999.6 荷蘭瓦赫寧根DLO-CPRO(PRI)訪問研究。細胞周期與種子的發育和萌發有關。
1989.6-1996.8 天津市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工作,歷聘研究實習員,助理和副研究員。自1994任副所長。植物營養與施肥。
1986.9-1989.6 蘭州大學攻讀物理學碩士,植物生理生態學
1982.9-1986.6 蘭州大學攻讀物理學學士,植物學

科研簡介


研究方向

探索甜高粱糖代謝與生物量積累的發育調控,解析對非生物與生物逆境脅迫的分子應答,闡述抗逆性糖代謝與生物量積累的關係,為分子設計育種拓寬植物抗逆性,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和穩定生物量提供理論依據,基因資源和種質材料。
研究內容集中在(1)糖分積累、轉輸與儲存,(2)耐鹽鹼機制和(3)病蟲害抗性。
研究進展
甜高秸稈秸稈秸稈含糖量,大生物量和強抗逆性等特點,是新能源作物的首選之一。但發展甜高粱為能源植物尚有諸多該該。該助該模式植物和其它作物研究的基礎,我們採用分子遺傳學和基因組學途徑來對甜高粱進行遺傳改良和分子設計。在甜高粱研究方面,我們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測序平台,對三個代表性的甜高粱種質進行了全基因組重測序,並同近期發表的籽實高粱基因組序列進行比較。結果表明在10x基因組測序覆蓋度下,平均95%的測定序列可定位到高粱基因組。三個基因組發現有42-47萬個單核苷酸多態位點(SNPs);小的InDels(1-6鹼基)數目在43196-71189個之間。同時發現6000個以上的基因組結構變異,其中缺失(deletion)佔74.55-83.92%,插入(insertion)佔13.65-22.30%,複製(duplication)佔1.83-2.33%。這些結果為下步探討基因組結構變化,發展高密度分子標記,挖掘調控能源性狀與抗逆性的功能基因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