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生態學
植物生理生態學
植物生理生態學是植物生態學的一個分支,是生態學最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主要研究植物取得資源以及將資源用於生長、競爭、生殖和保護的結構和生理機理的學科,在很大程度上是藉助生態系統生態學、微氣候學、土壤學、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和功能解剖學等學科的研究知識。植物生理生態學是認識各種生態關係的基礎,對於森林、草原等更新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管理,水土保持和控制環境污染等方面顯示出預測和指導作用。
植物生理生態學 |
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分布圖 |
植物生理生態學主要是用生理的觀點和方法來分析生態學現象。因此它研究生態因子以及植物生理現象之間的關係,即生態學與生理學的結合。植物生理生態學的特點表明,它具有植物生態學與植物生理學雙親起源的特點,是一門明顯的交叉學科。
植物生理生態學
植物生理生態學研究可以在不同的尺度水平上展開,從分子、細胞、組織、器官、個體,到種群、群落、甚至生態系統等都可以展開有關的研究,但研究的焦點是有機體本身,即無論在哪個尺度上的研究都要圍繞個體的基本性能表現進行。
直到19世紀50年代,植物生理生態學才作為一門專門學科,成為植物生態學領域中十分重要的研究分支之一。此後,植物生理生態學隨著關鍵性測試技術的突破得到迅速發展。如五六十年代發展的運用於植物光合作用測定的
植物生理生態學
除宏觀方面研究外,還對微觀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多數研究集中在植物對單一環境因子脅迫的反應及其適應性方面,如在植物抗旱性方面,證明低水勢通過氧化還原過程而影響能量平衡和mRNA的轉錄,葉綠素-蛋白質複合體的破壞,導致光合速率下降,同時研究植物抗旱性的遺傳規律及抗旱基因的克隆技術,可用於篩選植物的抗旱性品種;在植物抗熱性方面,已經從分子水平上研究了植物的熱穩定性基因,認為熱穩定蛋白與鈣離子有關,與tRNA的核糖苷殘基的硫代作用有關,與tRNA的多肽胺的特殊配合體有關;在植物抗凍性方面,證明抗凍性與蛋白質合成有關,尤其與適應性蛋白質的形成有關;在植物抗冷性方面,研究了膜蛋白、膜結合酶和膜脂流動性,證明膜蛋白與抗冷性關係密切。這些研究概括起來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能量代謝,氨基酸和甜菜鹼代謝、滲透調節、激素調節、膜脂和膜蛋白功能、逆境信息傳遞、大分子物質的破壞和修復、抗性遺傳工程、形態解剖的演化、生態因子反應、抗性育種和提高抗性的技術等。然而,如考慮多種養分資源的話,自然界中植物常常受到多種養分(光、水分、溫度、空氣,、土壤、肥力、鹽漬等) 限制和多種逆境脅迫。並且,這些養分脅迫的性質隨時間和地點而改變,其相互關聯的環境因素對植物的影響不是各因素作用的累積,如植物在高光強下時,水分脅迫或異常的低溫或高溫會顯著加劇強光損傷,即光抑制作用。有關植物對多種養分脅迫反應領域的研究工作相對較少。植物生理生態學現在關注的新焦點是植物多種養分資源與多種環境脅迫的相互作用。如美國的生物圈2號計劃,德國輻射和環境研究所,英國的Central EtectricityLab.都建立耗資巨大的人工氣候室來研究各種環境因素改變對植物生長的反應。目前植物生理生態學的一些最有效的研究方法是選擇一些單個因子極端地區,對這些地區中相關植物的逆境生理反應進行比較,如凍原的研究,還有加利福尼亞“死谷”地區沙漠的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這些結果表明,在自然環境中,即使是在不利的條件下,對植物的代謝活動和微環境進行準確的測定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這些測定結果反過來又為人工調控條件下進行合理的試驗設計提供了參考依據。
植物生理生態學
隨著實驗科學方法學的突破,植物生理生態學的研究必須從分子水平到生態系統縱向水平的綜合方面開展工作,這將有助於糾正過去傳統的對機理研究的簡化要求。當今植物生理生態學已開始考慮從靶分子水平上探討植物對
植物生理生態學
目前世界面臨著食物、能源、資源、環境和人口五大問題,這些問題都與生物科學緊密相連,人類的未來將越來越重視生物科學的發展。所以,研究工作應當長時間的持續進行,以取得準確、系統的數據來模擬植物的生長發育進程和相應的自然生態環境系統,全面評價植物對多種養分資源的適應與利用。
中國在植物生理生態學方面研究始於20世紀20年代,如錢崇澍、李繼侗等在國外的工作,涉及植物生長發育與土壤理化性狀、水分的關係,是早期的啟蒙性工作。錢崇澍與Osterhout合作發表的論文“鋇、鍶及鈰對水綿的特殊作用”,是中國人第一次在國外刊物上發表有關植物生理學的論文。如果錢崇澍的工作是植物生理學的內容,其工作是開創了中國植物生理學的先端,那麼李繼侗的工作經歷則開創了中國植物生理生態學研究之先河。李繼侗最早在英國期刊上發表的“光對光合速率變化的瞬時效應”,公認是對兩個光系統的先驅報告,可見其在植物生理學領域的造詣。抗日戰爭結束,李繼侗轉入植物生態學研究,較早在中國開展植物生態的調查工作。
植物生理生態學
植物生理生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