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日

發揚中國航天精神而計劃設立的一個紀念日

中國航天日(Space Day of China),是為了紀念中國航天事業成就,發揚中國航天精神而計劃設立的一個紀念日。首個航天日,習主席要求科學家幫助實現中國成為全球天空巨頭的夢想。設立“中國航天日”,就是要銘記歷史、傳承精神,激發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於創新的熱情。

2016年3月8日,國務院批複同意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首個中國航天日以“中國夢,航天夢”為主題,國家航天局會同有關部門籌劃部署“開放日”“科普周”等系列宣傳和科普活動。

設立“中國航天日”,旨在宣傳中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一貫宗旨,大力弘揚航天精神,科學普及航天知識,激發全民族探索創新熱情,唱響“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的主旋律,凝聚實現中國夢航天夢的強大力量。

2020年4月24日10時,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通過線上方式在國家航天局網站、人民網等平台舉辦,線上舉行航天日旗幟交接。三位2020年“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公開亮相、2020年航天日宣傳片將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與任務標識公開等活動。

2021年4月24日,是我國第六個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在江蘇南京舉行,內容包括航天公益形象大使公開亮相,我國首次火星檢測任務火星車名稱公布,航天主題攝影站等。

節日由來


中國航天日
中國航天日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以此為標誌設立“中國航天日”,旨在宣傳我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一貫宗旨,大力弘揚航天精神,科學普及航天知識,激發全民族探索創新熱情,唱響“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的主旋律,凝聚實現中國夢航天夢的強大力量。

節日歷史


1956年10月8日,我國火箭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
1956年10月8日,我國火箭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
2007年10月8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曾經宣布,自2007年開始,將每年的十月八日確立為“航天日”,以促進全社會更多了解和關注航天,推動中國航天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2013年4月,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期間,政協科協界委員提議設立“中國航天日”,並向大會提交了提案。
2014年1月4日,國防科技工業局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黨委書記梁小虹關於設立“中國航天日”的提案召開專題座談會,會上討論並提出三個備選日期:會議決定正式啟動“中國航天日”的設立程序並上報國務院。
2016年3月8日,國務院回復同意設立“中國航天日”的批複:同意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具體工作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防科工局商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2016年3月21日,中國政府網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中國航天日”的批複》(國函〔2016〕50號)顯示,國務院回復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防科工局,同意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

節日日期


東方紅一號
東方紅一號
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紀念日。

節日意義


神舟五號發射成功
神舟五號發射成功
1、設立“中國航天日”是傳承中華民族精神的需要。
設立“中國航天日”是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激勵中華兒女熱愛祖國、崇尚科學,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迫切需要。
2、設立“中國航天日”是推動我國成為世界航天強國的需要。
設立“中國航天日”,使航天人及所有科技工作者能夠擁有自己的紀念日,可有效激勵航天人以及全國的科技工作者,以中國航天創業史為教材,以航天英雄為榜樣,在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的鼓舞激勵下,獻身航天,獻身科學,不斷攀登新的科學高峰,再創新的輝煌。同時也引導全國人民銘記航天人為我國科技發展和綜合國力增強所做出的犧牲和奉獻,關心和支持祖國航天事業的未來發展。
3、設立“中國航天日”是激發青少年科學探索精神的需要。
設立“中國航天日”,可有效地激發全國青少年熱愛祖國,崇尚科學,崇尚科學家的熱情,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習航天人自主創新、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勇攀高峰的民族精神,積極投身科技事業,努力探索與利用外層空間,促進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造福全人類,以所學的知識報效祖國。

慶祝活動


2016年4月24日是首個“中國航天日”。北京航天城以升國旗、主題籤名、參觀等方式,慶祝這個屬於廣大航天戰線科技工作者的特殊日子。8時40分,航天城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北廣場,不少科技工作者早早來到這裡等待升國旗儀式的開始。9時整,伴著雄偉的國歌聲,五星紅旗緩緩升起。與此同時,北京跟蹤與通信技術研究所的主題籤名活動也展開了。鮮紅的條幅上印有“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和平利用太空,共謀人類福祉”24個大字。條幅20米長、1.6米寬,代表著2016年。上面印有4句話24個字,代表著4月24日。從無人飛行到載人航天飛行,從單個飛船運行到多個航天器交會對接,從地月轉移軌道到繞月探測,從環月飛行到月面巡視,從月地轉移到再入返回……作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和深空探測工程飛行控制任務的“神經中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當天向中小學師生開放。
2017年4月24日,在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重要指示一周年之際,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航天局、陝西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17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在西北工業大學開幕。此次“中國航天日”的主題是“航天創造美好生活”,旨在聚焦航天應用,展示航天技術造福民生、惠及百姓、創造美好生活的生動實踐,普及航天知識,培植創新文化,激發探索熱情,推動航天事業為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和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2018年4月24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黑龍江省政府共同主辦的2018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在哈爾濱工業大學開幕,此次“中國航天日”的主題是“共築航天新時代”。
2019年4月24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航天局、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湖南大學承辦的2019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在湖南省長沙市開幕。此次“中國航天日”主題是“逐夢航天,合作共贏”,旨在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努力奔跑,爭做新時代的追夢人和奮鬥者,加快推動中國航天發展,並與世界各國一道,為和平利用太空、增進人類福祉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2020年4月22日,國家航天局舉行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新聞發布。2020年“中國航天日”活動主題是“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就是希望銘記歷史、傳承精神,讓更多公眾了解航天、應用航天;激發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於創新的熱情;勉勵航天人矢志目標、不畏風險、不懼挑戰,在接續奮鬥中加快建設航天強國;號召全社會凝心聚力,愛國奉獻追夢,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
2020年4月24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中國工程院院士、“東方紅一號”衛星技術負責人之一、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作為中國航天三大里程碑事件的傑出代表今年被國家航天局聘為“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2021年4月24日航天日主場活動在江蘇南京開幕,開幕式上將公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火星車的命名。航天日主題是“揚帆起航 逐夢九天”。
全國各地將舉辦約300項活動,包括科學講堂、航天展覽等。眾多航天展館、航天設施、實驗室、車間等將集中向社會公眾和大中小學生開放;一批院士專家走進大中小學校園,為青少年進行科普宣講;4月27日至5月5日在南京舉辦的中國航天科普宣傳周暨“航天放飛中國夢”科普活動中,將展出重大航天工程航天器模型、實物展品,其中月球樣品實物、嫦娥五號返回艙和降落傘等實物是首次在京外展出。
2021年4月24日,是我國第六個“中國航天日”,今年航天日主題是“揚帆起航,逐夢九天”。

歷年節日


2021年

時間地點2021年4月24日在江蘇南京舉辦
主題“揚帆起航,逐夢九天”
內容國家航天局發布中國首個火星車名稱,公布2021年“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中國航天基金會頒發“錢學森最高成就獎”“航天創新團隊獎”等獎項;首屆“太空探索與藝術創想大賽”邀請賽頒獎等。
系列活動
中國航天日
中國航天日
2021年4月22日,在第六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以“揚帆起航·逐夢九天”為主題的“趣航天”系列科普活動在天津東麗區空港經濟區8358所正式啟動。

中國航天史


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在酒泉發射成功,並進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中國成為當時第五個可以發射衛星的國家。
1999年11月20日凌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並於次日凌晨成功返回。自此,中國成為第三個擁有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成功實現了中國首次載人空間飛行,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
2007年10月24日,我國第一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發射成功。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衛星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為探月工程一期——“繞月探測”任務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標誌著我國已經進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
2008年9月27日,中國航天員翟志剛完成出艙活動后順利返回神舟七號飛船軌道艙,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執行出艙活動任務,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
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是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11月3日,天宮一號和神州八號順利完成首次對接。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在西昌發射成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玉兔二號開始在月球背面巡視探測。這是人類飛行器首次登陸月球背面。
2020年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
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