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道頭鄉

山西省左雲縣鄉鎮

馬道頭鄉位於山西省左雲縣城南偏東丘陵地帶。

歷史沿革


基本概況

馬道頭鄉,全鄉24個行政村,4500戶、12197人。共有黨支部32個(其中農村支部24個),黨員總數486名。全鄉27個自然村11055人。交通十分便利,0903國道縱貫南北,距大運公路煤站僅10公里。土地廣闊,礦產資源豐富。以小雜糧、優質動力煤、優質粘土、紫砂土、黑砂廠著稱。
有鄉、村辦煤礦7座11個生產系統,年產量150萬噸,且煤炭優良,含硫0.4以下,發熱每公斤達7400大卡。煤炭生產是鄉、村經濟支柱之一。有股份制耐火材料7家,生產耐火材料六大系列100多個品種,是晉北地區規模較大,品種齊全致生產廠家。有可塑性好,粘結度高的優質粘土,其儲量達2000萬噸。
馬道頭鄉
馬道頭鄉
左雲縣馬道頭鄉擁有大量優質紫砂土,儲量大約1億噸,紅色土:AL2O318.72,SIO258.69,燒鹼7.36,Fe2O38.56;灰色土:AL2O319.45,Fe2O33.66,SIO258.69,燒鹼7.77。
馬道頭鄉範圍內還有豐富的紫砂土、黑砂石,開採十分便利,大多裸露在外,且質優、價低,縣有較強的利用價值。本鄉生產土豆、各種豆類、葫麻、莜麥等籽油品種,可謂是強身健體且無污染的綠色食品。本鄉2001年鄉鎮企業總產值1.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00元。鄉黨委、政府以"一切為了發展"為宗旨,堅持改革、發展、穩定的原則,農業生產穩步發展,工業生產不斷升級上檔,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全鄉政通人和。被大同市委、市政府評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鄉"。
1949年,屬左雲縣第二區、第五區。
1953年,分屬潘家窯、馬道頭、黃家店、段家溝4鄉。
1956年,屬馬道頭、四十里庄2鄉。
1958年,屬前進公社。
1961年,屬馬道頭公社。
1984年,馬道頭公社改馬道頭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馬道頭鄉地處左雲縣南部,東接水窯鄉,南連朔州市懷仁縣,西鄰小京庄鄉,北和雲興鎮、店灣鎮接壤,行政區域面積145.87平方千米。

水文

馬道頭鄉境內河道屬海河流域。主要河道有大峪河1條,從北至南流經境內杜家溝、南辛窯、莊家店、四十里庄、黃家店、鋪龍灣等村,長20千米。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馬道頭鄉礦藏資源豐富,主要礦產資源有煤炭、粘土、高嶺土(黑砂石)、紫砂土等品種,儲量豐富。現有鄉、村辦煤礦5座(其中鄉辦4座、村辦1座);粘土開發經銷公司1家,耐火材料企業14家,股份制運輸公司2家。馬道頭鄉工業經濟發展強勁,主要產品有優質動力煤、粘土、耐火材料產品等。雲寶耐火材料集團公司、華光高級耐火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和雲發耐火材料廠是馬道頭民營企業的龍頭。其中雲寶耐火材料集團公司已發展成為擁有三家企業,固定資產3000萬元,職工160餘人,集粘土開發經銷、各種耐火材料製品產供銷於一體的中型二檔企業。
馬道頭耐火材料工業園區自2002年籌建以來,發展空間不斷拓展,耐火材料企業已由原來的1家發展到14家;基礎環境不斷優化,水、電、路、通訊和土地實現了“四通一平”,各項服務功能日益健全,集聚效應不斷增強。2006年完成產值6000萬元,已成為晉北地區規模大、品種全、質量優、效益高的耐火材料生產基地,是推動馬道頭鄉區域經濟轉型的重要力量。

行政區劃


轄區單位
轄區內有3.5萬伏供電所、郵政所、電信所、信用社、中心衛生院、中心獸醫站等駐鄉單位16個
2011年末,馬道頭鄉轄24個行政村:且坡、鵲兒嶺、鐵底、辛堡子、紅溝子、南辛窯、四十里庄、莊家店、黃家店、郭家坪、石廠、鋪龍灣、杜家溝、馬道頭、大堡、曹家堡、上石岔、下石岔、段家溝、潘家窯、高廟、雨安庄、施家窯、元坪。
截至2020年6月,馬道頭鄉轄17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馬道頭村。
馬道頭鄉區劃詳情
馬道頭村辛堡子村趄坡村南辛窯村黃家店村雨安庄村
潘家窯村高廟村上石岔村莊家店村鋪龍灣村元坪村
鵲兒嶺村郭家坪村下石岔村四十里庄村施家窯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馬道頭鄉總人口1289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056人,城鎮化率15.9%。總人口中,男性6358人,佔49.3%;女性6540人,佔50.7%。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6.5‰,人口死亡率4.1‰,人口自然增長率1.8‰。人口密度為平方千米91人。
2017年末,馬道頭鄉常住人口為5391人。
截至2018年末,馬道頭鄉戶籍人口為11927人。

經濟


農業

2011年,馬道頭鄉完成農業總產值380.6萬元,比上年增長1.2%。
馬道頭鄉糧食作物以莜麥、穀子、豆類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85.5噸。主要經濟作物有馬鈴薯、胡麻等。
馬道頭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600頭,年末存欄220頭;羊飼養量1.58萬隻,年末存欄0.9萬隻;牛飼養量397頭,年末存欄362頭;家禽飼養量3.4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50.8噸;畜牧業總產值175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6%。
截至2011年末,馬道頭鄉有林地面積7.8萬畝,其中防護林3.2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4.3萬株,林木覆蓋率36%。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153台(輛)。

工業

2011年,馬道頭鄉工業總產值達到5059萬元,比上年增長8.13%。

商業

2011年末,馬道頭鄉有商業網點32個,職工67人。

文化


地方特產

馬道頭地方特產品質優良,主要有山藥和豆類、谷黍、莜麥、蕎麥等無公害綠色小雜糧。畜牧業方面,杜家溝、石廠村的羊肉品質遠近聞名;上石岔村絨山羊養殖基地飼養總量已達到800多隻,年產羊絨300公斤;四十里庄村何其海的養鹿廠也初具規模,鹿產品主要有鹿茸、鹿肉、鹿皮等。

交通


馬道頭鄉境內有210省道寧應線經過。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馬道頭鄉有小學1所,在校生671人,專任教師10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96人,專任教師8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2%,小升初升學率99.6%,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馬道頭鄉
馬道頭鄉

科學技術

2011年末,馬道頭鄉有各類科技人才14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8人,經營管理人才24人,技能人才43人,農村實用人才61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馬道頭鄉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22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5人。2011年,有中央、省、市、縣等電視台40多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497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7%。
2011年末,馬道頭鄉有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0.6%。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馬道頭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3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32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5張。專業衛生人員1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3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64萬人次。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馬道頭鄉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46戶,人數933人,支出129.7萬元,比上年增長1.5%,月人均115.8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7人,支出1.2萬元,比上年增長0.2%;農村五保分散供養94人,支出13.9萬元,比上年增長0.3%。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6人。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馬道頭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63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0.3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0.1萬筆,征訂報紙5萬份、期刊0.2萬冊。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24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000門,固定電話0.06萬戶,比上年增加21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12%;行動電話普及率96.7%;寬頻接入用戶0.02萬戶,比上年增加63戶。

發展目標

著眼轉型、跨越、崛起,馬道頭全鄉上下堅定不移地圍繞縣委、縣政府的戰略部署,思想同心,目標同向,行動同步,振奮精神,勵精圖治,自加壓力,高點定位,以爭先奪魁的豪氣、負重奮進的志氣和拼搏進取的銳氣,爭創一流的業績,全面建設和諧富美的小康鄉。

投資環境

馬道頭鄉投資環境日臻完善。隨著市、縣一級公路的全線貫通,縣城到馬道頭只需20分鐘,鄉級公路縱橫交錯,“村村通”工程中共完成通村水泥路43公里,基本實現了通村公路的硬化,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興建中的馬道頭集鎮基礎設施日趨配套,招商引資、置業興企的政策環境寬鬆優惠,是投資、興業的理想之地。

相關信息

(1)百姓辦事政府跑腿
從滿足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以便民服務大廳為載體,全面推行群眾辦事全程代理制。截至2006年年底,左雲縣馬道頭鄉已接待辦事群眾636人次,承辦事項580件,有效地提高機關服務效能,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馬道頭鄉早在2004年便在山西省鄉一級率先開辦了便民服務大廳,當時鄉一級的便民服務大廳在全國也僅有3家。在便民服務大廳,該鄉全面推行了群眾辦事全程代理制,實行“陽光作業”“一站式服務”。鄉黨委和鄉政府先後徵求了基層組織、群眾和機關幹部的意見和建議,組織專門力量進行歸類整理,把退耕還林還草、民政、勞動社會保障、計劃生育、農村合作醫療、法律援助諮詢、信訪接待、戶籍管理七大類確定為群眾辦事全程代理的項目。在代理項目中,便民服務大廳的工作人員可代替前來辦事的群眾或受託的代辦員申請由鄉政府或縣有關部門所要辦理的事項,通過內部有機運作,為申請人全程代理服務。該鄉曹家堡村有兩位特殊的老人,一個患有老年痴呆症,一個腿有殘疾,大廳的辦事人員得知實情后,每次都是趕十幾里山路,把困難補助款親自送到兩位老人的手裡。
(2)馬道頭鄉退耕還林款不能足額發放
2008年1月16日,馬道頭鄉給老百姓發放的退耕還林補償款由國家規定的170元/畝變成了150元/畝,馬道頭鄉紅溝子村、高廟村、鵲兒嶺村等三四個村子的老百姓覺得鄉里發放的補償金額不符合國家標準,於是就去左雲縣林業局、農業局等部門詢問。被告知錢已足額發給鄉里,村民又回鄉里進行交涉,結果馬道頭鄉政府依然表示只按150元/畝發放。
“鄉政府私下剋扣老百姓的應得補償是不合法的,很多人也都拒絕按150元/畝的標準領取,哪知鄉政府的人竟然說"不領就不給了"。”村民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管管此事,給馬道頭鄉老百姓一個滿意的答覆。
(3)馬道頭鄉便民服務受歡迎
左雲縣馬道頭鄉元坪村農民張守榮因病在北京住院治療,花了7萬多元醫療費,因病返貧。該鄉便民服務大廳工作人員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協助老人從縣有關部門申請了4.5萬元醫療補償金,及時為老人解決了困難。
張守榮享受醫療補償金只是馬道頭鄉開展便民服務工作的一個縮影。馬道頭鄉為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打造“透明型、法治型、責任型、服務型、高效型”政府,於2004年7月,率先建成並啟動了“便民服務大廳”,架起了村、鄉、縣直線式親民、便民、為民的橋樑。
馬道頭鄉便民服務大廳建成時,即在全鄉24個行政村選舉產生了威信高、辦事認真的村級便民服務代辦員,接受群眾委託,全程代理服務。在服務過程中,他們制定了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時辦結制、服務承諾制、責任追究制,安裝了便民熱線電話,設置了意見箱等,並出台了《黨政領導接待群眾來信來訪值日制》、《群眾辦事全程代理實施意見》等。
該鄉便民服務大廳成立,已接待辦事群眾1693人次,承辦事項1500件;為農民辦理退耕還林還草合同567戶、面積6270畝,發放補貼款1108.4萬元,發放種糧補助款12.4萬元;接待來訪群眾75人次,法律諮詢32人;解答問題26條,調解民事糾紛16起,調處成功率達100%。這些實事好事,深受群眾歡迎,有效地密切了鄉黨委、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關係,促進了全鄉和諧建設。

旅遊


睡佛寺位於左雲縣城東南25千米馬道頭鄉楊家窯村北睡佛寺山南麓,始建於北魏。睡佛寺有大殿3間,依山鑿石而成,高4米,寬7米,進深4米,正中石台上鑿有側身平卧的釋迦牟尼石佛像。殿前地勢較低,築石碹窯洞4孔,頂部為殿前平台。大殿東側鑿有靈光洞,為佛寺住持禪房。