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平山寺的結果 展開

平山寺

福建省惠安縣平山寺

千年古剎平山寺坐落於福建省惠安縣城北郊東平山小坪頂,始建於916年(後梁貞明二年),歷經修廢,後於1988年由旅居新加坡的睛暉法師重建大殿,並請照圓法師擔任住持。寺院規制恢弘壯觀,寺北側存有元代石塔一座及如幻禪師題寫的“觀潮”手跡,足可珍貴。山中還有小亭、隧道、天然石雕點綴其間,使這裡兼具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大特色,融名剎與旅遊勝地於一體。江蘇省徐州市九里山等地亦有同名寺廟。

基本概況


平山寺位於福建省惠安縣城北郊東平山小坪頂,始建於916年(五代後梁貞明二年),原名“乾峰寺”,是全縣規制最恢宏,裝飾和配置最精美的佛寺之一。每年農曆四月中旬舉行寺院開光紀念活動。

歷史沿革


1371年(明洪武四年)僧南洲重建,后圯廢。明末邑人按察使劉望海之孫劉寧重建,因寺地處東平山,故改名“平山寺”,其孫劉作悔后又重修。民國又修葺。1966年“文革”中被毀,僅留石塔。
1988年,曾在平山寺習經、後到新加坡的晴暉法師有感於該寺久廢,因而發起捐獻,並得到海外僑親陳慧中、陳妙馨居士施助,經過三年修建,1991年梵宇重放光彩。1997年以來,照圓法師主持平山寺,發動海內外信眾鋪設平山水泥路,建齋堂、放生池、照牆及寺宇屏等附屬設施,使寺宇規模更為恢宏。

建築規制


重建后的平山寺,總佔地約一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三千平方米。寺東南向,中軸線上依山勢建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及鐘鼓樓等;兩廂有尊客堂、伽藍殿、祖師廳、監齋殿、香積堂、報恩堂等。觀音殿的兩側分別為藏經館和紀念堂。附屬建築有元代石塔、晚晴亭、朝暉亭、磊亭、六角亭、安養院、山間隧廊通道和盤山公路等。
惠安縣平山寺覽勝
惠安縣平山寺覽勝
平山寺殿宇雄偉,裝飾華麗。山門有輝綠石透雕蟠龍柱、蹲踞石獅各一對,左右壁浮塑彩瓷圖案、八朵吊筒人物木刻。天王殿和大雄寶殿頂蓋屋脊彩瓷雕塑、琉璃瓦硐,重檐疊拱,樑柱貼雕飛天樂伎10尊,雙龍戲珠石雕等等,精美絕倫。門額“平山寺”由時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題並撰門聯。寺宇屋脊塑有四五十條閩南特色的瓷剪龍。整座寺宇雕樑畫棟、金碧輝煌、飛檐筒瓦、崇樓傑閣,氣勢十分雄偉。
寺北側岩崖上有一座建於1335年(元元統三年)的石構樓閣式實心塔,八角六級,通高7.2米,邊長0.42米,須彌座高0.4米。塔檐刻有翼角、瓦壟,出檐0.3米。塔身雕飾佛像、建造年代及梵文。第一、二、三、五層塔身的八面雕飾佛像,或站立或正坐或盤坐,共32幅。第三層塔身鐫有“元統三年歲次乙亥臘月庚申日立”字樣;第四層刻有八字藍蹉體梵文。葫蘆形塔剎。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寺廟佛像


惠安縣平山寺法會
惠安縣平山寺法會
寺中供奉佛像較為珍貴。大雄寶殿釋迦牟尼玉雕坐像,高1.6米,來自緬甸,系由新加坡龍山寺、普陀寺、普明寺合贈。殿中供奉的文殊、普賢、觀音、地藏王及十八羅漢和天王殿的彌陀、韋馱、四大天王,以及觀音殿的觀音等,均系壽山石雕琢而成。

寺廟楹聯


● 平地起精藍,昔有名賢於茲脫白;山川多瑞氣,久荒梵宇又見重修。——趙朴初(時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撰、書
● 平分秋色,古剎貞明飛壯采;山眺雪峰,禪風暢好重南閩。——蘇淵雷(時任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上海佛教協會副會長)撰、書
● 座對雲山明佛性,門環輞水印禪心。——傳凈法師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